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年後,中國經遠艦歸來!日本軍史是否撒謊了?

中秋假期之前,我們等來一個“團圓”消息。經過文物部門努力,確認在遼寧莊河黑島海域發現的一艘沉船為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該艦對世界海軍史、艦艇史意義重大。此時,距離甲午中日戰爭已經過去124年。

124年後,中國經遠艦歸來!日本軍史是否撒謊了?

《莊河縣誌》曾經記載,沉船的位置為“蝦老石東八里許”。日本軍史記載,“經遠艦”的沉沒位置卻在石城列島東方約20海里。以上兩種說法相去甚遠。所以,這也給發現和確認沉船身份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最終確認沉船的位置,與《莊河縣誌》的記載更為接近。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那場戰役發生於1894年9月17日午後,史稱黃海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海上戰場最激烈的戰役。經過戰鬥,北洋海軍“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四艦折損。其中前三艘是被擊中後,出現各種情況而沉沒。據日本軍方記載,“經遠”艦則基本上是被當場擊沉。問題是,這無法解釋為何日方記載的“擊沉地點”與實際發現沉船的地點相去甚遠。

124年後,中國經遠艦歸來!日本軍史是否撒謊了?

日方記載的幾個關鍵節點是:下午4時24分,在5000米距離上炮擊“經遠”;下午5時,追上“經遠”,在3000米距離猛烈對其炮擊;下午5時35分,“經遠”沉沒。實際上,如果經過精密的推演,會發現日本方面的記載可能撒謊了,真正能夠說明情況的事實是:在“經遠”尚未沉沒時,日方軍艦就已經與其脫離接觸,也就是說它放棄了追逐。但是為何要說目睹了其沉沒呢?“經遠”艦是一艘讓當時的海軍嚮往的鐵甲艦,極難擊沉。

曾有文章指出,在大東溝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各艦擊中攻擊“定遠”、“鎮遠”號兩艘鐵甲艦,卻未能將其擊沉的戰果。甚至有這樣一則故事:日軍旗艦“松島”上一名重傷的水兵臨死前望著巋然不動的“定遠”慨嘆“‘定遠’為何還打不沉”。所以,所謂“經遠”被直接擊沉,可能是日本方面為了鼓舞士氣而故意篡改的事實。

124年後,中國經遠艦歸來!日本軍史是否撒謊了?

對此,一份權威報紙曾這樣報道過:甲午史專家陳悅根據沉沒地點的確認信息,經過兵棋推演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在黃海海戰中,日艦並未直接擊沉任何一艘北洋軍艦;而追擊經遠艦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涉嫌集體作偽證。”

對於經遠艦的表現,日本海軍稱:“敵軍終未升起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

在這場戰役中,隨著經遠艦的沉沒,管帶林永升在內的200多名將士陣亡,16人生還。“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裝甲最厚的部分達到了24釐米。在考古過程中,潛水員摸到“經遠”兩個大字,一塊寫有“經遠”兩字的木質籤牌。水下考古清理出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

124年後,中國經遠艦歸來!日本軍史是否撒謊了?

今天,我們找到經遠艦,告慰先輩,也是完成歷史遺留的使命。那一段悲壯的歷史無法改寫,後人能做到的,是警鐘長鳴,勿忘國恥,以史為鑑,發憤圖強。無論日本方面是否對戰爭經過撒謊,我們都應該時時反省那段慘敗的歷史,落後就要捱打,面對狼性十足的敵手,更要枕戈待旦,不可有絲毫懈怠。當然,如果能最終證明曾經的戰勝者誇大戰績,也是還歷史本來面目,長我志氣和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