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爲什麼不擔心二胎問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作者簡介:自由撰稿人,留德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重點體驗中德兩國不同。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來,政府頻繁發出鼓勵生育的信號。然而,放開二胎後,出生率仍然大幅低於預期。對許多人來說,給家庭增添成員的夢想實在太貴了,越來越多的適齡年輕人已經不願意結婚生育。

近日德國媒體“今日新聞”節目關注此問題,並且做了一個專欄節目,他們報道了一個普通的中國東北家庭養育一個6歲的孩子的故事,孩子的爸爸計算僅養了6年孩子就花費了2萬歐元(約16萬人民幣),學費還不包括在內。

此外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中國的家庭還要負擔孩子天價的課外補習以及興趣班費用,孩子的爸爸表示即使想要二胎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德國媒體就此評論:“Das zweite Kinder—eine Geldfrage(二胎問題是錢的問題)”。

德國為什麼不擔心二胎問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如此工業發達經濟穩定增長的德國,是怎麼樣敦促大家優生優育的呢?

德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十分注重人才培養,所謂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德國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才的發展,因此德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政策,鼓勵生育以及培養孩子。

產婦津貼

我們先來說一說生孩子這件事情,德國人認為生育的婦女也是在正常工作勞動,是值得尊重的,所以要給予補貼,德國人叫它“Mutterschaftsgeld”,翻譯過來就是媽媽工作補貼金。

這筆補貼的持續時間是生產前6周到產後8周,如果你生的是多胞胎,是可以延長到產後12周。

那麼這筆費用有多少錢呢?法律規定,產婦津貼是產婦在休產假前三個月的平均工資數額,其中每天13歐是保險公司給付,剩下的錢全部由僱主支付。有人可能會問了?企業為什麼對孕婦這麼好?

德國法律規定企業不可以解僱懷孕女性,德國的工會組織是很強大的存在,會徹底維護工人的利益。

並且德國企業的產假也是相當地長,而且包括母親的生育假和父母兩人的育兒假,最長可以休到孩子滿3歲。

母親的生育假就是整個產婦津貼的週期一共14周,前6周除非孕婦本人同意,企業不得要求其工作,後8周不管孕婦是否意願工作都必須強制休假。休假期間,企業應該要正常為孕婦繳納養老,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

孩子3歲前,父母可以同時休育兒假,同時可以向聯邦政府申請育兒補貼,價格為休假前平均工資的65%-67%,每個月最低保障300歐,並且假期可以長達14周。

德國為什麼不擔心二胎問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兒童金

生完小孩之後,養孩子馬上成了家裡的重頭戲,德國法律規定:凡是父母中一方有德國國籍,長期居留,工作簽證等其中任何一個條件,又在德國撫養孩子,那麼就能向政府申請兒童金。

那麼這個兒童金有多少錢呢?

根據2010年新修改的法律規定,父母生育第一個孩子時每個月可以領到184歐的補貼,在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時候,這個孩子的補貼也是184歐,但是在第三個孩子的時候,政府補貼漲到190歐,如果還有第四個孩子,那麼恭喜你了,法律規定從第四個孩子開始到以後的每增加一個孩子,政府每個孩子補貼215歐。

這樣我們可以算一算:如果你生育了四個小孩,那麼每個月的兒童金就可以領到773歐元,這筆費用已經相當高了,要知道一個德國正常的三口之家平均每個月的生活費約為200歐。更何況德國的奶粉全世界有名,每年很多國內的媽媽都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寶寶購買德國奶粉,而德國當地的牛奶每升僅0.6歐的價格。

德國生育率在上升,屬於歐洲第一人口大國,2017年調查得知德國出生率增長7%,但是因為發達國家女性生育意識跟國人不同,所以你可以經常看到有的是一對夫妻加一條狗,有的是6-7個孩子加一對夫妻的組合。

因為人口基數的問題以及觀念不同,所以德國生育率肯定不能與幾十億人口大國相提並論,只能說它在與它的過去作對比,難怪德國政府並不擔心二胎問題。

那麼這筆費用可以拿多久呢?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無理由拿到18歲,如果孩子18歲以後還在上學,比如大學或者是研究生,那麼他可以拿到25歲。要是孩子18歲以後既沒有讀書也沒有工作,照樣可以拿這個兒童金到21歲。

德國為什麼不擔心二胎問題,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免費的優質教育

說到上學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到德國全免費的公立學校教育系統。德國絕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是公立的,學費很低,從孩子的小學到研究生到博士,一切的費用全免,甚至德國以其博大的胸懷讓所有的外國人也可以享受這個免學費的福利。

大學生除了打工可以獲得收入以外,還可以申請無息貸款助學金,德國的孩子獨立意識很強,高中就開始經濟獨立,他們認為向父母伸手是可恥的事情。這與我們國內教育出來的很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媽寶孩子截然不同。

而且德國對孩子實行了全民教育,德國的任何一個城市甚至是小地方,都有很多的兒童娛樂設施供孩子玩,這些娛樂設施都是政府福利完全免費,甚至有德國的華人媽媽告訴我,德國的火車上有專門發放給6歲以下兒童的圖書和玩具模型,這些在國內看來要加入豪華育兒支出套餐的項目,在德國統統都是免費。

與國內動不動就成千上萬的補課費相比較,德國崇尚的是課堂教育以及家庭父母的教育,確實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才是根深蒂固的。免費的大學和教育制度並沒有妨礙德國高質量的成功教育,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中,德國人以65名的成績位列第三,甚至近代中國的大學教育體制很大程度上都是模仿德國大學。

總言而之,要想緩解人口老化的問題,各國都有很長的路要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辦法呢,對於孩子的培養肯定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少年強,則國強。

如果您喜歡德國,想知道如何移民德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移民科普|什麼是德國藍卡、申請需什麼條件、如何轉永居和入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