一年過去了,醫共體改革東陽試點有何變化?

一年过去了,医共体改革东阳试点有何变化?

兩條短信

單慶禮的手機上收到了兩條短信:

一條來自於銀行:工資卡到賬5132元;

一條來自於責任醫生管理系統:您的轄區徐某某從東陽市人民醫院出院了,請及時隨訪。

單慶禮是東陽市橫店鎮龍山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這兩條短信反映了她半年多來工作、生活的改變——工資漲了1000多元,在鄉鎮屬於“高收入群體”了,與此同時,她工作上的任務、目標也更細緻了。

這樣的變化來自於醫共體改革東陽試點的具體措施,為了緩解基層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浙江省衛計委從去年10月份開始,從全省11個地級市中各選擇1個縣(市、區)作為試點進行縣域醫共體改革。

一年過去了,

試點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未來浙江各個縣、市、區的看病模式將發生什麼改變?

半年來,東陽人看病有這些細微變化

“你是怎麼知道我剛出院的?”接到單慶禮電話的時候,徐先生還有些疑惑,兩週前,他在東陽市人民醫院接受了腸癌手術,這週二出院回家,週三一大早,就接到了單慶禮的電話。

“現在全縣的系統統一了,社區醫生可以隨時掌握從縣級醫院出院病人的情況,你們的隨訪由我們完成,不需要再跑回東陽市區醫院看了。”

單慶禮和徐先生約好了下一次上門隨訪的時間後,又在電腦上打開了系統,找到了營前村80歲吳奶奶的聯繫方式,很快切換到了東陽腔調:“血壓每天在測嗎?每天吃飯都有哪些菜?”吳奶奶在三週前從東陽市人民醫院出院,住院的原因是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這樣的病人隨訪起來更方便,只要在電話裡告知按時吃藥、正常作息,有不適症狀及時掌握彙報就行了。

這3個月裡,每一位從東陽縣級醫院出院的病人們都收到了來自所在社區衛生機構醫生的上門或電話隨訪,由離自己最近的醫生管理起自己的身體狀況,這遠比趕到城區醫院要方便省事得多。

東陽六石街道的老胡同樣在幾個月時間裡感到了社區醫生的變化,“以前看高血壓的病,醫生就簡單量量血壓,配配藥,叮囑我怎麼吃藥,說實話有時候沒往心裡去,藥吃的也不規律,血壓一直控制的不好。”老胡說,改變發生在上個月,經常為他看病的內科醫生何強波為他詳細簡歷了一套慢性病風險因素評估,“上面說我這個年紀,這個體重,不好好用好,不注意生活方式,只能活15年了。”這樣直觀的評估讓老胡不得不把吃藥當成一件大事,果然,這一個月裡,他的血壓都很平穩。

老百姓看病的獲得感,就來源於這些看上去細微的改變。

通過一次考試,工資卡每月多50元

這些改變是怎麼發生的?單慶禮的工資增加,與何強波的坐診方式的變化,都和一件事有關——模塊化培訓。

簡單來說,這是針對基層醫生的技能培訓,考出證不僅代表他們醫療水平的提高,還能拿到實實在在的補貼。

“我已經通過了3個模塊的考試,每個月工資能多150元。”單慶禮說,一共17個模塊如果全部拿下,她的工資每年還能再多10200元。

對高血壓病人進行風險因素評估就是基層醫生們在培訓中學到的,這一招對於病人的依從性提高很有幫助。

模塊化培訓學的是什麼?

東陽市人民醫院院長應爭先說,內容包括胸痛、心功能不全、慢阻肺、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出血等基層常見病的診治與管理,“都是基層醫生最容易遇到,和老百姓關係最密切的疾病。”

教材一共有263頁,都是東陽市人民醫院各科室專家整理編寫的,每一個模塊的培訓需要醫生脫產一週學習,“兩天理論學習,5天床邊教學。”這群擁有一定臨床經驗的基層醫生們很容易把培訓中的內容“現學現賣”運用到平時工作中。

培訓很嚴格,一週後的考試通過並不代表就能在工資條中每月增加50元,培訓2個月後的考試結果才算數,“難度還挺大的,這2個月裡要不斷複習、臨床不斷運用才能考過。”單慶禮說。

一年过去了,医共体改革东阳试点有何变化?

正在參加模塊化培訓的基層醫生

山區的醫生靠這個方法留住

只通過了3個模塊化考試的單慶禮,工資比過去要多了150元,那剩下900多元的漲幅來自哪裡?

這是工資分配係數的提高,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住院收入提高的結果。

工資分配係數,就是讓績效工資亦向山區、基層傾斜,按照城區、平原、半山區、山區,分別給予1.0、1.1、1.15和1.5的工資分配係數。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分配?當然是為了讓醫療人才能安心在偏遠山區為老百姓做好健康守門人。

東陽市佐村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馬立強的“心病”就是被這樣的政策治好的,“原本沒人願意到我手下當醫生,幹得好的又被民營醫院給挖走了,隊伍不好帶啊。”馬立強說,佐村鎮在東陽的山區,離城區有30公里遠,人口只有3萬,要在這樣的山區衛生院安下心來當醫生,大多數年輕人都做不到。

而現在,除了醫生工資分配係數的日高,東陽還建立了“醫共體人才池”,今年初首次以“醫共體人才池”向社會公開招聘衛技人員以來,共有186人報名參加考試,招聘錄用58人。其中,除本籍人才外,還吸引18名外地人才,其中有8人很快就要到馬立強手下工作了。

“‘人才池’中的醫生,他們的編制掛靠城區基層醫療機構,這樣他們能在城區安家,孩子享受城區的教育,他們的收入又增加,可以安心工作。”應爭先說,“人才池”中的醫生將進行大範圍輪換,他們將分別在城區、平原、半山區、山區的基層醫療機構工作,這樣的輪轉也將調配優先滿足山區和半山區鄉鎮醫院的工作需要。

這些措施帶來的效果很明顯,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東陽各基層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積極性明顯提升,東陽各基層醫療機構門診人次增幅29.6%,住院人次增幅80.1%,這些數字均位列全省第一,與此同時,正式在編人員人均薪酬同比增加18.6%,這也就是單慶禮工資上漲的原因。

【醫共體在浙江】

醫共體是“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的簡稱,之所以要打造醫共體,是為了緩解基層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具體措施是推動醫務人員向基層流動,促進縣域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等,最終目標是實現縣域內就診率90%、基層就診率65%。

去年10月,浙江決定在11個市各選擇1個縣(市、區),開展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浙江是全國較早開始醫共體建設的省份之一。

這11個試點分別為淳安、餘姚、瑞安、德清、桐鄉、柯橋、東陽、常山、普陀、路橋、縉雲。

近日,全省醫共體推進會就將召開,最遲在明年,醫共體試點的亮點做法就將在全省推開。

來源|東陽市衛計局、錢江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