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如何進行海外理財,這其實涉及到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

涉及如何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境外開設銀行賬戶、海外投資標的選取等內容。

本文先就海外投資的資產類別做一個介紹

海叔早先有言,境外理財和境內理財的投資方式其實是大同小異,基本上也就是股票、基金、保險、房產等大類,當然資產是以外幣計價的。

並且在細節的投資上由於海外市場發展比較久,會有更多的玩法,本文先系統性的介紹海外投資的資產類別,具體每項資產在過往和將來的文章會做分門別類的介紹。



海外理財的分類


1.現金

2.海外二級市場

3.銀行理財、銀行定存等

4.海外房產

5.海外保險

6.私募類產品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境外理財一覽表


1.現金類



包括:美元現鈔、現匯

優勢:流動性比較大,隨時可以支配

劣勢:現鈔沒有任何利息收入和現匯也幾乎沒有,只能坐等匯率波動

另外一個問題大家都忽略了,就是發達國家也是有通貨膨脹的,歐美髮達國家的貨幣貶值大概在2%每年。

糧倉還是那句老話:投資有風險,而最大的風險是不投資

放水可是實實在在的,全世界央行都一個德性。

2.海外二級市場



目前比較流行的是炒港股、炒美股、炒外匯,近兩年又開放了滬港通、深港通等

優勢:如果說股市是賭博的話,選賭場的話總要選個相對來說正規點的吧

首先,港股美股比A股規範些,它們的違法成本更高。

其次,投資者情緒波動沒有這麼大,他們更注重價值投資,很少有一個概念就能炒熱一家公司的

另外美股牛多熊少,長期來說賺錢的概率大些。

劣勢:

1)時差問題

拋開港股,歐美股市開盤和國內有時差,拿美股交易時段來說:就是4月到11月初,對應北京時間的晚上9:30至凌晨4:00;在美國冬令時期間,也就是11月初到4月初,對應北京時間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糧倉君見過的專業炒股人士都是兩鬢斑白,為啥?天天熬夜太傷身體了。

2)高波動性、高風險

二級市場的高流動性伴隨著的高風險,數分鐘內漲跌20%-30%也是很正常的,美股退市不留情面,因為造假等黑天鵝因素崩盤也不留情面。

如果你是個小白,花費巨量時間精力、得到的可能是當韭菜的下場。



3)滬港通、深港通門檻比較高,需要50萬以上才能開戶操作,對於中小型投資者來說基本是排除在外了

3.銀行理財、銀行定存等


糧倉君找了最新的中國境內銀行在售的美元理財產品表,預期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2%以下,時間通常在2個月到2年不等。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另外感謝俊恩提供的一手信息,香港工銀亞洲賬戶的銀行定存信息: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上面是中資行的利率,下面展示一下外資行中的渣打銀行的存款利率: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活期利率為0.1%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定期利率為0.1%-0.3%


上面表格基本也能說明

銀行存款的優勢:安全、流動性好

劣勢:

1)中資行為了拉儲利息會高些(不超過2%),外資行利息極低

2)通常需要沉澱資金,達不到銀行最低存款要求會扣管理費(比如匯豐要求存放50萬港幣、花旗需要存放150萬港幣等)

4.海外房產


休斯頓頂級學區別墅不過30萬刀

近隨著國內“限價”、“限售”等具體政策陸續出臺,如今全國房價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得到了明顯抑制。

現如今,更多的人會選擇投資海外房地產來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投資增值收益,像美國房地產投資是不錯的選擇。

國外買房子和國內買房其實也是大同小異,一個路數。

優勢有:

1)抗通脹,房產的價格上漲通常跑過通脹率

2)租金+房價上漲的雙重收益,現在很多地區已經發展出了成熟的託管服務,買房到租房一條龍服務

3)永久產權、無公攤面積等


劣勢:

1)海外房子過戶後要考慮後續維護,日常管理牽涉到費用多種多樣。

而必要的稅費和額外的支出,都會左右在海外購置物業的回報水平。

其中,稅費就是相當複雜的一項,有可能會導致持有成本大幅增加。

因此,投資人在決定下手前一定要研究各國的房產稅,清晰掌握交易稅費,衡量稅費成本是否可承擔。

2)不僅如此,在海外許多地方,房客利益受到充分保護,如房主有義務必須提供可居住住房,合乎當地衛生標準,冬天供暖充足等。

即使出現了房客不交租的情況,也只能經法律程序將其驅逐,此時若不熟悉當地法律則花費巨大,搞不好房主自己還可能淪為被告。

想投資海外房產的,房地產信託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見糧倉君之前寫過的文章《 科普:普通人投資海外的捷徑!》

5.海外保險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主要有香港保險和美國保險。

相比較國內保險,海外保險市場相對比較成熟,而且險種更為豐富,疾病保障種類更為廣,性價比較高。

但實際上近幾年內地保險發展的速度非常快,拿重疾險來說,產品的創新和迭代不輸香港。對比下來,我發現兩地的產品各有各好,沒有完勝的一方。

關於保險類資產,糧倉君先拋結論:

1)重疾險、儲蓄險香港買有優勢,醫療險大陸買有優勢,人壽型萬能險美國買有優勢

關於醫療險和重疾險二者討論我之前寫過《醫療險和重疾險的區別》

2)香港優於大陸的主要是重疾和儲蓄險,美國保險你買不了重疾險

3)醫療險可以在國內互聯網配置,目前支付寶、微信性價比最高

目前香港重疾險真正的優勢在於:

1)以美元計價

2)保額不斷增長能夠抗通脹

3)極端穩健

擁有保證收益使得美元保單作為美元配置最穩的方法,另外它門檻比較低,也使得保險類成為有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投資者不錯選擇之一。

劣勢:儲蓄險作為長期投資固然不錯,但流動性比較低,通常需要十五至二十年以後才能有不錯的收益回報,用途可以結合養老金或者子女長線教育金來配置。

另外心態要擺正,如果是重疾險,就不要想著投資賺錢了,不管是內地還是香港重疾險,收益都不高,主要還是要看保障。

在配置保險時,我們也可以打開思路,不一定是二選一,可以組合配置。

比如對於三四十歲的中產階級,可以選擇香港的終身型重疾保底,搭配內地的消費型醫療險,抬高保險槓桿,裡應外合,強強聯手,為家人提前做好保障。

糧倉君一直把保險中的重疾險安在守門員的位置,這是中產階級防止跌落階層的一個重要資產配置。

試想一下,人到中年,萬一發生大的系統性經濟危機,投資打水漂,自己又成為油膩中年,這時候擁有幾份長期的重疾險和儲蓄險保單在手,你的中年危機起碼消除了七八成。

6.私募類產品


這類產品目前多為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起投點一般比較高,一般是10萬美金起投,也有的做到了1萬美元起。

國內能做美元類的產品,財富公司其實不多。糧倉君也專門寫過文章《如何識別靠譜的海外理財》,從事相關行業的,基本上需要受到美國、香港、歐洲等國家監管部門的認可和金融牌照,然後才能發行此類的產品。

1)固定收益、類固定收益基金

這一類型的期限較短,通常投資債權項目,一年期居多,流動性最強的可以做到1個月,一年期年化收益通常在5%-6%左右。

2)私募股權

最近非常火爆的獨角獸pre-ipo項目,相當於提前打新股。

股權類的產品期限無固定,一兩個月至七八年都有可能。

跟國內私募股權一樣,投未上市公司股權,伴隨著公司估值成長而獲利,最終公司上市,變現退出(公司回購和出讓股份也是變現的渠道之一)。

優勢:收益通常不按百分比計算,常常是翻倍的收益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注意: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交割的風險、股價的風險、上市失敗⻛風險也同樣伴隨,但作為進取型投資者來說,股權項目是進攻利器,不可小覷。

3)房地產信託基金



說白了就是大家湊份子成立一支基金,基金來買房子,然後大家一起分享房子帶來的租金和房價上漲的收益。

房地產基金擁有我們前面說的購買房產的全部優勢,還有門檻低、分紅高、時間精力花費少、穩定性強等優勢

那麼如何選取優質的基金管理人則是投資者需要做好的功課。

房地產基金文章《 科普:普通人投資海外的捷徑!》

4)對沖基金

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

其操作的精髓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標的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

其中大名鼎鼎的比如:索羅斯創立的量子基金,92年成功狙擊英鎊,獲利10億美元。

5)保單貼現基金

保單貼現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投資產品,投資於人壽保單業務。

關於保單的貼現業務,具體的介紹在《來,我們來賭命》一文。

保單貼現基金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優質的投資標的,優勢在於不從屬任何經濟週期,無懼房價股價的波動。

乾貨!境外理財最全總結!

關於境外投資的全類別,暫時先列到這裡,各類資產都有其優劣勢,基本上沒有一款產品能夠獨步天下。

關於理財的配置,糧倉君認為有如組建足球隊一般,海外市場已然非常成熟,擁有高流動性、高收益及高風險的二級市場,也有低流動性、低風險的保險市場,他們就如對應著前鋒、守門員之類的位置。

賺錢不易,理財更需要謹慎,需要各位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制定適合自己投資策略,歡迎掃描文末二維碼,加糧倉君微信共同討論。

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將資產投向海外,對中國的高淨值投資人而言,他們相信在未來的時間裡,可以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至於選擇哪種渠道進行投資,那就看個人的想法和需求了,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進行海外資產配置。無論是投資回報,還是風險對沖,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