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事变为何东北军一败涂地?

云中游l


1933年2月22日,由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武藤信义亲率3个师团的兵力,以锦州为大本营,兵分4路向热河攻来:一路从绥中进攻凌源,一路从锦州攻击朝阳,一路由通辽攻伐开鲁,一路由林西猛攻多伦,拉开了入侵热河的战幕。这场战役,史称“热河事变”。

日军调来参战的部队为第6、第8两个师团,以及陆军本部直辖的两个步兵混成旅团,一个骑兵旅团 、1个飞行联队及重炮、装甲联队各一,还有伪满张海鹏(原奉张军28师旅长)和于藏山的两个军配合作战,总兵力共10万余人。日军的计划是先攻取承德,再依次进攻长城喜峰口、冷口、娘子关等各主要隘口。

此前,因东三省沦陷,张学良备受国人指责,被讥为“不抵抗将军 ”,加上热河之战爆发前由东北军何柱国部负责镇守的山海关丢失,张压力山大,他不敢怠慢,加紧布置,临时成立了两个集团军,各自下辖3个军团,防守热河。

张学良亲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于学忠、商震、宋哲元之1、2、3军团,总兵力大约17、8万人。第2集团军由奉军老臣张作相任总司令,由万福麟、汤玉麟、张作相分统4、5、6军团,总兵力也有十余万人,东北军不惜血本,尽遣精锐,准备在热河痛击日寇,一雪前耻。

遗憾的是,具体负责指挥热河作战的统帅张作相原计划调配布署的兵力,竟有一半以上未按时到达防区,更谈不上构筑完整的防御体系了,当日军战斗机扔了几颗炸弹,用机枪扫射了一阵,用坦克轮番冲击了几波,结果负责防守开鲁的汤玉麟第5军团之崔兴武旅立马意志崩溃,并率先举白旗投降,日军鱼贯入城,开鲁陷落;守凌源的万福麟第4军团与日军浴血拼杀了一阵子,无奈腹背受敌,力战不支,遂逼不得已退守喜峰口;在日伪军的凶猛攻击下,防守朝阳的东北军全线溃退,张学良精心部署的3条防线相继失守、溃败。

张作相、万福麟见大势不妙,急忙指挥所部发起反攻,激战中,于兆麟将军中弹壮烈殉国。

后来,张学良在其口述历史中回忆道:“热河抗战,部队接受任务出发,战斗打响后,战地指挥官连这些参战部队所在的具体位置都查不清楚,怎么指挥”?!

当张作相赶到承德时,日军前锋已经逼近,城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秩序大乱。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无心御敌,他调来大批军车抢运其私人财产,准备运送到天津租界,置汹汹军情于不顾。张作相火急火燎地找他,他竟避而不见,电话也不接。东北军表现最英勇的是万福麟部,他麾下有5个旅、3个炮兵团,兵力并不单薄,装备也不弱,但浴血奋战的万部由于朝阳、北票先后沦陷,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万福麟在没有得到总指挥部的明确指令下擅自率部退守喜峰口。万福麟一撤,东北军的防线等于被日军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已经抵达赤峰的杂牌军孙殿英部,因情况不明,不敢前行,遂停在当地观望不前;已经开到古北口的东北军张廷枢第12旅,犹豫再三,也不敢向前迈一步了。张作相的总指挥部设在承德前清将军府里,麾下无将无兵,很有些孤军守城的悲壮感。

3月3日清晨,日伪军前锋骑兵已兵临城下,枪炮轰鸣,震耳欲聋,张作相身边除几个卫兵和文职参谋外,其他人早已逃跑殆尽,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据说当时他一人坐在椅子上,猛抽旱烟,双眼垂泪,身边人问他怎么办,他恼羞成怒竟无言以对,副官和卫士不由分说,将他强行架上汽车,从城门疾驰而出,一道烟向古北口方向驶去,逃到他儿子12旅旅长张廷枢驻地,才算捡回一条命。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则带着卫队逃往滦平去了,金银细软和家眷也早就送到天津租界里去了,日军仅用128名骑兵的前锋部队便占领了热河省省府承德。

热河首府迅速被日军占领,接着,热河全省沦陷敌手,喧嚣尘上的热河保卫战,就这样虎头蛇尾、草草结束了。

前线溃败,噩耗传来,少帅张学良瞠目结舌,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麾下的东北军竟如此不堪一击,热河的防务竟如此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旧耻未雪,又添新耻。急怒攻心下,他险些晕厥。羞愤之下,张学良下令将弃承德逃跑的汤玉麟逮捕法办,以正军纪,以振低落 、萎靡之士气,同时以泄其愤。但汤玉麟已畏罪潜逃至察哈尔,最后竟得不死。

热河陷落后,举国舆论一片哗然,各大媒体与民众口诛笔伐,南京国民政府饱受谴责、攻讦。张学良更是被天下悠悠之口攻讦的体无完肤,无地自容。1933年3月7日,张学良迫于巨大的压力,主动致电南京,引咎辞职下野......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如果说东三省的沦陷,是态度问题。那么热河抗战的失败,就是态度和都有能力问题了!先列一个时间线,捋一捋热河抗战的背景和当时的抗战环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3年1月2日,山海关战斗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蒋委员长算是让张学良给坑惨了。由于关东军拿下东三省太轻松,导致日军内部产生了一种膨胀心理,觉得中国政府就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轻轻一推就倒了。于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幸亏南京国民政府应对及时,表示要坚决抗战到底,再加上前线的粤军和中央军将士拼死抵抗,才挫败了日军的计划,否则全面抗战估计就要提前五年爆发了。

日军在华东吃了亏,便把侵略目标又转到了华北。于是,山海关战役爆发。

当时东北军有一个旅驻守山海关,日军从元月二日发动进攻,三日下午就拿下了山海关!张学良布署防御的水平,让日本人都惊呆了。怎么能烂到这种程度?

山海关沦陷,等于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平津地区无险可守,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此时华北地区唯一还有地形优势,能利用地形与日军周旋之地,就只剩下一个地方——热河。

这样一来,热河抗战就必然要开打了!日军要利用热河作为进攻关内的跳板,张学良也需要利用热河作为抵挡日军蚕食的屏障。



那么热河抗战前,蒋介石总司令和张学良副总司令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是蒋介石,他很忙,要忙着布置第四次围剿。另一方面,还要忙着对东北军进行政治渗透,利用党部小组深入东北军,执行“

最彻底的分化与肢解行动”,保证“其部不再具备独立之武力”。

其次是张学良,他也很忙,要忙着跟国民政府争论战后出路问题。因为这一战跟日军必然是死战,东北老家被抄了,华北也不保险。他想让国民政府至少给他五个大城市的税源,作为养东北军的军费。

于是,两人开始相互拍电报。

1月17 日,张学良给蒋介石发电报,表示日军调动频繁,我这边兵力不够,扛不住,求大哥帮忙。

热边情况日趋紧急,证以最近日军进向该处之积极活动,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方入热部队,只东北军四旅。迅赐电调中央军及晋军即日开赴热东一带,以增实力,而备万一。

蒋介石回电,我这边也很忙。老弟你尽力而为吧,老哥我竭力帮忙。打的赢就打,实在不行就拉倒。

北方军事已全权托付吾兄。吾人处此忧患,横逆之来,惟有尽其心力而为之,
只求此心无愧,并以扩然大公示众,则成败存亡,听之而已。

临战前,国民政府的两大巨头把心思都放在对方身上,试问这一战还怎么打?怎么可能还打的赢?打到最后肯定又是老套路,“打一打,有个交代就行”。打赢?没想过!



中央的两个大佬都是这幅模样,热河地方的领头人呢?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主政热河八年,以其子汤佐辅之言是从。卖官种烟、苛捐杂税,甚至摧残教育、破坏司法。热河老百姓恨其腐败,巴不得这厮被打跑。另一方面,汤玉麟所辖的四个师,号称三万,实则二万,欠饷十月。军队也懒得给汤加父子卖命。

蒋介石密电,让张学良把汤玉麟给撤了,没料到张学良托大,把蒋介石的密电透露给了汤玉麟,让他好自为之。汤玉麟心一横,干脆拒绝东北军进入热河。于是热河抗战就变成了中国军队整体有兵力优势,然而在热河省内日军有兵力优势的尴尬情况。

PS:张学良的主力集中在长城沿线,只派了三万人在长城和热河交界处策应。也就是说,汤玉麟被夹在张学良和日军中间。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热河战役爆发。日军长驱直入热河,汤玉麟所部瞬间大溃败,仅仅十几天,有组织的抵抗就没有了。日军仅以一百多人就占领了承德!而汤玉麟则带着两百多辆汽车拖着所有家当逃到天津。



张学良听说汤玉麟跑了,赶紧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急令古北口驻军严阻逃军入境,并令张作相、万福麟等严守长城防线,严防日军进入长城。热河省丢了可以怪汤玉麟,如果长城再丢了,他就要负首要责任了

蒋介石在南昌剿共前线听说热河丢了,也有点慌神。他的抗日底线是长城,如果长城被日军攻克,他也要负责任。于是蒋介石致电杨杰转示张学良、何应钦,让他们做就地反攻。以宋哲元的西北军和万福麟的东北军两部,全力出冷口,袭取凌源、平泉;再以古北口防备的各部,出古北口反攻承德,务必夺回承德。

结果,这封电报刚刚收到,张学良直接拍电报给南京,表示自己力不从心。辞职了……

妄冀待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不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百喙奚辞……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

蒋介石听说张学良要辞职,丢下南昌的剿共大业,连夜飞到了石家庄召见张学良。一开始蒋还表示,现在前方军事吃紧,你可不能走!我俩同舟共济。张学良感动死了。

第二天,蒋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他让宋子文向张转达他的意思:热河失守,你张学良守土有责,中央政府也是责无旁贷,你挨了骂,我也同样受到国人的攻击。我俩现在是同乘一只小船,应该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于是张学良下野,他的东北军被蒋介石改编。



至此热河抗战结束,日本成为最大赢家,占领了热河全省。蒋介石成为二号赢家,成功的挤走了张学良。而张学良和汤玉麟都是输家,一个丢了军队的指挥权,一个丢了热河。张作霖在泉下有知,估计要掐死俩人!

纵观整个热河战役,其实中国军队一早就输定了。领导人没有决战的信心,一个在盘算自己的退路,一个在给对方死命挖坑,都在指望对方多出点力。这要是打的赢,就是活见鬼了!

那么是不是热河抗战就没有赢的希望呢?其实并不是。

早在战争爆发前就有很多人对张学良的布署提出了质疑。民国时期的地理专家丁文江教授攥写过一篇名为《假如我是张学良》的文章。在文中,丁教授作为一个军事外行,他对局势的看法都比张学良看的清楚!丁教授从地理角度分析了华北局势,他认为:

一旦热河有了军事行动,北京天津是万万守不了的。我们真正的防御、长期的战争,不在平津,而在热河。假如我是张学良,要预备积极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张家口,同时把重要的军实和北甯路车辆逐次的运到居庸关以北;只留一部分军队在山海关、秦皇岛、天津等处;在这些几处经过相当的抵抗以后,也预备从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别退至口外。现在驻在热河边界的军队应该从速进到朝阳、并且积极筹备朝阳、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间的运输。热河东南两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飞机也有许多危险。
喜峰、古北、河南口三处都是天险,每处有一两万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军力不能进攻。只要守得住热河,放弃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当局有必死的决心,充分的计划,热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结果最后的走势让丁教授全部言中!热河不战而败,华北平原失去屏障。七七事变之后,国军虽然在京津地区布置重兵,但是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毫无遮挡,很适合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根本就守不住。张学良要是有决心,先把汤玉麟用武力搞掉,再布置重兵在热河与日军周旋,后来华北地区也不会丢的那么快。

有这样领导人,国之不幸……


Mer86


有网友问:热河事变为何东北军一败涂地? 正如大家所说的热河战役是东北军洗刷918耻辱的最佳机会。为什么还会被128个日本骑兵就占领了承德呢?

当时在热河的部队,是东北军汤玉麟所部,4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为主力。就在河东朝阳、开鲁间,及凌源、赤峰附近和承德周围地区。另外在附近的河北和平津地区,张学良还有22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的庞大兵力。

其实从1932年开始,张学良就已经开始在热河构筑阵地,但由于天寒地冻、土质坚硬,开掘困难,且材料器具缺乏,工事构筑进展十分缓慢。

与此同时,东北军在热河的主要将领汤玉麟,心怀二志,派遣代表去参加了所谓的满洲国建国会议。开战以后,问题就出在了东北军第5军团汤玉麟这里,第5军团一线部队一触即溃。

部分部队带头投降,其余部队一路逃跑,汤玉麟不仅没有组织防御,反而下令赤峰附近所属部队撤向半截塔,自己率承德地区的部队撤向滦平、丰宁地区。导致,4日11时50分,日军先头分队骑兵第8联队128人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承德。

由于热河失守太快,日军很快就兵临长城脚下。此时,北上部队只能连夜急行军向长城赶去。长城抗战爆发,嫡系部队关麟徵,杜聿明,徐庭瑶,萧之楚,还有西北军第29军等各个部队首先急行军赶到长城与日军爆发激战。

东北军在热河表现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二个,第一个就是主帅,就因为天气冷,土地硬,不好挖工事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5个月时间,迟迟无法修筑好阵地。第2个就是,东北军第5军团司令汤玉麟心怀二志,有投敌倾向。


深度军事


先说清楚,热河战役,张学良是真要打的。

热河东北军老大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汤玉麟,是少帅的叔叔辈。九一八事变是个多米诺骨牌的起点,汤玉麟对张学良放弃奉天老窝非常不满,已经不大听少帅的招呼了。



关东军兵力不足,又需要消化东北的战果,整整一年多无力对热河发动进攻,但是与汤玉麟的秘密接触一直进行,汤玉麟老朽,又对张学良不满,已经只为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了。所以这两年汤玉麟在热河大肆搜刮,种植和贩卖鸦片,热河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抵抗日军的群众基础首先就不在了。

对汤玉麟的不听招呼和有投敌的企图,张学良也是急火攻心,1933年初当日军已有进攻苗头时,张学良请八叔张作相出山,任第二集团军司令,汤玉麟为副司令,并严令汤玉麟坚决抵抗不得投敌,结果汤对张作相的任命更为不满,东北军内部实在乱七八糟。



1933年2月初,日伪军十万人开始进攻热河,并特地任命张作霖的另外一个把兄弟张景惠为伪“满洲国讨热军总司令”,利用其东北军元老的身份使民族战争貌似内部掐架,开展宣传和诱降攻势,汤部军无斗志,一触即溃。

唯一跟鬼子死磕的居然是孙殿英,没错,就是东陵大盗和后来做了伪军的孙殿英,他不但在赤峰全力抵抗,甚至组织夜间逆袭打到了日军第8师团部,他的四十一军是热河抗战表现最顽强的队伍,历史,有时候挺搞笑的。



孙殿英死战不退,日军就用炮火轰城,赤峰县长及各界牛逼人物为城市免于战火,居然跪求孙殿英撤军,赤峰失陷。张作相闻听赤峰失守,立即将司令部从承德撤往古北口,令汤玉麟防守承德,老汤心说你跑我也跑,在没有看见日军的情况下,征调卡车满载物资和鸦片,直开天津租界。

是年3月4日,128名日军骑兵率先进入承德,张学良高喊的热河抗战,十天即宣告失败。

东北军,是真不行,组织混乱,兵无斗志,可惜了全套的好装备。


度度狼gg


热河是民国时期塞北四省之一,辖区分布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北省、辽宁省,包括承德市、赤峰市、朝阳县、凌源县、围场县等。1928年成立、1955年撤销。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并没有止步,1933年2月21日,组织日军、伪军十余万向热河进犯,以锦州为基地,兵分三路。两个月后,日军占领兴隆,至此,热河全境沦陷。其中3月4日这天,日军川原旅团先头部队,仅以128人就占领热河省会承德,被当做抗战笑话。热河最高长官是东北军虎将,号称“汤大虎”的汤玉麟。但是拨开历史的迷雾,发现汤玉麟真的不是望风而逃。

首先,汤玉麟的部队很少。汤玉麟有6个旅、2个直属团、2个直属营、1个特务队,防区很大,每个地方的驻军都不多。6个旅里面,有3个是骑兵旅,但是热兵器时代,骑兵作用不大,只是汤玉麟喜欢马才没撤销骑兵。这些部队,对外号称第十二军,实际上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而面对的侵略军,却有十余万。

第二,汤玉麟的战友太菜了。万福麟、冯占海的两支部队退入热河,汤玉麟积极联合他们抗日,三人约定:一旦日军来犯,由万、冯两部先行阻击,结果这两位望风而逃,导致局面难以收拾。

第三,汤玉麟本人差点阵亡。汤玉麟还没来得及部署承德防御,城内的达官贵人们收拾细软南逃,局面异常混乱。汤玉麟没来得及带家属,乘一辆三轮摩托车撤退,行李一路抛洒,日军一路轰炸。遇上特务对官兵,才勉强渡过滦河逃得性命。

第四,汤玉麟能得军心。汤玉麟带领部队,撤退到沽源,还剩下几千人,遭到孙殿英(清东陵盗墓的)伏击,损失惨重。他跪着面对剩余部队,部队都愿意保他。

日军招降汤玉麟,他没有做汉奸,而是派人联系第二十九军宋哲元,希望能被收编。宋哲元将他的部队编为一个旅,可见是很惨了。


九州历史


热河抗战,可以说是东北军洗刷918事变耻辱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然而,他们非但没有把握住,反而让918事变的耻辱再一次重演!

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帅,张学良对于热河抗战,是真的想打。但是很无奈,国难当头,军阀们还在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明争暗斗,最终让东北军的热河抗战沦为泡影。

这里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汤玉麟;其二是张学良;其三是蒋介石。这三个人,心里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起导演了热河抗战这一幕“闹剧”。

首先来说汤玉麟和张学良之间的矛盾

作为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和张作霖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汤玉麟两次在张作霖危急时刻救了张作霖的命(一次是在张作霖发迹前被土匪围困,一次是在郭松龄反奉的时候),但是为人嚣张跋扈,惹的张作霖不满,汤玉麟一气之下拉起队伍反对张作霖。



后来兄弟二人和好,汤玉麟也升迁为热河省的主席。但是汤玉麟这个人,在热河省正事不干,专门搜刮民脂民膏,挖人祖坟,强迫百姓种植鸦片,因此而得到了“鸦片主席”和“土匪主席”称号。

毫无疑问,汤玉和张学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汤玉麟对于年轻的张学良并不感冒(张作霖他都敢反,何况张学良),再加上张学良在918事变中表现,让汤玉麟更加觉得张学良没有啥能力,自然是不服气。

而张学良对于汤玉麟这样的老一辈实权派,同样心存不满。在热河抗战前夕,张学良对于这一战是志在必得,但他根本就相信汤玉麟,所以他派自己信任的张作相去接替了汤玉麟的职位。

对于汤玉麟来说,张学良此举无疑是在剥夺自己的权力,所以也是阳奉阴违,张学良指派的张作相根本无法调度热河的部队。

就这样日本人一来的时候,汤玉麟先跑了,部队群龙无首,自然是溃败。张作相一看自己指挥不了军队,反正也是保命要紧,也跟着跑了。

我们再来看蒋介石对于热河抗战的态度

1933年的时候,蒋介石对于抗战是比较消极的态度。当然,我丝毫不怀疑蒋介石对于抗日的决心,从1937年以后蒋介石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蒋介石对于抗日也是不含糊的。

但是,蒋介石此时并没有做好全面抗日的准备。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相比于抗日,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更热衷于消灭国内大大小小的势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虽然表面支持热河抗日,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包括战略物资的支援。甚至,蒋介石还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

没想到日本人直接退出了国联,蒋介石没有办法,只能不断的和日本人谈判和妥协,因为蒋介石还想留着力气去扑灭那遍地的燎原之火。



在汤玉麟和张学良的明争暗斗下,在蒋介石的不作为局面下,热河沦陷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汤玉麟和张作相先后逃跑的情况下,真正在热河抗日的反而名声不好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在热河一带和日本人血战了十几天,城市守不住之后又和日本人打游击。热河抗战,为孙殿英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然而,热河抗战10年之后,也就是1943年,孙殿英成为了汉奸,真可谓是戏剧性十足!


小镇月明


热河战场的失败并不是东北军战斗力的问题,而是某些人的问题。

热河还没有发生战争之前,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发表声明“热河和东三省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会和日本人做城下之盟”,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发表声明“忍无可忍,舍身奋斗,救亡图存”。两个人的声明一发表,全国舆论沸腾,多少人都觉得“不抵抗将军”这一次应该会在热河一雪前耻。


1933年2月底,日本关东军第六,第八师团外加第十四混成旅团和一部分伪军向热河进发。当时驻扎在热河的主要是东北军汤玉麟部,辅帅张作相名义上的指挥。战争开始的前一天汤玉麟派兵把自己家里的好东西全部用卡车装走,这一个举动暗示着他根本没有想和“热河共存亡”。

当驻扎在开鲁的第五军团骑兵旅碰到日军的前方部队以后,立刻不战而降,万福麟的第四军团负责凌源一带闻风溃逃,朝阳失守,日军如入无人之境。“

东陵大盗”孙殿英带去的人马本来是作为援助之用,没想法后来反而成了主力部队,整个热河也就他和日寇打了七天,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撤退。宋庆龄女士在国民御侮自救大会上愤怒谴责“谁是防守热河的,鸦片将军汤玉麟,他就是开门放日军进中国的”。

热河失守仅仅用了七天,这不是东北军战斗力的问题,因为东北军根本没有战斗,最重要的在于统帅!汤玉麟自认为自己是张学良的长辈,不肯听从张的指挥,辅帅张作相手上没有兵权,指挥不动汤玉麟,各部队看到长官如此更是无准备,无信心,无决心!


一树梅花一放翁


首先澄清一点!热河战役张学良是尽力的!而真正的责任人就是张学良的叔辈汤玉麟!是汤玉麟不战而逃坑了张学良!而许多网友不知道的是,热河战役只是长城抗战的一部分!有些小编为了阅读量故意不提整个长城抗战东北军先烈所受的巨大伤亡!而只提汤玉麟一部!真是居心叵测!现在我们来看看整个长城抗战 东北军表现到底怎么样! 长城抗战的截止点是塘沽协定的签订为标志结束的,但是关于长城抗战的起点却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长城抗战起始点为1933年1月1日日军对山海关发动进攻,东北军何柱国部通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中国守军将士一个团大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狭义的长城抗战起点为1933年3月4日开始的冷口防御战。两者之间的区分点大致可以以张学良指挥期间和何应钦指挥期间做区分。


山海关失守后张学良到南京请蒋介石北上指挥作战,北方将领联名通电请蒋介石北上,蒋介石接口近日要赴赣,约需半月布置妥当才能北上,随后命令张学良和张作相分别率部保卫热河,并许诺已密备“六个师”北上支援。满心欢喜的张学良遂调动八个集团军共35万人马信心满满,其中东北军26万人全员上阵。由于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他太要借此展示抗敌决心,用全部身家对阵15万兵力的关东军,并寻机收复失地。因此在热河以北、察哈尔以东和长城沿线布防重兵,抗击日军进犯。

此时唯一的问题是张学良并不信任汤玉麟,这个著名的草包将军摇摆动摇始终是个不稳定因素,因此决定用张作相替换汤玉麟出任热河一线司令长官,此举引起了汤玉麟的猜忌,认为张学良联合国民政府要夺他的兵权,日军来袭之前就“拆台”撤走,导致热河不战而失,亲自指挥东北军重兵集团的张学良顿时有被切断退路而被全歼在热河的危险,慌忙撤退。消息传来一时国内舆论大哗,舆论茅头直指蒋介石和张学良。为了平息国内舆论,蒋介石用丢车保帅的方式再一次把张学良推出做了替罪羊,蒋介石这为“大哥”着实不太地道。


何应钦上任之前张学良制定的长城抗战是守中有攻的,并在热河失守后的积极防御中取得了一系列反击胜利,如据守现有阵地再行反击,夺回了冷口,喜峰口包抄战,取得了滦口和青山梁阻击战,古北口阻击战的胜利,并集结重兵于抚宁一线投入反扑,并以主力集结喜峰口和迁安一线准备向平泉一线发起进攻。拥有数量优势的国军应该说这个办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一切随着何应钦的到来却被终结。

11日面对舆论压力的张学良宣布下野,一心要削弱东北军的蒋介石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命何应钦取而代之,并将张学良留下的东北军主力改编成四个军,成功掌控了东北军主力。何应钦一上台便完全执行了蒋介石著名的“稳扎稳打”策略,死守各个城口,开始了一字排开,没有纵深的消极被动挨打模式。此时蒋介石的主力部队近40万人的大手笔却在江西围剿红军,而对长城抗战的指挥官何应钦只留下了一句话:“不要再指望增派部队”。 何应钦其人 何应钦,字敬之,1889出生贵州省兴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25年后追随蒋介石参与发动“四一二”政变。1929年任国民政府海陆空军总参谋长。1930年8月5日任鄂湘赣三省“剿匪”总指挥。指挥长城抗战之前刚刚遭遇惨败,使得红军在15天里连打5个胜仗,打垮了他的15个师,出了名的败仗之王。但何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积极支持者,主张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被认为是国民党中大“亲日派”代表。因此何应钦指挥长城抗战的消极防御背后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以打促和,并不求胜。奉行的是蒋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

“兵强马壮”的援军 在长城抗战爆发之前,蒋介石许诺张学良的援军大致是西北军29军,中央军17军,这个17军是由关征麟的25师,第2师和83师组成,其中西北军缺粮少弹,因此大刀算得上是标配是无奈之举,喜峰口一战成其“威名”,虽有宣传鼓舞士气的目的,但喜峰口之战日方给出的伤亡数据为80人,(日军战报总有可疑之处)。关征麟的25师刚刚由旅扩编成师,补充了戴安澜的两个补充团,重武器没有,轻机枪还在“仓库里”,黄杰的第2师刚刚在与徐向前的红军作战中被重创,整补中被拉到长城参加抗战,只有刘戡的83师称得上全装满员,装备齐整。另外还有商震的晋绥军32军,下辖3个师。

面对日军绝对优势的武器装备和重炮面前,广大东北军将士被调往一线作战,用血肉之躯承受日军疯狂的炮击,如53军下辖8个师的重兵集团被分别派往界岭口,义院口外侧阵地一线排开,面对绝对火力的日军炮火轰击遭受了惨重伤亡。67军107师被单独布置古北口一线阵地独自面对日军半个师团的猛烈炮火和进攻,这支由北大营蒙受了屈辱的步兵第七旅改编的107师官兵抱着复仇之心,死死的顶住日军的攻击整整三天后终于不支被击溃,而此时背后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却如同观战和督战迟迟不发,坐视不理。由此东北军将士对嫡系部队形同督战式的做法有了极大的不满。当古北口守军关征麟将67军112师再一次布置在一线阵地的时候,112师扔下阵地一走了之,间接为后来古北口失守要负责任。关征麟部在随后的战斗中遭受伤亡由第2师接防,黄杰的第二师却又在守古北口八道楼子时自恃地形险要,官长带领士兵赌博,致使日军趁夜小部队偷袭成功,八道楼子阵地全失,古北口防御全线动摇。

冷口一线的晋绥军商震32军镇守,实际情况是商震深知部队打光就是没用的“死牌”,何应钦如此布置摆明了是消耗东北军实力,因此心知肚明的他虽手握三个师和一个军直属队的部队,却在冷口始终只布置了一个师,另外两个师和军部至始至终就没有调动过,远远的观战,在日军疯狂进攻下迅速被击溃。冷口失守。而此时奉命坚守滦河西岸的67军因冷口失守而腹背受敌,无奈67军主力随之撤离,留下117师吴克仁部面对日军前后夹击死死据守阵地接应各路败军撤离。至此长城一线阵地全部失守。随后退无可退的17军激战南天门取得了一些战果,遭受了一定伤亡,但此时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战役结局  随后日军指挥官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67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 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
5月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面对平津危机准备南迁保定,同时派军使至密云向日军求和,而日军此时已达到所有战前目的。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广大爱国军民所进行的长城抗战,终因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而导致失败。 整个长城抗战日军伤亡两千余人,阵亡五百余人(此数据疑似作假),中国守军伤亡六万五千余人,其中29军伤亡4千人,17军伤亡五千余人,商震的32军伤亡仅三千余人,其他参战部队各有部分伤亡。而东北军前后共计伤亡四万余人。国民革命战史是由蒋纬国编写,不可避免的在九一八事变和长城抗战中为其父开脱,极尽掩饰其不抵抗国策,消极抗战和消耗东北军之实。近代史国军抗战大多都是满满的屈辱,此时关外孤军浴血奋战的义勇军还在血红雪白中抗敌,却被一纸塘沽协定彻底出卖了。


磊哥1虐猴


1933年元旦深夜,日本关东军利用“贼喊捉贼”的惯用伎俩夺取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一失,华北随时门户洞开。

面对危急的形势,主政华北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和北方各路中国军队将领联名致电蒋介石请求其北上指挥作战。然而此时的蒋委员长正在调集兵力对南方各省的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攻,战事还相对顺利,根本不愿意分心北方的对日之战。于是,蒋介石一面致电张学良率部保卫热河,一方面出于稳定军心,将自己的大舅哥、时任代理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以及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派往北平,协助张学良作战。

宋子文到达北平后随即通电全国,称热河和东三省一样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不同日本人作城下之盟。张学良也表示“忍无可忍、舍身奋斗、救亡图存”。两人的通电传出,举国振奋,全国人民都对中国军队寄予厚望。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除了派宋子文和何应钦一干人外,再没派出一兵一卒。

驻守热河那些派系林立、火力不足的中国军队,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日本关东军吗?

二月底,日本关东军第6、8师团和第14混成旅团以及伪满军一部兵分三路向热河发起攻击。

驻守开鲁的东北军汤玉麟部第五军团一个骑兵旅与日军第6师团遭遇,几乎不战而降。第41军(即盗窃清东陵的孙殿英部)还比较顽强,在赤峰阻击日军7天7夜,后因为避免县城被炮火吞没这才撤退而去,也算是热河抗战中抵抗日军时间最久、最英勇的一支中国军队。

开鲁、赤峰失守,坐镇省城承德的前敌总指挥汤玉麟立马慌了神。与此同时,驻守朝阳的东北军再次出现叛变投敌事件,朝阳失守,日军另一路第八师团随即向承德逼近。驻守承德的部队仅有义勇军拼死抵抗,正规军全部军心动摇。汤玉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征集了大批军卡装好自己的财产后放弃承德,化妆南逃。汤玉麟逃走的当天中午,日军一支先头小队128人随即开进承德。其他各路中国军队(多是东北军部队)大部撤退,一部投降。

就这样,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热河抗战和东北军,因为东北军内部的离心离德和南京中央政府的漠视,20余万大军仅仅抵抗了10天不到,就将这个拥有18万平方公里土地、600万人口的东北最后一个人省丢给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关东军。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热河抗战失败责任全在张学良保存实力却懦,首鼠俩端错误战略所致。九、一八后,日军进逼热河,察哈尔,張学良东北军近三十万驻守京津冀热察广大地域且富庶繁华,张少帅为保住此地盘,彻底投靠蒋介石,接受蒋对日绥靖政策。当时国民政府宁粤合流,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主战日本,老蒋不便公开反对,让汪北上找张少帅商讨,汪对张云:,此时国家政府人民的吁求不得不对日一战!而张学良索要几千元军费,对部属生命的关切,並嘲讽汪管得宽,他只听蒋军事委员长军令。汪气愤而回,后辞职声明闹剧一场。而此时关东军已开始向热河进攻,张学良伧促委張作相为热河军总司令,部队开拔后一,二天,而守承德城湯玉林部弃城而逃,日军127骑战领承德,东北军倚长城一线防守。热河失败不久,张学良成了蒋的替罪羊,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