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好處?有哪些?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

拔罐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好處?有哪些?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

拔罐作為一種綠色的物理療法,因其安全有效而被人們青睞。它以罐為工具,使罐內造成負壓,吸附於體表的穴位等,對機體造成良性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負壓吸拔力,會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一是有利於膿液、廢物、毒素等的排出,二是改善了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攜帶了更多的血液氧氣到細胞,是拔罐後的局部處於高供養低消耗狀態,刺激肉芽組織生長,創口收縮恢復

研究發現,拔罐可以使患者體內偏高或偏低的免疫球蛋白回到正常水平,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增強自身抵抗力

拔罐後體內某些代謝產物指標降低(尿素氮、尿酸、肌酐),這說明拔罐對全身的新陳代謝起到了積極影響。

中醫講痛則不通,肌肉緊張時,局部血流受阻,血流所影響到的地方就會感到僵硬和難受。

拔罐特別是走罐會拉長肌肉,增加血流量,同時,讓你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這樣一些由於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礙也就可以緩解了

拔罐的好處:

1、調整陰陽,平衡體質人體出現陰陽平衡失調時,機體會因為“盛虛失調”發生疾病,拔罐通過對穴位和經脈進行刺激,能對機體重新進行調理,使陰陽得到調和,從而實現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2、消邪扶正中醫認為,邪氣是導致疾病的因素,正氣則是機體活動以及抗病的能力,拔罐通過刮拭經脈,使氣血得到疏導,從而防止體內因氣血淤積產生邪毒,並增強臟腑功能和體內正氣,抑制或驅除邪毒的侵襲。

3、活血化瘀機體之所以出現病痛,是由於氣血不通導致經絡堵塞引起的,在局部或相應穴位進行拔罐,能疏通氣血,消散淤血,暢通經絡,當氣血運行恢復後,自然能達到“通而不痛”的目的。

拔罐後罐印所反映身體的狀況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

2、罐印發紫並伴有斑塊: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就一,表示氣滯血淤症。

4、罐印鮮紅而豔: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5、罐印紅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灰白,觸而不溫,多為虛寒或溼邪。

7、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表示風邪或溼症。

8、罐體內壁有水氣:表示該部位有溼氣。

9、罐印出現水泡,說明體內溼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溼熱毒的反應。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裡,拔罐好。如果不好判斷表裡,可以先刮痧,再拔罐。

2018年2月20日,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慶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的團隊研究發現揭示了拔罐療法導致體內抗炎/促炎脂質代謝譜的變化規律,為拔罐療法的潛在機制提供了科學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