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隔河千里遠,望山跑死馬”。在平羅黃河大橋沒建設前,黃河兩岸人民雖近在咫尺,可“望河興嘆”之事,讓人不堪回首。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今年78歲的徐保,是黃河上的“擺渡人”。自18歲就在原陶樂縣渡口管理所從事黃河渡船工作,先後幹過船員、船長,直到1997年退休。近40年的擺渡生活,他見證了黃河兩岸群眾“船載渡河”的歷史。他說,駁渡船每次都要十餘輛裝客運和貨運車輛,空隙間站滿了人。行運中,一遇淺灘就會擱淺,運氣好了一兩個小時就會擺脫困境,不然將會耗上一天,甚至夜裡就在河裡過夜。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羊皮筏子、小木船、大拖輪、浮橋,這是解放前和解放後,黃河兩岸人民往來的過河工具”。徐寶說,冬天黃河封凍,駁渡船無法運行,人們無奈的冒著生命危險小心翼翼踏冰過河,有的家庭因此而失去親人。過河難,成幾代人的心頭病。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一橋架兩岸,天塹變通途。2003年,平羅黃河大橋立項並動工建設,歷經三年施工,大橋通車運行。開車過黃河大橋只用兩三分鐘。

平羅黃河大橋通行後,兩岸群眾徹底結束了一天一夜,甚至幾天過不去河的困境,“舟載渡河”也隨之退出歷史,河東人民半個小時就可到達縣城。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為進一步優化沿黃經濟區跨河通道佈局,加強黃河兩岸經濟社會的聯繫,2016年10月又開工建設了紅崖子黃河公路大橋,該項目概算總投資11.4億元,預計2019年11月完工。


平羅60年變遷之黃河“擺渡人”

兩座黃河大橋同時屹立我縣轄區,為完善區域幹線公路網絡交通,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長遠積極的推動作用。

製作:平羅縣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