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阻碍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放

“国进民退”愈演愈烈

最近,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办的“纪念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暨50人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提到了目前经济领域愈演愈烈的国进民退现象,即在广东、浙江等民企民营资本最发达的地方,国资都在高歌行进。

按照会上李扬的说法,目前哪怕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国进民退依然这么明显,是有四个原因:

第一,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尤其是在贸易战阴影下出口受到冲击;第二,“三去一降一补”使得产业链条的优势地位发生变化,产业链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发展不足;第三,由于影子银行受到了抑制,过去大多靠影子银行融资的民营企业,融资路子断了;第四,虽然主流政策上强调不能歧视小企业、民企,但事实上歧视仍然存在,很多企业过不下去了。

李扬还担心,这些民营企业真的并入了国企的话,会导致民企自主权受限,原本充满活力的民企也会变得谨小慎微,生命力被窒息。

其实这些民企争着并入国企,在外部压力下主动“国进民退”,是和目前的大背景息息相关的。很多行业大搞垄断,民企难以进入,而在难赚钱的行业民企在大环境下赚钱越来越困难,上游又被垄断企业卡脖子,就造成了这种争着并入国企求保护的怪现象。这还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在其他地方的状况可能更不乐观。

在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的封建社会,就曾经有一个商人群体,利用权力谋求垄断发财,但是自身也被权力侵害,与此同时,这种垄断也妨害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长成参天大树,走上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

官商勾结滋生垄断

盐作为重要的民生用品,在清朝的时候是被垄断的。清政府依赖盐务作为其财源,因此管控严格,只有与官方关系密切的盐商才能做食盐贸易。

比如曾有一个歙县商人叫余同铭,原本并不经营盐业,后来因为结识了同为歙县人的淮南盐务总商程上慎,并与之成为世交好友,才涉足盐业。此后他又结识了时任安徽巡抚的徐国相,并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徐国相升任湖广总督时,余同铭也随徐国相把盐务生意做到了汉口。

如果有盐商发现自己并没有和相关官员结成紧密关系,恐怕自己内心也会不自安,主动寻求与官员攀附关系的机会。常见的办法是与官员结成姻亲关系、官员投钱与盐商合伙经商、盐商主动负担官员日常开销等。

在封建时代,掌握最高权力的还是皇帝本人,所以盐商还要千方百计讨好皇帝本人,以获得更大权势,减少盐务官员对自身的骚扰和伤害。毕竟盐商再怎么讨好盐政官员,盐政官员人数还是很多,并且对对盐商进行盘剥,勒索利益。为了对盐政官员产生政治地位上和心理上的优势,盐商只能通过寻求权利更高且不会徇私的政治势力庇护。在官官相护的帝制社会,也只有借助皇权之力,披着“恩赏”的外衣,才能在封建官僚势力压制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盐商们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和笼络皇帝,通常以资助军需、河工、灾赈等名义,或每逢皇帝巡幸及各种庆典时,捐纳大量银两的方式进行。被各种后宫戏吹捧美化的乾隆下江南,就少不了盐商大把花钱,以博得乾隆高兴,才能得到亲近皇权的机会。这是盐商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政治投入,他们深信拿出自己利益的一部分给皇帝,将来能够换取更多的利益。

无论是对官员,还是对皇帝的政治投资,都是盐商搞权钱交易,以维持其垄断地位的手段。但这种靠巴结权势获取垄断暴利的商业模式,显然会因为政治上靠山的失去而不长久,比如上文的例子里,湖广总督徐国相因“徇庇”免官,余同铭家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个大靠山,业务急剧下降,最终关门歇业。

垄断导致效率低下和腐败

这种高度垄断、官商勾结的环境下,商业氛围自然很差,因为官员只顾着盘剥而不是服务,商人也沦为了彻底的食利阶层,大量资金用于腐败而不是投入再生产,使整个行业发展变得畸形。

盐务官员经常巧立名目向盐商乱摊派,比如两淮盐区规定盐商每年要向盐政交纳8万两白银作为“公务”费用,向盐运司交纳4万两白银作为盐官的“薪水”,这些费用属于盐商额外增加的。盐政官员以其贪婪的本性,对收入依然不满足,使盐商被任意宰割。这让眼上的成本大大增加,严重扭曲了市场秩序。

在喂饱了盐务官员的贪欲,讨好了皇帝之后,掌握着垄断地位的盐商又怎么会专心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呢?他们只会通过垄断地位把被官员盘剥走的钱财变本加厉地赚回来。盐商们可以在封建官府的庇护下,进行压低盐价、短斤、掺沙土、哄抬卖价等非法经营,通过这些形式所得利润要远远大于打通官府所需之费。最终被抬高的成本和劣质的服务也就只能转嫁给必须要吃盐的平民百姓头上了。

在垄断环境下,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民众不得不忍受质量很低,价格却昂贵的食盐,而且盐商往往还在行销口岸以囤积居奇、掺假等方式任意抬高卖价,以牟取暴利。有时民众买入的食盐还被搀和污泥、杂入皂荚、蛤灰等作伪行为,以次充好,使盐质更差。

这充分说明了,在官商勾结形成垄断的环境下,没有充分市场竞争,最终获利的是大权在握的官员,忍受市场扭曲后劣质服务和商品的只有无权无势的民众。

破除垄断才能激发经济活力

盐务的国家管理和高度垄断,折射了清朝的恶劣商业环境。在这种赚钱的买卖容易因为官府介入而变得垄断的国家,想要通过做生意发财致富的人不会琢磨如何做好产品和服务,也不会投入资金大搞研发推动技术发展,只会把钱投入在拉拢结交官员上,以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

在这样人人追求垄断和政商关系的商业环境下,原本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显然难以进一步发育,也无力对抗整个封建官僚体制,导致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如今经济的一大负担,也正是垄断导致的经济效率低下。尤其是上游行业国有企业不放开的领域,市场竞争缺失,导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差、价格高,严重影响下游产业。

在去产能后,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上游的国企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下游的民营企业面临上游涨价抬升成本的压力。生产成本上来看,中国汽油的价格是美国的1.6倍,天然气的价格,是美国的4.5倍,电力价格是美国的1.3倍,土地价格是美国的2.6倍。掌握着垄断资源的国企自然可以获得高额盈利,而民营企业则不得不承担高企的生产成本。

成本的升高让企业不敢继续追加投资,2018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5158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垄断阻碍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放

高涨的成本也压缩了生产和盈利能力,导致近几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疲软。

垄断阻碍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放

最终受害的还是民众,面对上涨的物价压力,以及投资和利润全面萎靡后的收入增长预期,他们已经不敢消费了,消费增速也大大减缓。

垄断阻碍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放

垄断的弊端正在各行各业逐渐显现。最可怕的是,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在高喊“中国私营经济应逐渐离场”。这显然不是蠢就是坏了。目前让中国经济难以更进一步活跃的是垄断,而民营经济正在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要是退场了,中国经济才真正会垮掉。

垄断阻碍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开放

想要给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活力,下一步就是要破除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加强竞争,让上游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更便宜,减少市场扭曲,减少下游企业负担。这样才能让国家经济发展“活”起来,而不是坐视垄断耗尽资源却没能提供良好的服务,钱却被食利集团白白占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