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海龜」加入本地創業浪潮

編者按:本文作者 Benjamin Bathke,原文標題 Returning Vietnamese are leaving their mark on Vietnam’s burgeoning startup scene。

越南“海龟”加入本地创业浪潮

Christina's 創始人 Thu Nguyen /照片來源:Benjamin Bathke

“今天,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因為,他非常希望能改善每個越南人的生活。”

這句話是貝拉克·奧巴馬在2016年對越南進行歷史性訪問時說的,但 Thu Nguyen 卻感覺這是美國前總統對他說的。Nguyen 是一名美國籍越南裔。千千萬萬的越南人離開國家數年甚至數十年後選擇回國,而他就是其中的一員。

他們歸國很少是出於鄉愁。歸國者出於各種原因回到越南,比如發展迅速的越南經濟——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6%。方興未艾的技術、低廉的生活成本、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以及一定數量的技術人才也是重要因素。

Nguyen 說:"因為這種令人興奮的大環境,同時人們在這裡也很容易創出一片天地,所以各類人才從世界各地來到越南。"這位35歲的企業家於2014年創立了 Christina's,一家位於胡志明市的旅遊與住宿創業公司。

Nguyen 與其他眾多歸國的越南人一樣,都有在跨國公司的工作經驗,瞭解多種文化,英語流利,而這些技能恰恰是越南創業環境中極度缺乏的。這些技能幫助他們成為創業公司創始人,使他們得以在蓬勃發展的創業生態系統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舒適區外成長

Nguyen 畢業於波士頓學院,曾就職於投資銀行,之後於2007年首次回到越南。回國後,他終於滿足了自己對出生地的強烈好奇心。他騎著摩托車,遊覽全國各地。一路上,瞭解著越南的山山水水與多樣的文化,也因此而踏上創業之路。

Christina's 代表業主出租酒店式公寓,類似於 Airbnb Plus,還提供配有導遊的旅遊服務。四年前,Nguyen 忙前忙後,創立了這家公司,現在它已擁有320名員工以及250萬美元資金。

目前,Christina's 專注於發展,還未盈利。但 Nguyen 解釋說,他的公司"在經營上有利可圖"。他拒絕分享任何有關收入的數據。Christina's 與 Airbnb 可能準備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他表示,目前正在與美國創業公司洽談。

越南“海龟”加入本地创业浪潮

像 Nguyen 這樣的歸國者通常被稱為海外越南人,指的是400多萬長期生活在越南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具有越南血統的人,其中多數人生活在美國。海外越南人包括越南戰爭結束時移居海外的難民及其後代,為工作而離開越南的經濟移民,以及出國留學併成為永久居民留在那些國家工作的越南人。

越南 500 Startups 基金的 GP (普通合夥人) Eddie Thai 表示,歸國者在越南經濟騰飛,特別是成為創業中心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像中國人與印度人對其本國所作的貢獻一樣。

Thai 也是一名美國籍越南裔,他說,"海外越南人通過匯款與投資,成為資金的重要來源。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知識、想法與人脈。"

Thai 指出,越南 500 Startups 迄今為止投資了26家公司。這些公司的創始人一半以上都是有海外經歷的越南人。他還指出,東南亞七家獨角獸企業,包括打車服務供應商 Grab 與電商平臺 Tokopedia,其聯合創始人大多數都是"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的本國人。

留下痕跡

NFQ Asia 是一家位於胡志明市的 IT 外包服務創業公司,成立於三年前。他的德國籍創始人 Lars Jankowfsky 表示,雖然很難量化像 Nguyen 這樣的歸國者對越南所作的貢獻,但毫無疑問,他們是越南的"超級秘密武器"。

河內加速器項目 Topica 創始人研究所的聯席主任 Bobby Liu 與他的觀點類似。Liu 說,大多數成功越南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都曾長期居住於越南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當這些創業公司開始進軍國際市場時,在越南以外的地方待過尤為重要。"例如,Christina's 已經在越南的六個城市開展業務,並計劃於近期進軍泰國、日本及澳大利亞市場。

WisePass 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一款生活類 app,可在胡志明市、河內與曼谷使用。它與230多家高檔酒店、餐廳、酒吧、俱樂部,以及(即將與)航空公司建立合作。用戶註冊成為會員後,每天可在合作商家免費享用一份酒水飲料、午餐或晚餐。

34歲的創始人 Lam Tran 出生在法國,於八年前搬至越南。據他所說,WisePass 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將市場擴展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香港。Tran 是谷歌前員工,在創立 WisePass 前曾就職于越南電子商務公司 Tiki.vn。

他的創業公司迄今籌資近100萬美元,去年銷售額不到10萬美元,尚未盈利。

Tran 表示,他的溝通技巧與國際人脈在商務活動中對他幫助最大。"如果你能夠用對方的母語與之交流,就可以更輕鬆地與合作伙伴建立關係,並達成交易。"

重返故土,再戰越南

創辦企業並不是"海龜"們促進創業生態圈發展的唯一方式,他們中還會有一部分人利用之前在國外賺的錢進行投資。

Justin Nguyen 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風投基金 Monk's Hill 的運營顧問。Justin Nguyen 出生于越南,在加利福尼亞長大。他在越南、美國硅谷和中國上海的四家初創企業中都曾擔任很重要的角色。2015年,Justin Nguyen 賣掉了2008年創辦的遊戲產業供應商公司,重新回到了胡志明市。

越南“海龟”加入本地创业浪潮

胡志明市

Justin Nguyen曾在“為什麼我從硅谷回到了越南”的文章中,解釋了越南將成為"下一個科技中心"的原因。

他在文章中寫道:"越南這個國家擁有井噴式創新發展的所有必要元素,包括受過教育的年輕群體和充當催化劑的大量歸國僑民。我覺得這些都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式的利好效果。"

關聯閱讀:越南,下一個即將繁榮的經濟中心

重返家鄉

由於越南政府的官方數據最多不過是粗略描述,所以很難確定到底有多少越南僑民回到了越南,也無法確定近幾年來歸國僑民的數量是否有所增加。

不過來自 Topica Founder 的 Liu 宣稱,自八十年代中期越南推行經濟開放以來,歸國僑民的數量處於"穩步上升"階段。來自 500 Startups 的 Thai 也發現越南僑民數量處於"增長趨勢",特別是年齡在35歲以下的僑民增長明顯。

越南政府力求通過放寬簽證程序、在特定條件下讓僑民重新獲得公民身份這些方式鼓勵遠在他鄉的同胞迴歸祖國,協助開展經濟建設。這可以讓僑民免受某些外國投資要求的束縛。

瞭解當地市場尚需時日

生長於新加坡的 Liu 表示,儘管越南僑民帶回了網絡和專門技術,但他們無法立刻理解越南市場的細微差別。"就像其他外國人一樣,這些僑民要想完全掌握越南市場的動態,還是需要大量的時間。"

有些人抱怨著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同步"情況。

Christina's 的 Nguyen 介紹說:"在那些整體環境更為結構化、更為發達的國家,人們有時間慢慢去適應。不過在越南,並非所有事都這麼明確乾脆。"他敦促歸國僑民慎重考慮,看看自己是否能忍受類似賄賂這樣的"歪門邪道"。Thai 同意這一說法,並認為越南當地人普遍存在的"匱乏心態"源於數十年的戰爭和貧困。

越南僑民在整個投資圈的發展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Thai 解釋道:"類似 Christina's 和 WisePass 的創始人,有些創業者將自己在其他市場積累的經驗與越南當地的運營能力相結合,助力越南在21世紀的發展。在他們眼中,越南也能成為國際一流科技企業的出發點、孵化地,並朝著這個方向不遺餘力地努力著,為越南創企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不過 Thai 警告說,越南不能過分強調僑民的角色。"總之,越南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成敗首先還是取決於本國人、創始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越南僑民能做的事情就是:釐清並整合越南未來成功的必要因素。"

36氪國際站KrASIA出品,編輯:令晨

“36氪出海”微信公眾號現已問世!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微信搜索“36氪出海”(ID: wow36krchuhai),關注起來吧!將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內容。多謝關注,請多多推薦!

“出海頻道”也在36氪app上開出來了!這裡有數百篇出海主題的好文章,有一大批是在微信上沒有的喔!來,跟著小動畫,三步置頂出海頻道,一鍵直達關鍵動態。

越南“海龟”加入本地创业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