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爲何叫鈔票?

紙幣在金朝以後開始開始被稱為“交鈔”。《金史.食貨志三》“有遂志交鈔,於錢並用”的說法。

紙幣為何叫鈔票?


“鈔”也做“抄”,舊時經抄錄印刷出版的集子也有稱“鈔”的,如《古文辭類鈔》。由抄錄再引申,“鈔”就有了票據的意思,如南宋范成大《催租行》的“輸租得鈔(繳租後收到票據)”。所以“鈔”字雖從金,卻是與金無關而與紙密切相關的。用作貨幣之後,就專指紙幣了。故金朝發行的紙幣為“交鈔”。

紙幣為何叫鈔票?


咸豐三年(1853),政府為鎮壓太平天國,發行了兩種紙幣來籌措軍餉。一種稱“戶部官票”,簡稱官票。官票以銀兩為單位,所以也叫銀票。另一種稱“大清寶鈔”,以銅錢為單位,所以又叫錢票或錢鈔。後來“寶鈔”和“官票”合一,這才有了現在常說的“鈔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