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已開發國家爲啥這麼「窮」?

作者簡介:海邊小妹,座標澳洲,自由撰稿人兼中文老師。用心記錄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感悟。文字真實不做作,在多家雜誌發表文章。

說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大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把口號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呢?澳洲普通的民眾把環保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了實際,哪怕犧牲自己在生活上的便利。

比如他們為了節約不用流水洗東西,用過的舊信封還繼續用,在國旗上打補丁......初來澳洲的朋友可能覺得澳洲是發達國家,為什麼會這麼“窮”?其實澳洲的“窮”,值得所有人學習。

(一)“守水奴”

一位朋友的婚姻中西合璧,她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澳洲人。我們的孩子在同一所小學。接孩子時,我倆一碰面,免不了嘮一會兒嗑。女人嘛,湊在一起,偶爾發發牢騷,有益身心健康,你懂的。

有一天,這位朋友一見我就扮了個哭臉兒,跟我“投訴”她在家受到的“管束”:“唉呀,需要磨合的小事兒可太多啦。你知道嗎?就連用水,他都管著我,不讓我用流水洗東西。”

我有點兒聽不明白,這“流水”是什麼意思?

朋友解釋:“就是從水龍頭出來的流動著的水啊。用流水洗東西更費水。他洗菜洗碗,就接一小池子水,洗一道就完了。”

啊?那樣能洗乾淨嗎?你家老公也不是這麼省錢的人啊!他可是每年都帶你們出國旅遊一次呢。

見我想偏了,朋友趁機給我普及了一下澳洲的缺水現狀:

“不是為了省錢啊!他說了:全球變暖,澳洲正在成為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乾旱的大陸。澳洲最長的墨累河,已經減少了一半水量,以前大概每兩年一次漲潮,現在要五年才有一次。因為乾旱,很多野外的毒蛇不得不進入市區尋找潮溼的環境,咬死過人的。農牧業受到的影響最大,水不夠用,牧民被迫減少牛奶的產量,甚至不得不殺掉負擔不起的奶牛。”

聽到這,我想起悉尼已經連續好幾個星期沒下雨了,女兒說她們全班都在討論關於乾旱的問題,班上一個女同學還發起了募捐,捐款統一交到相關的募捐網站上。

正是這些普通的民眾,把環保的理念真正落實到了實際,哪怕犧牲自己在生活上的便利。這很讓我敬佩。說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大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又有多少人能把口號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呢?

下圖是為悉尼供水的Warragamba水庫: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過後,我又想起許多關於節水的細節,列舉如下:

1、在澳洲,水費的計算不是簡單的每噸多少錢,而是按用水量分層次收費。

對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用水,收費最便宜。當用水量達到下一個層次的時候,超過第一層次的那部分水費會上漲。以此類推,用電和煤氣的計費方式也類似。這種階梯式收費,是節能思維的很好體現。

2、政府大力提倡節水,並提供實際的支持。

比如,免費給每家每戶更換沐浴花灑。我家就換過,工作人員上門免費給安裝了一種節水花灑。據說每分鐘排水量比普通花灑減少約一半,但你使用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到太大的差別。

政府也鼓勵居民使用雨水收集系統,在許多人家前院的地上,會看到一個小標誌,上面寫著“此戶使用雨水收集系統”。

3、根據每年的乾旱情況,政府會在不同地區,頒佈不同級別的限水令。

比如:

-- 在極度缺水的地區,規定居民不能使用洗碗機,每天有巡視員四處巡邏,對浪費水的人進行處罰,嚴重者甚至會被斷水。

-- 在有些地區,居民給家中花園澆花,只能用水桶提水,而不準用噴灑龍頭。或者規定澆水的時間,每週哪幾天的某個時段可以澆花,違規者罰款。另外,想給超過某一容量的游泳池充水也必須獲得許可。

-- 自己在家洗車,只能水桶裝水擦洗,不準用水管衝。甚至在乾旱的地區,居民不能自己洗車,要到具有循環用水技術的洗車店花錢洗。以前不知道,我們還曾用水管對著車身直接衝,現在想想真是罪過。不過,澳洲空氣比較乾淨,我們很少洗車,等到下雨,自然就乾淨了。

4、澳洲人自覺節約用水的意識很強。

很多澳洲人洗澡的時候,會在淋浴噴頭下放一個桶,利用洗澡水打掃衛生。本地人的洗澡時間也短。朋友說她家人洗澡,真正淋浴的時間差不多就五分鐘。她說天天洗的話,幾分鐘也真就夠了,反倒是洗得太過了對皮膚不好。

問問那些在澳洲留學的、需要住在寄宿家庭的孩子們就知道了,通常,寄宿家庭會要求他們把淋浴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以內。剛開始許多中國孩子是難以理解的,覺得他們又苛刻又小氣。其實,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並不是為了省錢而只苛求別人。

5、雖然處處想著省水,但是該用的地方,澳洲政府卻一點兒都不會吝嗇。在景點、公園、甚至人多的海灘,隨處可見免費的飲水裝置,澳洲的水管裡的水是可以直飲的。另外,在海濱浴場等有需要的地方,也都有淋浴設置供人們免費使用。

下圖是在悉尼的一處海邊,女兒和小夥伴泡完海水之後,簡單的沐浴一下: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二)不嫌棄舊物

1、郵局小事

有一次,我去郵局寄資料回中國。當時資料是裝在一個用過的大信封裡。到了小郵局,我拿出資料,想先買個信封。沒想到,金髮的年輕女職員說:“用這個舊信封就行。”

我一看,舊信封上還殘留著上次的收信地址呢。見我一臉疑惑,她晃了晃手裡的郵單貼紙說:“貼上這個就蓋住啦。” 新的地址粘上之後,有點小,舊地址還是露出來一塊,她又小心地用塗改液遮蓋。

看著她認真的樣子,我有點感動。買個信封也花不了幾個錢,她又何苦這麼麻煩自己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幫我省錢嗎?這又能省多少錢呢?我想,是我想得狹隘了,一個小小的舊信封,也是用地球的資源做成的,能把它的使用最大化,充分物盡其用,不正是對資源的保護嗎?

後來我還多次寄過包裹,用的也都是自己帶去的舊箱子。產品的包裝箱,什麼都可以用。只要貼一張紙寫清楚收件地址就行。

我不由想起以前在國內的時候,快遞還沒現在這麼發達,我常常會用到郵局。別說是舊信封不能用,每次寄包裹的紙箱子,就算是新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必須得在郵局買,說是規格統一。

如此以來,在郵局買個紙箱子的花費,常常比郵費本身還貴。填寫地址的郵單也要收錢,甚至有些郵局還會要收打包費。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郵局的郵寄業務越來越蕭條的原因之一吧。

2、變廢為寶

在澳洲,要想扔那些垃圾桶放不下的大件垃圾,比如淘汰了的傢俱、家電等等,不可隨便亂扔,而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分門別類整齊地堆放在家門口的馬路邊,等待市政的車來收。而市政收回這些大件垃圾之後,如果有能繼續使用的,會在維修之後免費發放給需要的民眾,或者送去慈善機構。

有一個朋友就曾領過政府免費發的兒童自行車。有一次,她無意中在免費的社區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說需要兒童自行車的可以去領。那些自行車是市政從大件垃圾中挑選出來,稍微修一修就能再騎的。當時我覺得很新鮮,為澳洲市政這些體貼而環保的小舉動點贊。

家附近還舉辦過一次奇特的活動,小公園裡安裝了好些奇怪的娛樂設施,全是用廢棄物品組裝成的。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廢物利用的理念。看下面的照片,多麼有趣的轉轉椅。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一個漂亮的角桌,上面放著一盆植物,擺在客廳的角落特別合適,便讚了幾句,沒想到朋友很自豪地說,這桌子是她在路邊撿的呢。看她一臉撿到寶的成就感,我都有點羨慕了。

下圖就是居民扔在門品的大件垃圾。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雖然是不要了的,但有些家電和傢俱還能使用。不少剛來澳洲的移民,經濟不是很寬裕,或者還在租房子,一時置辦不了那麼齊全的傢俱,遇到路邊有合適的,就撿著用了。我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相關規定,但覺得這種資源再利用的方式挺好。

下圖是以前的鄰居,把家裡不要的幾盆植物放在路邊,上面寫著“免費”,需要的人可以隨便拿。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3、各類二手市場

大多澳洲人不排斥別人用過的二手東西,甚至許多人還以淘舊為樂。

許多地方每個週末會有大型集市,其中大約有一半是二手物品。從衣服到書籍都有,特別是二手的孩子衣服和玩具最受歡迎。澳洲人在養孩子方面,不像咱們那麼金貴,倒不一定是不捨得買新的,而是覺得舊的夠用了,特別是孩子的東西一般都用不了多久。

各區的圖書館也經常會售賣舊書,價格便宜得嚇人,一本書只賣幾毛錢,或者乾脆按袋計算,裝滿滿一袋子書,就幾塊錢。

學校也組織孩子們捐出不用的東西,在舉辦活動的時候擺攤售賣,得來的錢相當於捐給學校。校服也有賣二手的,舊的幾塊錢就能買到。校服上都有學校的標誌,畢業了就用不上了,若能轉給別人繼續穿,總比扔了好。

下圖就是女兒學校在春季嘉年華時擺的舊貨攤: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居民們自己也可以把自家的車庫和前院當成“小賣場”,集中家裡閒置的東西賣掉,這叫garage sale。經常會在路邊和社區報紙上看到garage sale的廣告。沒事兒的時候,路過人家的garage sale,我也會進去看看。進去了又不太好意思空手出來,總得找點兒什麼買一買。曾買過幾張CD,主人見我帶著孩子,還送了個毛絨小熊。

下圖來源自網絡,這樣的車庫銷售一般安排在週六日,往往是要搬家之前的大清理。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我在之前介紹照顧殘障人士的文章中提過,澳洲到處都有慈善商店。賣的都是大家捐出來的東西,有新的,當然大多數是舊的。這些慈善組織把東西統一清洗消毒整理,標價售賣。工作人員大多是義工,獲得的收入也都是用於慈善事業。在這些店裡淘寶,不光能遇到市場上見不到的老東西,還順便支持了慈善事業,多好。

網絡也方便了二手物件的流通。類似中國淘寶的澳洲購物網站有Ebay和Gumtree,上面有許多人出售自己用過的東西,家電、傢俱、衣服手飾、甚至還有寵物。

我剛來時也常在網上淘。最得意的是一個聖誕樹和寶寶玩的益智電腦,全新的要五六十澳元的東西,我用一澳元就拍到了。其實不是我幸運,而是賣家住得比較偏遠,可能別人懶得跑遠路取貨。我也是拍完了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拍到了就要履行交易。我們週末開車去取貨,順便當作郊遊,把周邊玩了一圈再回家。

(三)修修補補的公共設施

家附近有條馬路,每次經過,我都感嘆它的奇特花紋,見下圖。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起初我還沒看清這些花紋到底是怎麼回事,湊近一看,原來是馬路上的細小裂縫被修補的痕跡。不知怎麼我想起一句老話:“縫縫補補又三年。” 真夠節儉的,不過,雖然面子上不太好看,用起來是一樣的。

如果說一個小鎮上的馬路破破舊舊的沒關係,那麼在悉尼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中心,總看不到什麼修修補補的東西吧?還真錯了。我就曾在悉尼最著名的浪漫之港——達令港(又叫情人港),看到一個更為不可思議的縫縫補補的東西,你絕對想不到,那竟然是——國旗!

幾年前,女兒還小,我買了達令港野生動物世界和水族館的年票,常帶她來達令港玩兒。逛累了,就坐在港口邊的長椅上休息,順便隨手拍拍美麗的風景。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坐在海事博物館對面,拍完上面這張照片之後,我望著風中飄揚的澳大利亞國旗發呆。這一看不要緊,我的遠視眼發揮了作用,國旗上面竟然打著補丁!這可不是什麼偏僻小鎮,而是悉尼市中心最著名的景點啊!

換一面新國旗能花多少錢?至於“窮”到這個地步嗎?驚訝之餘,我又深深為之感動。用著打著補丁的國旗,不是換不起新的,或許是一種融入骨子裡的節約意識吧!

連國旗上都打著補丁,澳洲這個發達國家為啥這麼“窮”?

真希望這樣的節儉意識能被廣為借鑑,在公共設施方面,不需要鋪張浪費,不必追求什麼高大上,只要用著安全可靠就好。省著花,才是對納稅人最大的尊重。把錢用到實處,讓民眾得到實際的利益,才是最有面子的花法。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