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最近網上爆出了微信中使用評率最高的“捂臉”表情被人搶注商標的消息,頓時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表示要將“摳鼻”、“機智”等表情也去搶注,當然這是玩笑話,不過騰訊表示將依法對該商標提出異議申請。對於騰訊是否會成功我們不得而知,但在關於本次商標被人搶注的事件,不免讓人聯想到關於車企的侵權事件。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關於商標侵權,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定是野馬了,相信在當時有不少人一定認為原告是福特野馬,因為它的名氣十分大,但實際情況卻是川汽野馬將福特野馬告上了法庭。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據悉,川汽野馬誕生於20實際80年代末, 於1986年就已經申請註冊了野馬商標;而福特野馬雖然誕生的時間更早,但“野馬”在中國就已經屬於川汽野馬了,福特就無法使用。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在此事件的背後還有一段小插曲,其實福特早前就已經找到過川汽,希望從它手裡購買到版權,但由於價格沒有談攏(聽說是川汽獅子大開口,福特不願意被宰),因此便放棄了購買。

儘管福特野馬的名字在中國更大,但在兩年的官司後,法院還是判處了福特敗訴,需要賠償川汽100萬元並且要求“福特汽車官方網站”首頁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對於本次事件, 在我看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川汽野馬,不僅贏得了官司,也為自己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廣告。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福特除了在中國與川汽打官司外,還與中國的另一家汽車品牌纏身了糾紛,那就是目前在中國風生水起的領克,不過狀告地點是在福特的老家,美國。

眾所周知,領克從誕生之日起,它的定位就是一個全球品牌,因此需要在全球各地註冊商標,但是到了美國就遇到了麻煩。福特認為,領克的發音(LYNK&CO)和旗下豪華品牌林肯(Lincoln)十分相似,因為領克的發音在美國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林肯·扣。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不管領克在美國是否能打贏官司,至少它後面的CO是不能再用了。因為在美國,“CO”通常是指company(翻譯為公司、商號等),不能為某一個公司所專有,否則將影響整個LYNK&CO商標的註冊。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關於商標的侵權,除了車企與車企之間外,還有車企與非車企。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要數阿迪達斯與特斯拉。一家為德國運動用品製造商,另一家則為美國電動車及新能源公司。可以說兩家都是世界著名的公司,除了阿迪達斯的員工開特斯拉,特斯拉的員工穿阿迪達斯,實在想不出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眾所周知,阿迪達斯的商標為“三條紋”,而特斯拉發佈Model 3的商標同樣也是“三條紋”的樣式,於是乎阿迪達斯在美國將特斯拉起訴了。據悉,在此後特斯拉就將Model 3的標識已改為了阿拉伯數字的“3”。由此我不免想到了我們國家的福田汽車還有阿迪王。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除了商標侵權,車企與車企間讀音侵權外,更有英文名和人名“撞車”的。沒錯,我所說的就是傳祺(Trumpchi),被“撞”的也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Trump)。

據悉,傳祺英文名Trumpchi,其發音和“傳祺”二字極為接近。前半部分的Trump有王牌的意思, 後面的chi則是中國China的前半部分。可以說無論是從讀音還是字面意思, 名字都起的非常巧妙。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然而正巧不巧的趕上了新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因此在17年1月參加北美車展時,傳祺就這麼“出名”了。要知道傳祺在當年就宣佈預計2019年進軍北美市場,目前想要繼續進入美國計劃,傳祺能做的也只有改名了。


“捂臉”表情被搶注到商標侵權,這些車企有苦說不出


總結:相比於車企而言,騰訊的“捂臉”表情被註冊事件似乎要簡單的多。因為車企除了要注意競爭對手的商標外,還要考慮其他行業,甚至於讀音都要注意,真的是難為他們了。不過這些事件也有好的一面,至少為中國車企敲響了警鐘, 因為相比於外國人而言,中國人的專利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在自主品牌逐漸做大並且在某些品牌要進軍國際市場的背景下,侵權問題要十分留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