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肉食動物爲什麼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

一般肉食動物為什麼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

可能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人類能進化成智慧生物,而一般的肉食動物,相對人類來說,它們擁有鋒利的爪牙,厚厚的皮毛,在惡劣環境下生存下來的機會更大,反而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所謂智慧生物,就是擁有定義的能力、擁有傳播知識的能力並擁有種族文明的生命體就是智慧生物。為什麼肉食性動物比如鬣狗,獅子之類沒有進化出智慧生物?我覺得是有環境和歷史原因還有它們自身的結構原因綜合造成的。咱們先來看看人類是如何進化成的。

大約1200萬年前,進化成人類的森林古猿還生活在有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裡,和其他動物一樣過著樹棲的生活。後來由於氣候變得寒冷乾燥,導致大批森林消失,這些森林古猿一部分不得不下到地面,由樹棲生活改為營地面生活,在地面生活的過程中,古猿沒有尖牙利爪進行攻擊以獲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以躲避敵害,因而它們只能儘量發揮前肢的作用,利用樹枝、石塊等來增強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的能力,在這樣的條件下,古猿要用後肢行走,而將前肢解放出來使用天然工具,經過漫長的時期,他們的前肢越來越靈活,軀幹和頭部也逐漸適應於直立的姿勢,這樣四肢行走的古猿就進化成兩足直立行走的人類。

直立行走的行為方式不僅使視野擴大,也由於前後肢有了明確的分工,從而使前肢解放出來。前肢不僅能使用天然工具,而且越用越靈活,後來還會製造了簡單的工具,比如石器、骨器等,這樣捕獲的食物就會增多,獲得的營養也越來越多;再一個,在寒冷的季節,人類為了抵禦寒冷,會逐漸向天然火靠攏以取暖,從而慢慢有和其他動物一樣害怕火到逐漸使用天然火,包括燒烤食物、防禦猛獸進攻,這一切的一切,都為腦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人類腦部特別是大腦發展很快,大腦皮層上腦神經細胞越來越多,神經纖維聯繫越來越緊密,協調身體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在這段時期人類的大腦發展要遠遠快於一般肉食動物。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大腦的發達,人們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他們迫切需要進行表達和交流,這樣慢慢語言隨著產生,語言的產生是人類和古猿及其他動物又一個明顯的區別標誌,它的產生不僅方便了交流,而且便於人們相互傳授生產、生活經驗,並能協調人們之間的生產、生活,對人類的進化又是一個極大的推進作用,及至後來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在語言的基礎上,人類又發明創造了文字,這更是人類的進化發生質的飛躍,為什麼、因為文字可以把人們的生產、生活經驗轉化成文字得以傳給後代,極大的促進了生產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大腦營養充足、結構越來越複雜、加上語言文字的形成的促進,使人類的大腦的發展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從而使人類能夠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能夠自我提問並且可以主動根據問題找到答案,即有思維、有思想,達到了一般動物無法達到的智慧水平。

而一般的肉食動物就不同了,它們很多一開始就生活在地面上,有厚厚的皮毛禦寒,有鋒利的爪牙捕食,所以環境的改變對它們的生活並無多大影響,它們的大腦也就沒有快速發育進化的條件和環境,因此對於一般肉食動物來說,它們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是歷史的必然,也是它們自身的相對優越、完美的結構阻擋了它們進化成智慧生物的可能。當然,在以後,它們也可能沒機會進化成智慧生物,因為有人類的存在,它們能生存下去就是不錯的了。朋友,您說對嗎?

一般肉食動物為什麼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