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去世后,丘吉尔发表悼词,为何多人表示不满

1945年4月12日,为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美国二战总统罗斯福去世,丘吉尔后来称,他原本计划前往华盛顿参加葬礼,顺便与继任的杜鲁门熟悉一下,方便发展日后的合作关系。但后来丘吉尔并没有前往华盛顿---他在回忆录中对此表示了非常后悔。

4月17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诵读了他在圣保罗大教堂祷告是紧赶慢赶写出来的罗斯福去世悼词。众所周知,丘吉尔是英语世界历史上演讲水平最高的人,根据英国历史记载,这位英国的前首相词汇量仅次于莎士比亚,而事实上,丘吉尔也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和演讲者,著名演讲“带着血泪和汗水抗争到底”可以说彻底粉碎了法西斯德国与英国媾和的美梦,最初希望像狗一样与德国和平相处的英国人正是在丘吉尔的鼓励下迸发了反抗的激情。

罗斯福去世后,丘吉尔发表悼词,为何多人表示不满

然而当丘吉尔悼念罗斯福的演讲结束后,大家并不满意。

美国作家约翰·考尔维尔在其作品《丘吉尔和他的密友》中提到这份悼词时称“是有点缺陷,还不是做了最大努力的一次演讲。”

英国作家哈罗德·尼克尔森表示:我认为这一次颂词不是那么精彩,都没有为张伯伦作的悼词精彩。要知道,张伯伦可是一个主张绥靖的懦夫。

丘吉尔的悼词中发生了什么,招来了这些还是比较温和的质疑呢?

罗斯福去世后,丘吉尔发表悼词,为何多人表示不满

在这篇名为《悼念富兰克林·罗斯福 “最伟大的自由捍卫者”》一文中,丘吉尔提到了四件事情:

首先开门见山的表示,英国海军给了美国海军很多帮助,虽然美国国力在二战中是最强的,但英国的国力和英国的海军在美国参战之前依然是世界第一。英国的帮助,给美国海军崛起创造了条件。

随后丘吉尔提到,“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这样,我们两国才得以并肩战斗”。丘吉尔一直以来,对于美国在战争初期迟迟不肯参战耿耿于怀,这导致了英国对中东和非洲的控制逐渐松散,最终导致战后这些地区纷纷独立。

丘吉尔第三点提到,他一直觉得罗斯福精神很好,但是在苏联城市雅尔塔的时候,他看到了罗斯福眼神中的疲倦,并指出是雅尔塔导致罗斯福过于劳累,暗示罗斯福因此去世,在悼词中丘吉尔不忘给美国人使眼药,让他们去怨恨苏联。

文章的最后,总结阶段丘吉尔居然以“船只、弹药、武器、军需品、食品,大规模的援助同盟国”这样的事情结尾。英国下院因此有人讥讽,“丘吉尔把罗斯福的去世,当成了一次物资的打击”。

事实上,历史确实有他光彩夺目、感人至深的一面,然而当我们翻起另一面的时候,两位跨世纪伟人之间的友谊,也会令我们吸一口凉气。罗斯福生前曾表示“印度是英国的一个病灶”,并且撇开英国,单独与苏联讨论印度问题,丘吉尔的内心实际上是崩溃的,然而国力的衰退迫使他只能接受现实。

罗斯福去世后,丘吉尔发表悼词,为何多人表示不满


杜鲁门在对英国问题上,基本也继承了罗斯福的衣钵,英国在战后被很快剥光:印度独立、南非独立、中东等国独立,等等,背后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好兄弟美国的影子。

张伯伦去世和罗斯福去世,丘吉尔内心的感情差距是巨大的,自然也写不出感人至深的好文章。

参考资料《丘吉尔演讲集:我绝不与这个世界妥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