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又是一个合衣而卧的夜晚,尤如珠峰的夜晚,空气稀薄而干燥,睡眠的质地失去了应有的致密紧实,变得异常松散轻薄,漂浮在辽阔的虚空,时常被若有若无的意识惊醒。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不知何时,窗外传来狗吠声、脚步声和低语声,今日的首批转山队伍启程了。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我们也赶紧起床,伴着明媚的月光和满天星空出发。脚下蜿蜒崎岖的坡路意味着最考验意志和体力的一天就此拉开序幕。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爬完第一个陡坡,长长的缓坡拐向东南方,天空开始发白。

8:30,金色的阳光投照在岗仁波齐峰顶。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观过日出,继续前行。走十步歇一步,如此机械地盯前方石块、数着脚步,艰难跋涉,不知过了多久才到了5330米的天葬台。据说天葬台象征着死亡之地,朝圣者通常会在此留下衣服、头发或指甲,代表着离开了刚才的苦难生活,进入了一次象征性的死亡,直至到达卓玛拉山口才能获得重生。在他的解释中,我将伴随自己多次徒步穿越的头巾留在了此地。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从天葬台的死亡到卓玛拉山口的重生,对应着一段让人走得死去活来的爬山路。坡越走越陡,乱石越来越多,脚步变得越来越笨拙而缓慢,看着不高的地方,在五千多米的海拔上竟然是那么遥远,那么漫长。海拔大幅提升,空气稀薄得几乎每前行一步都要停下来大口喘气,腿像灌了铅难以挪动,眼看着前方的石块,只一步之遥,却如高山深壑般难以跨越。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在迈过一个又一个石块、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弯,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坡后,终于看见了象征山口的经幡。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11:10,卓玛拉山垭口(5630米)。山口疾风肆虐、蓝天浮云轻涌,低空苍鹰盘旋。几座呈锯齿状的险峻山峰矗立于山口右侧。石头斜坡上堆着难以数计的玛尼堆和色彩艳丽层层叠叠的风马旗。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清风吹过、经幡低语,仿佛都能听到生命的脉动和来自灵魂的声音,让人迷幻。在这此生徒步到达的最高海拨,仰望晶莹的雪峰、俯看层叠的五彩经幡,这种迷幻是因为神仙的气场或是因为缺氧的迷失已不重要。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对朝圣的香客而言,战胜了艰难的爬山路来到这里,去除了苦难、洗清了罪恶、获得了重生。而对于我等凡夫俗子,转山并非为涅槃而来,就如那著名的诗句“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这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冈仁波齐转山,只为怀揣虔诚和敬仰、磨炼意志和筋骨,让人生多一次不一样的经历,让自己更懂得爱家人、爱自己、爱朋友、爱世间的一切美好。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过了山口,就是同样陡峭的下山路。怎么来就得怎么去,上升多高就得下到多深。下山虽然也辛苦,好在呼吸平缓了,腿脚也不那么沉重。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12:35,陡坡即将结束,放眼看去,平坦的门曲河谷在山谷间蜿蜒。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16:35,尊珠寺。到达这里时,我们已经在河谷步行了近四小时,早已疲惫不堪,而终点还不知何处。门曲河谷平缓向南,简易公路凹凸不平,上山时体力已基本耗尽,四小时的长时间跋涉,也让人苦不堪言。加之河谷没什么风光和景点,单调枯燥折磨着已经脆弱的神经。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身心劳困、腿脚麻木,但终点未到,还需努力。多少次看着道路消失在前方的山梁,以为翻过了山梁便到了尽头,结果铆足了劲挪过去,却发现山梁之外另有山梁,这着实是对体力和毅力的严峻考验。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19:10,终于看见了熟悉而亲切的越野车和我们的师傅,我赶快上车休息。

登岗仁波齐峰顶观日出,在天葬台留下“衣物”达卓玛拉山口重生

沿着千百年来无数转山者的足迹从神山脚下走过,在历经高海拔地区缺氧、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嘴唇干裂、皮肤晒伤等等艰辛、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原跋涉完成转山以后,心中那种幸福的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