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去年,臺灣有一個 35 人的設計師團隊,用了 5 天時間,對臺北有著 20 多年曆史的士東市場進行大改造。改造後的士東市場,每家店都有了自己的風格,充滿質感,成為年輕人愛去的打卡地。

無獨有偶,近期,杭州也出現了一家類似的農貿市場,而且以「網紅」之姿引發刷屏。雖然它 9 月 20 日才正式營業,但在試營業期間就已吸睛無數。

除了體驗者,還不乏一些特意去打卡的小年輕,跟著大伯大媽們一道兒去逛菜場。

有人說「這是菜場界的一股清流」,也有人驚呼「這是無印良品風格的菜場」,更有誇張者笑稱「抱著買把韭菜的心走進去,拿著拍了 100 張自拍照的手機走了出來」。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改造後的菜場,簡約大氣


這個時尚的菜場就是位於拱墅區的紅石板農貿市場,已經開了十多年了。改造前,它就是一個普通的「低小散、髒亂差」的菜場,供附近居民日常買菜,名不見經傳。

沒想到經過十幾位知名設計師搗鼓 4 個月後,竟變得設計感十足,集乾淨、舒適、情調、品位於一身。

一些老街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連感嘆:「這還是我認識的菜市場嗎?」「都說這裡裝修得很好看,所以特意來看看,真是比以前乾淨明快多了!」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改造前的紅石板農貿市場


其實,不論在哪個國家、哪座城市,最能感受當地生活氣息的就是菜市場。

正是包含對城市生活、社區關係的理解,杭州和昌集團發起了「美好中國·美麗菜場」的公益活動,想用設計的力量改造菜場。

該集團特別聯合了 CIID(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杭州設計中心和浙江室內設計學會的十幾位知名設計師一同完成。

每個攤位都配有相應的設計師,三伏天沒空調,他們也總是灰頭土臉地待在施工現場,親自盯牢各種工程細節和進程。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主創設計師們在改造前的菜場門口合影留念


紅石板農貿市場原先有兩層,考慮到攤位不多,面積也不大,設計師們乾脆就把所有攤位都集中在一起。

不過,他們並沒有立刻做方案,而是先去了解攤主們的工作環境和實際需求,面對面溝通,畢竟他們有自己熟悉的擺放習慣。

此外,設計師團隊還創作性地將菜場營造出街道的場景,例如公共區域的照明燈,直接做成了電線杆+路燈的模樣,攤位號則做成了道路指示牌。

設計師史新華說,之所以打造出步行街的感覺,就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尤其是 85 後,希望他們走進來買菜,回家做飯,從而愛上生活這件小事。

他還說:「杭州發展這麼快,新杭州人越來越多,城市在變得更加友好、寬容的時候,農貿市場作為城市的縮影,更應該融合新杭州人的家鄉記憶,成為城市裡的記錄儀。」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菜場呈現出街道的即視感


雖說整個菜場佔地面積不大,只有 550㎡,卻五臟俱全。13 個攤位各有花頭,一亮相就驚豔了眾人。

走進菜場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片蕨葉牆,繼而是木質的手繪牆。穿過後便可看見 1 號攤位——水果攤。

高低錯落的貨架圍繞成一圈,各類新鮮水果碼放整齊,色彩豐富,著實好看。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1號 水果攤,仿若被打翻的顏料盒


從水果攤出來,就會看到 2 號攤位——桃花源麵館。

設計師是湖畔大學的朱曉鳴,他將小麵館設計成一個「房中房」,高高的木頭牆、垂下來的藏青色布簾、一排竹製菜單,宛若日式居酒屋。

這家麵店已經開了 3 年,老闆說:「外面租金實在太貴,所以就開在了菜場裡。沒想到這次一裝修,竟比外面的麵館還有味道。」

胡桃木桌椅、席編熱水壺、懸掛的花盞吊燈、紙筋灰硅藻泥、鉤花的桌布、水紋玻璃及被壓著的老照片……充滿了懷舊感,分分鐘勾起杭州人的回憶。

在功能性方面,設計師重新規劃了清洗區、冰鮮區、烹飪區的位置,還採用了便於操作的 L 型料理臺,洗和切則單獨開闢了另外一個區域。相比之前,出餐速度都快了許多。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2號 桃花源麵館:尋找老杭州的記憶


和麵館緊挨著的是 3 號攤位——溫州黃牛館。專賣熟食,每盤熟食都配有大玻璃罩子,衛生有保障。

黃牛館旁邊的檔口,則是 4 號攤位—— 禽蛋鋪,專賣建德土雞蛋。攤位由寧波 ART 愛馬仕樣板間的設計者楊春蕾設計,兩盞工業感的大罩燈將各類雞蛋照得發光。

5-6 號攤位是鮮肉鋪。白色潔淨的操作區、溫暖的燈光,鮮凍肉分區,沒有蚊蠅,沒有異味,和以往看到的肉攤截然不同。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5-6號 鮮肉鋪:超市冷鮮區的即視感


7-8 號攤位是蔬菜攤,佔地最大。設計師運用了收納原理,將各種蔬菜放在不鏽鋼制的容器裡,用一種「隱身」的方式與蔬菜形成巨大的色彩對比。

此外,通過高低層次的設計,使攤主可以在攤位上放置更多種類的蔬菜,顯得更井井有條。

攤位頂上還有一長串便利貼,是設計師專門為這個菜攤設計的營養知識標籤。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7-8號 蔬菜攤:貼心的小設計更暖心


9 號攤是豆腐鋪,佔地不到 4㎡,是紅石板農貿市場裡面積最小的攤子,名副其實的「格子鋪」。

但其內部構造卻是一直延展到牆面,做了木製方格框架,正好和豆腐的形狀呼應。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9號 豆腐鋪:小而美,濃濃的日式風

10-11 號攤是兩家面對面的魚攤,分別由兩位設計師打造,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

一個是白瓷磚、小魚霓虹燈;一個是木質帆船,有鋼架、船木、帆布、篷布。後者的設計師陳飛波是舟山人,在他的記憶裡,最新鮮美味的海鮮就是它們剛被打撈到船上的樣子。

12 號攤是糧油雜貨鋪,設計師將原先的兩個檔口(一個賣糧油,一個賣乾貨)合二為一,並且分門別類收納。

13 號攤則和 10-11 號攤一樣,也是賣魚的。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10-11號 魚攤:設計師還原了記憶中對海的印象

很多攤主以為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造,成本都會攤在老百姓頭上,其實不然,不論是設計裝修,還是攤位上的櫃子均由菜場無償提供,且攤位租金不變。

既然攤主的成本沒有增加,菜價自然如其他菜場一樣。畢竟紅石板農貿市場在改造之初,採用的就是公益菜場的概念。

紅石板農貿市場只是一個改造試點,接下來,杭州將對 15 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今年計劃改造 8 家,現已完成了 4 家。

杭州550㎡的農貿市場大變身,讓逛菜場像逛街一樣充滿時尚感


紅石板農貿市場9月20日正式營業


這些年的杭州,變化日新月異,但在大樓街道變得更有範兒的同時,像農貿市場、小巷的轉角等城市公共空間是不是也需要提升品質呢?

只有讓城市裡的每一處小小的公共空間都變成美好的所在,這樣的杭州才會變得更有吸引力。

小夥伴們如果喜歡就給個贊加關注,如果覺得不錯就轉發到朋友圈吧!大家可以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本文轉自: 文茜大姐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