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都是因爲小時候父母對你太「粗暴」了

在帶孩子這件事上,閨蜜一直被身邊的朋友們說帶的有點糙,對於孩子睡覺吃飯等日常生活,她不會強求兒子一定要按照規律進行,很多時候很隨性。

但我發現閨蜜對於兒子某些方面的教育還是挺獨特的。比如,六一兒童節要買禮物,閨蜜不會擅自主張給兒子買什麼禮物,而是會徵詢他的建議,讓孩子自己做主挑選一個喜歡的禮物。日常她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中,很少說“你不能……”這樣的限制命令詞。經常會說一些鼓勵孩子的話,如“可不可以……”“我相信你可以……”等等。


在與兩歲多的兒子日常相處中,閨蜜都會時刻與孩子保持一種平等協商溝通的原則。用一種尊重孩子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01/

最近,淇媽與北京知信心理諮詢中心親子教育專家薛明探討情商教育,無意識提到了閨蜜養育孩子的這種方式。薛明說,閨蜜對兒子的這種教育方式正是情商教育非常好的實踐。


因為孩子的情商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呵護、引導和開發出來的,特別是在孩子0-3歲這個階段,孩子生命最初的撫養人對孩子情商教育的影響會非常大。


情商低,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你太“粗暴”了


有觀點說80%的情商加上20%的智商等於成功。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期望當然不是單純的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希望TA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而這一點的決定因素,則是情商無疑,這也已經成為了世界公認的觀點。


但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家庭教育模式中,大家都遵循著一種家長式父母的育兒權威理念。我們會發現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的情商體系不斷被家長和老師野蠻裁剪。

怎麼野蠻裁剪的呢?回想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在與我們交流溝通中,說得最多的話往往有以下幾種:

這樣做不行,你不能不聽話!

不能這樣說話,你怎麼能不禮貌?

小孩子不能亂髮脾氣,亂髮脾氣就不乖了!

大人說話,小孩子不可以插嘴!

類似這種話語,你有沒有在孩子面前說過?

我想大部分父母肯定說過,就像我在淇寶面前也曾很多次說過類似的話。

情商低,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你太“粗暴”了

孩子的情商一開始是個圓,但是家長和老師N多的“不”,N多的不允許,硬生生把孩子的情商資源一塊塊砍成了缺口。

“在小時候,被家長很多不允許制約過的人,不管是3-6歲,還是30-60歲,如果不調整改變,他的情商都不會高到哪裡去。”薛明說,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聽話好管就是情商高,孩子能說會道就是情商高,這些都是不對的。


孩子聽話是按照家長的意思來,裡邊包含了很多家長的不允許。同樣好管就更不是情商高了,因為孩子已經失去了自我感受情緒的能力,甚至有些孩子可能已經沒有什麼情緒了,又怎麼可能情商高呢。


情商低,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你太“粗暴”了


當然能說會道也不一定代表情商高,關鍵是要看孩子說的是不是自己想說的。如果一味順著大人的意願說的話,孩子不僅不會真的開心,而且也許會為了討大人的歡心而學會撒謊。


02/

什麼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呢?一般來說,高情商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律意識,知道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堅決不能做。高情商的孩子能遵守一定的規則,知道做得好有獎勵,做不好要接受懲罰。高情商的孩子會真的很開心,心態積極,心胸開放,願意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也願意和他人分享。高情商的孩子說話流利自信,敢想、敢說和敢做,言行一致。


說到規則意識,這一點還是挺有感觸的。記得在淇寶一歲時,給她報了一個早教班。週末有空時,就會帶她去上一堂課,把早教當成陪玩的一種形式。


情商低,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你太“粗暴”了


早教班上了一年後,某天我和淇寶爸帶著淇寶一起在公園裡散步。公園一條人行道中間鋪設的磚瓦與旁邊的不一樣,淇寶就把這不一樣的磚瓦線當成了火車軌道,讓我們三人排成一個隊,扮演一輛火車,沿著軌道前行。這期間,只要我和淇寶爸我們一人稍微偏離了軌道,淇寶就會停下來了指出我們沒有遵守規則。


自從玩了這個遊戲後,我才感知到淇寶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規則意識,這之後她對於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就有了相對的界限區分。比如,她知道了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得洗臉刷牙,不做這件事情會有不好的結果發生。有了規則意識後,淇寶去上幼兒園就很順暢,在學校裡,她很懂得在規則意識範圍內,與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


03/

我們會發現在情商領域裡,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愈尊重孩子,孩子也會愈自重,這樣的孩子往往情商都會高一些。很多時候,我們要與孩子站在一個視野範圍內,就一些問題進行探討,瞭解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比如,對於上幼兒園的家庭來說,孩子最容易碰到的事就是被別的小朋友打了。當孩子回家問:“媽媽,某某小朋友打了我,我該打回去嗎?”如果這時媽媽回答:“當然可以,是他先打你的。他打你,你就打回去,不要怕,媽媽給你撐腰!”這種教導式的教育方法,直接給出孩子解決問題的結果,簡單粗暴。


情商低,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你太“粗暴”了


正確的方式該怎麼做?我們得用一種教練式的教育方法,耐心引導孩子面對問題,引發孩子把自己對解決這個問題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媽媽:某某小朋友打你,你有什麼感覺?

孩子:我感覺好生氣,他居然把我的肩膀都打疼了。

媽媽:那如果你打他,他會怎麼樣?

孩子:他也會疼。

媽媽:如果你打他,讓老師知道了,老師會怎麼樣呢?

孩子:老師會批評我,會懲罰我的。

媽媽:那你還要不要打回去,你為什麼非要打回去?

孩子:我想教訓教訓他,否則他以後會老欺負我的。

媽媽:那我們一起想想有沒有別更好的方法教訓他。


其實幼兒園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面對這樣的事情,如果父母能做好教練式的引導,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在正確處理一件不好的事中,看到這件不好的事背後好的一面,給予孩子更積極的心態。這樣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在他遇到困難時,他更容易擁有積極思維。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對孩子的情商引導也會有不一樣,但從我們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開始,對孩子更多的包容理解,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高情商的孩子。


-END-


BY /咔噠育兒[kadayuer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