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十二讲(下)


「每日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十二讲(下)



「每日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十二讲(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下)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体现了我国发展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的统一。

一是把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这个战略安排,把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发展成就超出预期,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作出这种安排,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实际的。从历史看,我们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及其奋斗目标,前两步都提前完成,其中第一步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第二步提前5年。有关部门测算情况表明,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计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美元。按照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来测算,到2035年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达到290万亿元,约合43.6万亿美元,届时我国14亿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0.6万元,约合3万美元,有把握达到那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把握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了。我们党原来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步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显然,从中等发达水平的现代化国家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同时,党的十九大还把原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吻合一致,体现了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这一战略安排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仅有数量指标,而且更注重质的提升,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充分表明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三是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提高了。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党要统揽“四个伟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党的十九大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目标中,突出强调到2035年要使我国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第二步目标中强调,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可靠制度保证。

党的十九大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时,对发展目标作了原则性展望和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翻番”之类的指标,这充分体现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化征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观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历史演进,通览国家、政党、民族的沉浮兴衰,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彰显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洞察历史的睿智、创造历史的担当。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也常常因此面临许多重要转折,或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事业获得大发展,或与机遇擦肩而过,跟不上时代,逐渐落后。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过很多辉煌,但近代以来,我们却落后了,最后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屈辱境地。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在历史上失去机遇太多,如果再不抓住机遇,后果不堪设想。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厚待。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快干”。新时代要有新气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令人神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观望等待、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迟缓,是不可能抓住机遇的。面对新征程,容不得彷徨、犹豫和懈怠,需要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不断开辟新的局面。要有一种“马上就办”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耽误,一会儿也不能停留,把时间这个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好、发挥好。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靠实干。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用好。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各类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更加奋发有为地把改革全面推向深入、进行到底。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会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创新创造中前进的。要抓住机遇,破解难题,实现更好发展,除了开拓创新,别无他途。历史证明,从来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机遇。担负起新的使命,旧有的经验不能完全指导全新的实践。要创新工作方法,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谋定后动、统筹兼顾,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要尊重客观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或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十个指头弹钢琴”,奏出最美妙的乐章。

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注意防范风险。“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