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畅读文研院:人们都说阖家忙年,过年的气氛正是从喜滋滋的忙碌开始的。

上周三是腊八,老北京人过了腊八,就开始准备年货,并把这段时间的忙碌现象称为“忙年”。

正如民谣唱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当然,年货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热的……分门别类,统称为“年货”。

畅读文研院:年味儿在置办年货的“忙碌”氛围中越来越浓,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不光是因为置办年货越来越简单,连年俗也变得怎么省事儿怎么来。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一:拜年

正月初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拜年,拜年在老北京人观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史料记载:老北京人会准备食盒来接待客人,食盒里有各式各样的干果,称为“吉利果”。

家中的食盒永远是满的,这样才能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以示对新年招财进宝的祈福。

当天的家宴必须要有馄饨,馄饨的形状类似元宝,又被称为“元宝汤”,吃馄饨表达了人们希望新年可以招财进宝,财源广进的美好祝福。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三:小年朝

正月初三是小年朝,意思是再掀起年味儿的高潮。

根据《清嘉录·小年朝》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有些地方,人们扫积尘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叉路口,以示送穷。

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早早睡觉,以免“打扰”鼠辈,并在屋角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四:灶王爷查户口

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因此这一天不宜离家。

虽然是民间传说,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一天在家调整的需要。

不过这一天侄子可以出门看姑姑,正所谓“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说明姑奶奶在家里的地位,这也是老北京的民俗特色。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五: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老北京人讲究“破五”吃饺子的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剁的,不论是肉馅儿还是菜馅儿,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了。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六:送穷

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又传说福神刘海是北京人,是个穿红披绿的胖小子,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其形象很受人们欢迎。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正月初七:人胜节

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根据《燕京岁时记·人日》记载: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

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就预示着人身体健康,表示对人有益,民间讲,这几日中哪一天的天气特别好,就主这一年中这一样的生物都是顺顺当当的。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因为正月初七已经上班,所以畅读文研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

畅读文研院:如今过年的乐事数不胜数,尽管早年间老北京人过年没那么多花样,但乐趣绝不亚于今日。因为时代发展,这些仪式或多或少会流逝,如今我们看春晚,放炮仗,吃年夜饭,但缺少了各类守旧的过年体验,所以就觉得年味儿淡了。

迎戌换新桃,八景赐吉福。畅读春联开售,年在一起,一盒福气。

都说过年忙,到底该怎么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