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秀水之滨、百脉泉畔,升腾起一颗耀眼的明珠企业——山东明化集团。这家氮肥企业用60年的奋斗历程,由小到大、由大到优,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明化6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中国氮肥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一代代明化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结果。60年来,明化人创造了数不清的行业奇迹,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求索和奋进,在齐鲁大地上留下了清晰亮丽而又赫然醒目的发展印迹。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实现搬迁升级后的晋煤明化。

使命在肩,方能行稳致远

我国氮肥工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力更生、团结奋进的创新、创业史。包括明水化肥厂在内的我国氮肥人60年艰苦创业,60年矢志不渝,60年砥砺奋进,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曲氮肥工业的壮丽凯歌!

建国初期,我国氮肥工业底子薄弱,全国氮肥折纯年产量仅6000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的需要。民以食为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粮食就是中国人的命,而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由于我国缺少生产能力,一时成为十分紧缺的稀罕之物。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建设了吉林、太原、兰州3个中型氮肥厂;从1958年开始,原化工部安排建设省级、专区级、县级氮肥厂的设计任务和建设13套小氮肥示范厂的任务。示范厂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生产合成氨,并联产碳酸氢铵,从此开启了我国氮肥工业创新发展的艰辛历程。

1958年,在齐鲁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诞生了我国小氮肥行业的一颗明珠——明水化肥厂。同年12月,济南市明水小氮肥厂规划图编制完毕,作为国家“二五”计划的“全国首批十三套年产两千吨小氮肥厂”之一的明水化肥厂在山东章丘奠基开工,1962年1月18日正式投产。自此,明水化肥厂的创业者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源源不断地把农业急需的化肥送到田间地头。以此为起点,明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负重前行,化肥厂也一天天发展壮大,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60年来,明化人用青春和热血、用拼搏和奉献,使明水化肥厂由一个年产合成氨2000吨、碳酸氢铵8000吨的小型氮肥厂,发展成为以明水化肥厂为核心,拥有十几种化肥化工产品、3000余名员工、年销售收入50亿元、产品远销国外的现代化工企业——山东明化集团,被原化学工业部授予“为小氮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企业的荣誉,成为氮肥行业长盛不衰的一面旗帜。

明水化肥厂成功发展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企业自身,我国以明水化肥厂等国内13套小氮肥的发展为标杆,在总结小氮肥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自此又建设了多套小型和中型氮肥装置。到1979年,全国共建成1533个小氮肥企业。中小氮肥是这一时期氮肥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基本上满足了农业和农民对粮食生产的需求,中国人不再饿肚子了。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及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氮肥总量取得一次又一次跨越。1991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国,2003年实现产品净出口,2007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5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4791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8%。2017年合成氨、氮肥和尿素产量分别达到5629.8万吨、3820.5万吨和5337.1万吨。明水化肥厂乘改革东风,抓发展机遇,合时代节拍,企业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企业由建厂时的2000吨合成氨、销售收入50万元,发展到如今氨醇总产能190万吨、尿素100万吨、甲醇11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吡啶1万吨、双氧水16万吨,销售收入50亿元,同比翻了1000多倍。

如今,这个被行业誉为“中国小氮肥行业常青树”的企业,又用新的传奇聚集了世人的目光。当我们再次走进明化时,看到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明化人真抓实干的意志和化蛹为蝶的神奇。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1962年1月,第一批碳酸氢铵在明水化肥厂问世,填补了山东省碳酸氢铵的生产空白 。

追求一流,打造百年基业

明化从自身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到,追求一流、多快好省、创新发展是企业“长跑”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保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明化人每上一套新装置,都会坚持采用国内能够找到的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使用的每一项技术都会考虑到多少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定位使明化能更加科学地研究前瞻性战略,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而增强引领行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方式。

明化从成立之日依靠的就是对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上世纪60年代初,小氮肥生产还是新生事物,明水化肥厂在无经验可取、无规律可循的情况下,逐步探索生产规律,摸索最佳操作条件,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改造,逐步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连续在全国同行业创下“三个第一”,即:第一个建成投产,第一个实现氨平衡,第一个实现盈利,而且产量、消耗、利润三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跨入全国小氮肥先进行列,拥有了“南有丹阳,北有明水”之美誉。

明化人深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数据是最好的答案。从1980年起,明水化肥厂连续5年在山东省同行业中名列第一,跨入全国先进行列。1986年利税指标在全国1000余家小氮肥企业中名列第二。1991年尿素项目开车一次成功,结束了济南市无尿素产品的历史。2000年,领导班子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提出了以化肥为主,化肥化工产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思路。2000年8月,以甲醇项目开工为标志,明化在建设综合性化工企业的发展中实现了新飞跃。2001年7月,年产2万吨双氧水项目竣工投产。随后,硫酸铵、三胺、甲醛、乌洛托品、控释肥等化工、化肥新产品又相继开发成功并投入市场。

从此,明化每年一个新产品,形成了企业“从单一到多元”的产品系列,产品结构得到较大调整优化,经济规模有了较大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得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明化人在创新过程中之所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主要是在创新思路上善于总结。在新产品的开发中,明化人总结出了“慎、省、保、快”四字诀。

“慎”,就是凡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都必须科学论证,广泛调研,民主决策,确保开发一个成功一个。

“省”,就是能充分利用现有装置,不重复建设,能自己解决的事情,不找外人干,能节约的钱,不浪费一分。

“保”,就是一切生产活动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损坏。明化在考虑新建项目时,先考虑新建项目的“三废”治理,做到项目建设与环保工程同时开工、同时完工,而且变废为宝,抓好综合利用。

“快”,就是做到早投产、早见效。明化所有新建项目都采用“倒排工期工作法”,从土建、安装到试运行,一切都按规定时间进行。年产6000吨三聚氰胺工程建设中,从土建到开车仅仅用了100天的时间,创下了全国同类项目投资最省、工期最短、见效最好的佳绩。

明化不断实施的技术创新和对原有产品的挖潜改造,使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同时,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也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赞誉。企业的“明泉”商标被授予“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明泉”尿素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目前,明化的产品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销往越南、韩国、朝鲜、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1958年7月,明水化肥厂破土动工。

优化重整,加快发展速度

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的创新实践,使明化人更为深刻地理解了一个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完善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表明,像明化这样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单一产品生产能力,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风云变换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但话又说回来,要真正做大做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样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滚动发展几乎难以做到。只有通过资本运作,联合相关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万吨巨轮”,才能不怕风吹浪打,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快速前进。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2005年4月,明化成功实施了体制转换,在优化整合市场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明化有限公司,使企业的经营机制和商业模式朝着大企业、大公司的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有了成功的探索,明化趁热打铁,更进一步,于同年6月与章丘的热电、鲁明、华饰3家公司实施了企业重组整合,成立了山东明水大化集团,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

常言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业界皆知,氮肥企业在化肥和化工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产品成本的竞争。谁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增收节支工作做得好,谁的产品成本低,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明化的决策者面对一度出现的大好局面,敏锐地认识到,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立足百年基业,必须要有更长远的谋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找到更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于是,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主要任务的优化重整工作在明化拉开了序幕。

明化企业的产品以化肥、化工产品为主,其上游为合成氨,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是煤炭,煤炭在化工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许久以来,随着煤价不断攀升,产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弱化。原料煤的问题一天不解决,明化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形成瓶颈。明化的决策者经过一番论证,把目光盯在了晋煤集团。晋煤集团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晋东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质无烟煤的重要生产基地。融入晋煤集团将大大提升企业的发展平台,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6年6月28日,经过多方努力,明化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终于签订了战略合资合作协议,为明化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年来,明化依托晋煤集团充足优质的原料煤供应和强大的资金信用支持,紧紧抓住煤化工发展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三年间共计投资11.5亿元,对周边关联企业进行资本整合,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年增产18万吨合成氨、36万吨尿素、20万吨甲醇,相当于又创造了一个新明化。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2018年7月3日,明化集团举办的“忆芳华·逐梦想”征文演讲活动。

接力前行,实现持续发展

企业长盛不衰,离不开好的带头人。明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有一个高瞻远瞩、勇于创新的领导集体;得益于有一个意识超前、甘于奉献的管理团队;更得益于有一支素质优良、敢于拼搏的职工队伍。明水化肥厂历经董延彬、张晋田、徐光远、王立业、于承福、梅士山、鲁朝选、高原、孙华田、石建忠、周霖、孙洪海等十一任党委书记、厂长。他们一棒接一棒,一程接一程,穿过风雨,爬坡过坎,带领明化一路前行。明化一度保持着章丘市“最高工资”“最多奖金”“最好福利”“最新家属宿舍楼”的纪录,成为“大学生心中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单位”,明化职工也成为章丘企业中最牛的职工,化肥厂工装成了明水大街上吸引路人目光的靓丽风景。

2013年年底,公司组建新的领导团队,孙洪海接掌帅印,成为明化新的掌门人。孙洪海本着“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原则,立足高、着眼远、有余地,在他的带领下,公司领导班子以“务实、创新、团结、向上”的优良作风,开启了建设新明化的征程。

时值地方开展宜居城市建设,孙洪海敏锐捕捉到了这次难得的新机遇,他带领公司团队果断决策,配合地方毅然实施搬迁计划,通过搬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跳出行业看企业、构建崭新大格局是实现新生的决胜之举。明化管理团队看清了一个现实,随着国家对能源政策的收紧,传统煤化工行业已进入发展瓶颈,单纯进行现有生产系统的技改和升级,无法成就明化未来发展之路。为此,企业确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定位,以煤化工主业为主体依托,借助晋煤集团的资源支持和占据东部主要化工市场的地理位置优势,构建明化未来发展的大格局。公司领导团队把视线放在了先进的现代煤化工工艺上。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正式启动“采用洁净煤气化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工程,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原料,同时开发其下游产品,逐步进入精细化工领域。

孙洪海大胆创新发展思路,提出“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科学发展,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共同致力洁净煤气化项目建设。企业投资30亿元,采用先进的洁净煤气化技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全面实现了化工生产园区化、产品链、多联产的产业格局,拓展了章丘市的城市发展空间。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共引进合作单位数十家,落实合作资金已超过12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明化多年的努力赢得了化工行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尊重。当地政府对明化搬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明化的搬迁取得了城市安全、城市环保、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拓展、企业转型升级等五大综合社会效益。公司搬迁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还受到山东省和济南市高度重视,被确定为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推广。孙洪海荣获章丘市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2015年成为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度影响济南十大经济人物。

孙洪海带领团队精强主业、高端发展。新明化在以孙洪海董事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以“百年企业,百亿规模,惠及员工,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景为引领,在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2014年老厂区双氧水氢化塔拆除现场。

搬迁升级,转换新旧动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化工围城现象多了起来,不少化工企业面临要么关门、要么搬迁的困境,明化也不例外。明化厂区位于美丽的秀水之滨、百脉泉畔,随着章丘城区的飞速发展,企业退城进园已势在必行。

但明化人没有被动局限于地理意义上的搬迁,而是把搬迁作为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作为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2013年9月,明化宣布永久关闭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老厂区,企业整体搬迁进入章丘刁镇化工园。搬迁之初,明化制订了“积极应对、稳妥处置、两手齐抓”的工作方针,顺利解决了人员分流、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难题。2015年6月30日,老厂区拆除工作全部结束,实现了人员安置、系统处理、装置拆除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稳定,成为济南市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也为化工企业退城进园、实施搬迁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成功范例。

明化通过搬迁在短时间内实施了一系列转型升级项目:年产50万吨尿素等量搬迁技改项目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生产系统平衡改造项目有效提升氨醇产能,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双氧水装置搬迁改造使年产能由3.5万吨扩至16万吨;甲醛吡啶联合装置项目可以提供50%的下游产品原料,成为明化跨入精细化工行业的第一次尝试。

在明化看来,搬迁改造绝不是单纯的异地重建,而是在新的平台上利用新技术实现新发展。2013年,明化把产业升级定位在先进的现代煤化工工艺上,并借搬迁之机实施洁净煤气化项目,打造新的技术和产业平台。2014年,明化启动洁净煤气化项目,该项目投资28亿元,这对于当时明化的体量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面对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的“三无”局面,明化提出“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科学发展、诚信共赢”的发展理念,借助融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先后与西安航天等几十家大型企业实现战略合作,集聚行业优势资源推进项目建设。2017年7月,历经3年半时间规划建设的洁净煤气化项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的顺利投产,使明化氨醇年产能超过170万吨,跻身国内前十。有着60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由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有了成功的尝试,明化乘势而为,又先后实施了生产系统大平衡改造、动力结构调整系统等技改项目,并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新增安全环保装置,确保明化在一轮轮安全环保大检查、大洗牌、大淘汰过程中生存下来。自搬迁以来,明化仅在安全环保上的投入就近4亿元,安全、环保设施的现代化为也公司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明化人在搬迁中布局“新三高”战略,实现了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在夯实传统产业基础的同时,还积极探索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企业提出要以高新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实现产品高附加值。 为此,明化与中科院合作,在北京设立了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借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集聚优势,集中力量向高科技含量、高分子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体系方向发展。

搬迁之初,明化人提出3~5年再造一个新明化的目标构想。5年时间里,明化新厂区就已落成并产生效益,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为搬迁前的4倍,员工收入翻番,企业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借退城进园搬迁之机,明化完成了企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老化工企业的蜕变和重生,企业呈现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2016年8月建成的甲醛装置搬迁及下游产品链延伸改造项目。

企业文化,植入常青基因

据大数据统计,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9年,而像山东明化这样达到60年的企业可谓凤毛鳞角。明化长寿的秘笈之一,是优秀的文化基因。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越来越多的成功经验表明,优秀企业一定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明化自然也不例外。纵观明化60多年的历程,既是一部明化人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培育、弘扬优秀企业文化的发展史。

企业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的历史传承。明化人当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1958年正是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卓绝,让老一辈明化人记忆犹新——夏天任凭蚊虫叮咬;冬天铺一把稻草在水泥地上过夜;没有机动车,就肩背人扛,硬是将笨重的合成氨设备从火车站运到厂里;没有搅拌机,取而代之的是建设者们的双手;工人们每天只有一斤地瓜面,吃不饱就以水充饥,腿浮肿的一摁一个窝,第二天照样投入战斗。明化人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厂子建了起来。也就在那时,“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悄然而又深深地植入到明化人的血液之中。

在一场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中,一次次开拓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中,明化人爱岗敬业,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自强不息”明化精神为核心的优秀文化传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明化人创造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连续在全国同行业创下了“三个第一”和多个行业奇迹。

进入新千年之后,随着明水化肥厂实现了产品从单一到多元,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明水化肥厂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唯有企业文化才能提升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于是,明化把企业文化又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因此拓展了文化的宽度和厚度。

2002年,明化为了将企业文化作为打造百年基业的根本,对企业文化系统进行整合提升。在认真总结明水化肥厂几十年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形成了以“百年企业,百亿规模,惠及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目标,“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科学发展,诚信共赢”的经营定位,“安全、环保、诚信、责任”的核心价值观等为统领,独具明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纲领》,并精心整合提炼出以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为指导的《行为规范》。整个体系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既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又努力开拓创新,体现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领导和职工价值观念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明化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将优秀的国学文化进行融入,使员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着力打造真诚和谐友爱的文化氛围,大力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2014年初,明化开始倡导学习优秀国学文化,并于2017年5月份开始执行“每周一课”的学习制度,在明化内部全面开展优秀国学文化学习活动,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精英骨干实现全覆盖。自学习《弟子规》开始,各级人员每周集中学习优秀国学文化,现场进行交流和互动。大力推广并倡导阅读稻盛和夫《活法》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等优秀国学文化典籍。

2017年7月,济南儒商文化协会新儒商文化论坛明化专场之《儒商文化在传统老企业转型升级中的运用初探》在济南文庙成功开讲,将国学智慧与现代企业文化相结合,获得协会会员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3月份筹建的章丘义工协会明化义工工作站,带领员工开展扶贫、济困、助残、助学、环境保护等义工服务,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唤醒社会助人风尚,践行先贤智慧和明化企业精神。

如今,明化集团全体职工、集团各分公司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建设“百年明化,百亿企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为企业的迅猛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2017年7月,明化集团董事长孙洪海在济南儒商文化协会新儒商文化论坛上开讲。

重新出发,再创辉煌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虽然目前我国是世界氮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国内企业与国际上先进的化肥、化工企业相比仍有差距,我国氮肥行业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明化集团经过5年艰苦努力,已经顺利完成搬迁改造,并借搬迁之机上马了洁净煤气化项目及生产系统大平衡改造、动力结构调整系统等一系列技改项目,使明化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已经实施到位的超低排放等各项环保措施,加上即将启动的多项安全环保技改项目,让明化有信心和能力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已启动实施的“新三高”战略规划布局,正好契合了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政策导向。

综合内外条件来看,虽然明化人对未来两到三年的产品市场抱有谨慎乐观的预期,但他们更懂得一个道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快速变化。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安全环保形势日趋严峻、防范金融风险导致的货币政策收紧等风险依然存在。明化人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强不息的奋进姿态,居安思危,继续发扬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持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思路创新与模式创新,不断完善、提升基础管理与安全环保工作,以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明化人“利用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高新明化”的目标必将心想事成。

在明化人看来,明化发展的新阶段已经到来。2018年是明化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性一年,企业正在实施的一系列决策方略和目标措施,确保实现50亿元经营规模的“小目标”。现在看来,明化离这个“小目标”已越来越接近,年底实现已是大概率事件。

眼下,明化正在实施9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宁阳“40·60”项目、明化新材料双氧水二期与吡啶二期项目、晋煤明化环保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明泉科技固废综合利用项目与环保洁净盐项目,郓城威顿玻璃项目等。明化正瞄准国际一流技术和产品,加大力度推动北京高分子材料研发项目。该项目若研发成功,将扭转我国高分子材料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老一辈氮肥人风雨60年铸就了氮肥工业的辉煌,新时代下,党的十九大为化工行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今天,明化人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发扬氮肥工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牢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确保粮食生产对化肥的需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氮肥工业强国的目标奋楫笃行。

两岸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相信再经过10年、20年的奋斗,明化集团的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绿色发展、农化服务、国际化经营等方面一定会再上新台阶,明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本报记者 陈丹江)

山东明化集团:氮肥业常青树 六十载铸辉煌

全新的明化集团实现了智能制造,图为分公司明泉科技的中控室。

(本报道图片由企业提供)


企业名片

山东明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济南市刁镇化工产业园,前身济南市明水化肥厂,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第一批13套小氮肥示范厂之一。2005年6月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战略合资合作。2013年9月,启动退城进园工程,整体搬迁至刁镇化工工业园内。2017年7月实现洁净煤气化项目投产达效。公司现有员工2600余人,主导产品有甲醇、液氨、尿素、双氧水、吡啶、3-甲基吡啶等,年销售收入50亿元,现有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先后获得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全国行业节约能源先进企业、工业节约能源先进企业、国家节约能源二级企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济南市环境保护信用等级A级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产品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产品。2017年,公司洁净煤气化技术(MTA)产业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司被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17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017年董事长孙洪海被评为第十九届济南市优秀企业家、济南市劳动模范、“贡献山东”杰出企业家。

明化已阔步迈入发展新阶段,未来两年,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达到百亿元以上,成为优而强的现代化新型化工企业,实现“百年企业、百亿规模、惠及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愿景。

明化的长寿基因在哪里

有这样一个统计,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2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只有3.9年,每年倒闭的企业高达100万家。这组数据至少说明,企业的生命力不仅十分脆弱,生命周期也很有限,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而能够生存60年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凤毛鳞角,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是少数。然而,山东明化集团做到了。

有人总结众多企业失败的诸多教训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做不长、长不大、办不好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九九归一,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就是缺乏一个能引领企业永续前进、具有真正商业领袖基因的掌门人。如此看来,明化是幸运的。60年来,企业的领导班子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掌门人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无论哪一届班子、哪一位厂长,都能以昂扬的正气、拼搏的精神、过人的智慧,一棒接一棒,一程接一程地带领企业往前走。明化的11任掌舵人,每一位都能够像“明化之子”——石建忠、孙洪海一样,看准航向、迎风破浪、奋勇进行,使明化这艘大船从60年前驶来,又向着美好的未来驶去。

明化集团的前身——济南市明水化肥厂是新中国 13 家小氮肥示范厂之一,也是山东省最早的小氮肥厂,有着氮肥行业“常青树”之美誉。但常识告诉我们,常青树不是不落叶,而是落叶即生,所以生命之树常青常绿。明水化肥厂诞生在我国一个极其特殊、极度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60年来,企业历经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同阶段,经历过国内外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经历过改革、改制,经历过去产能、去杠杆,经历过环保风暴、企业搬迁、经济转型等的一次次阵痛。这其中每一次“经历”都是考验企业的一道坎,迈不过去的企业倒下了,奋力跨越的企业前进了。在一次次转轨、转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一次次爬坡、过坎、越沟的紧要关头,面对经济转型的冲击、市场开拓的艰辛和工厂搬迁的困难,明化人也遭受过危机、面临过危难、遇到过危险,但明化人没有退缩、没有等靠、没有灰心,而是迎难而上,超越自我,奋勇前行。

彩虹总在风雨后,明化的60年,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没有捷径,没有坦途,更没有侥幸,有的是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有的是创造一流、开拓进取的不懈追求,有的是使命承担、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研究表明,人之长寿必有基因的因素,企业何尝不是如此。企业长寿的“秘笈”之一,就是植入健康的文化基因。怎么才能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怎么才能达到“无须提醒的自觉”?一句话,就是用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0年的发展史,明化人用自身培植企业文化的实践,圆满地回答了这道命题。明化人用60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了以“百年企业,百亿规模,惠及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目标,“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科学发展,诚信共赢”的经营定位,“安全、环保、诚信、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才是明化屹立不倒的根基,凝聚员工的合力,战胜困难的法宝,不断前行的动力。

牢记使命,奋辑笃行。明化作为我国氮肥行业最早的“十三小”之一,作为我国氮肥行业的一杆标杆,企业用在全国同行业创下的“第一个建成投产,第一个实现氨平衡,第一个实现盈利”的“三个第一”,以及“产量、消耗、利润”三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而跨入全国小氮肥先进行列。明化人用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赢得了行业的普遍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化工行业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和企业楷模,成为一颗耀眼的企业明星。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过去的60年,明化人用自己的双手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时代乐章,创造了明化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明化的未来,也必将如沐浴在晨曦中的一艘劈波斩浪的舰船,沿着新时代的航线,昂首驶向波澜壮阔的远方。(江北)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化工报》,邮发代号1-44,或下载中国化工报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