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忙於給「名校歧視」貼標籤—中投公司招聘疑點重重

先別忙於給“名校歧視”貼標籤—中投公司招聘疑點重重

先別忙於給“名校歧視”貼標籤—中投公司招聘疑點重重

蘿蔔招聘漫畫

這段時間,一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應屆生招聘錄用的一則公示被刷了屏,該公司貼出2018年度擬接收畢業生情況公示,共11人,其中前10位分別來自北大、清華、人大,學歷不是碩士就是博士,只有1人是來自紹興文理學院的一位王某的女生,學歷僅為本科,令網友質疑其存在“蘿蔔招聘”嫌疑,這也讓王某的母校紹興文理學院上了熱搜。

自從中投公司回應說王某應聘的崗位為行政文秘崗,學歷只要達到大專或本科以上均可報考,招聘過程公開透明,不存在“蘿蔔招聘”之後,網上的輿論就明顯轉向,不少文章開始批評什麼“名校歧視”,什麼“任何優秀的人都值得被善待”等等,甚至還有好事者去採訪王某的母校的老師、同學來印證她很優秀。

在事實沒弄清楚之前,這些評論都毫無意義,把靶子打到了名校歧視上,更是偏離了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其實,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更應該關注事實本身,水落石出之後再進行價值判斷也不遲。雖然中投公司已經進行了回應,但據筆者的觀察,還有許多細節和關鍵點語焉不詳,疑點重重,需要公眾輿論持續聚焦發力,需要有關部門及時介入調查,還公眾一個真相。

疑點一:王某如何去中投公司實習的?

據目前公開的信息,王某是中投公司的實習生,實習期間表現不錯,留下來是成為正式員工也順利成章。但問題的關鍵是,王某是怎麼成為實習生的,是通過公開招聘還是朋友親戚等關係介紹的?照道理,像中投公司這樣高大上的國有企業,對實習生的要求也不低,一般也要通過實習生招聘才進得去,而且可能經歷幾輪面試,大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國有企業招聘實習生的信息,駐京國有企業不是你想來就來的,那王某是如何成為該公司實習生的?

疑點二:“行政文秘崗”為什麼只要求大專以上學歷,為何招“英語”專業的畢業生?

筆者在網上輸入“行政文秘崗”這個關鍵詞,搜索相關企業招聘信息和任職資格條件,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居然絕大多數企業對行政文秘崗的要求都是本科以上學歷,就連比較偏遠的地區、很普通的企業也要本科以上學歷,專業要求一般是中文、新聞學、行政管理等,目前還沒有找到行政文秘崗需要英語專業的,難道是中投公司行政文秘崗比較低端而且跟老外打交道比較多?王某的英語水平又如何呢?英語專業八級過了沒有?口語水平如何?不要說我證書歧視啊!這些疑問還沒有相關方面給出權威解釋和解答。

先別忙於給“名校歧視”貼標籤—中投公司招聘疑點重重

某公司行政文秘崗招聘條件

筆者還找到了2017年中投公司招聘行政文秘崗的信息,該招聘信息清楚地顯示,學歷要求為本科及以上,專業要求是管理、行政、文秘等專業,輔修經濟、金融或有相關實習經歷者優先。2018年怎麼變成大專以上學歷了,英語專業也可以了?

先別忙於給“名校歧視”貼標籤—中投公司招聘疑點重重

2017年中投公司招聘行政文秘崗資格條件

疑點三:這次招聘的過程、程序、標準到底怎樣?

這是公眾最關心的,也是問題的核心所在。中投公司回應說招聘過程公開透明,不存在“蘿蔔招聘”,但怎麼個公開透明法並沒有說,比如招聘信息通過什麼渠道在多大的平臺上發佈的?行政文秘崗的任職資格條件是什麼?信息發佈後多少人報名?如何篩選簡歷的?篩選的標準是什麼?王某的筆試、面試成績是多少?排名情況怎樣?又是以什麼標準確定最終人選?等等,如果這些信息不公開,談什麼名校歧視。

而且,大家可能忽視了一個微妙但十分關鍵的細節,就是王某之前已經在中投公司實習這一重要信息,中投公司的回應裡並沒有提及,這一信息是《錢江晚報》記者在採訪王某母校紹心文理學院的老師同學中才透露出來。

上述這些疑點沒有解開,我們就無法判斷中投公司和王某之間是否存在蘿蔔招聘的事實,後面的所有推論如“名校歧視”、為“英雄不問出處”留點空間無從談起。

最後關於名校歧視,我想說一點,可能很多人不愛聽,其實歧視無處不在,因為歧視是降低甄別成本、節省時間財力的一個很好的手段。不得不承認,名校生從概率上、從平均數上還是要稍微高一點、多一點。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一家企業招聘10個崗位,收到一萬份簡歷(像華為、阿里巴巴熱門崗位可能還不止),請問這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怎麼做?把所有的應聘者都叫過來筆試、面試一遍,還是先確定一個標準篩選一輪?我想肯定是後者。確定一個標準必然是對不符合標準的人的歧視,比如這個標準可能是學歷、學校、成績、社團職務等,可能會錯過很優秀的人,但是一個無奈又明智的選擇。一個現象長期存在,並且好像也沒有更改的趨勢,不能就一定說它是不合理的,可能是我們沒有看到它合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