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移民二代——ABC,看中國

【僑報記者章寧洛杉磯報道】高更曾有個高大上的困惑:“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雖然或許,更多人更加關心“錢從哪裡來?錢是個啥?錢到哪裡去?”,但是,對於移民,自打踏上新國土後,就為自己以及後代設置好了高更的命題,故意或假裝忘記,都無效,穿越時空的眼睛始終帶著黑色。當移民二代逐步步入主流社會,他們果然被徹底洗白?還是每個人心中都藏一個混血王子?

成立家庭環保機構拯救地球

Stanley和Spencer兄弟倆的母親來自北京,父親來自臺灣,他們生於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長於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簡稱ABC(America Born Chinese)。Stanley從小喜歡人文科學,不必太用功,文科門門A,即使旅遊,到哪裡都會被介紹當地文化歷史的牌匾吸引,今年剛剛被南加大錄取;弟弟Spencer恰恰相反,從來不去看什麼歷史,卻總是被科學打動,數學長期滿分,還自己玩“科研”。2016年,兩個孩子創辦了一個環保非贏利組織:“拯救地球(Planet Save)”,哥哥主要負責組織及社會關係拓展,弟弟搞環保產品開發,再拉上表妹Sabrina負責財務,麻雀雖小五臟還齊的小小組織,在父母第一筆(500美元)資金贊助下啟動,運作得有聲有色,不僅獲得更多贊助,在2018年暑期,還受邀參加阿里巴巴主辦的“2018XIN公益大會”,遠赴杭州,把產品、環保理念、以及“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的字樣也一起代入會場。去杭州之前,兩個S還隨父母遊歷了臺灣、北京等中國城市。幾次為期不長的中國行,讓他們有很多話想說,說說環保,說說中國、美國,說說身份、文化的認同。

华裔移民二代——ABC,看中国

在由阿里巴巴主辦的2018XIN公益大會(杭州)上,來自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的兩名華裔學生Stanley(左)和Spencer(右)受邀參與。在活動舉行前夕,他們練習演示自己開發設計的環保概念產品。(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北京很髒,人人有責

“我們去了臺北、北京、杭州。北京最髒,空氣質量也很糟糕,相比這些城市,洛杉磯是最好的。”Stanley和Spencer說,“我們看到很多環衛工人打掃衛生,但是卻有人亂扔垃圾,環境保護不能只靠政府,每個市民都有責任維護城市的衛生。”

Stanley和Spencer是兩位很重視環保的少年,他們曾參加過一個環保夏令營,看到一些受到汙染的環境,受到震撼,萌生了做環保做公益的念頭。成立“拯救地球”非贏利組織後,他們在洛杉磯蒙市開展過多次公益活動,推廣科技環保概念。這次受邀去杭州參加阿里巴巴主辦的“XIN公益大會”,兩人展示了“拯救地球”組織的“水循環養殖系統”、“無人機旱情監控”兩項概念設計,均由Spencer在父母以及外公的支持下,獨立設計完成。

此次杭州之行,讓兩位華裔美國少年未曾想到的是,之前在洛杉磯蒙市開展公益類、環保類活動時,曾受到一些小打擊,認為華人普遍不關心社區的公益、環保,只顧及個人小家庭,大S曾感慨“對華人非常失望”,而這次來到中國,卻發現作為一傢俬有企業,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不少基金組織不僅關注環保,而且投入資金、資源大力推廣,令他們腦洞大開。不過,他們也看到問題。“我們去了臺北、北京、杭州,北京很髒。看到挺長的水渠,滋生了很多蚊蟲,垃圾也隨意扔,路上還老是有狗屎,狗主人沒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大S說,“我看到周圍應該有很多居民,好像生活在周圍有不少垃圾的環境中。”小S補充說,“不過我們也看到有很多環衛工人在打掃街道。但是還是挺髒的。”“保護環境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個市民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城市環境負責。”在美國,因為人工很貴,政府不會請很多環衛工人打掃街道,很多地區都要靠居民自己來維護環境,包括小家庭的前院,如果不自行除草、打掃乾淨,會有政府工作人員檢查後發出警告通知,“再不清理,罰款。”

對於北京的空氣質量,兩位少年也頗有微詞,很委婉地表示,“北京確實不是最好的,臺北、杭州好很多,當然,還是洛杉磯最好。”

华裔移民二代——ABC,看中国

在阿里巴巴2018XIN公益大會現場,華裔美國少年Stanley(左一)和Spencer(右一)遇見銀屏上的功夫偶像李連杰。(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中國很有潛力,沒必要“隔斷”信息

兩個S第一次來中國參加頗具規模的公益環保活動,很興奮,計劃著現場直播。然而他們發現,Facebook沒了,Instagram沒了,連google都用不了,覺得很沮喪。“我覺得中國很有潛力,沒有必要隔斷信息平臺,會傷害到發展。”大S說。

“也許政府擔心信息開放會起到不好的影響,但我認為這樣使得中國和國際的信息交流、溝通有障礙,對發展是有害的。我認為中國存在很多可能性,很有潛力,可以去成為她想成為的樣子,沒有必要這樣控制。”兩個S都表達了類似的意思,而對於中國的潛力,兩個人也都有類似的觀點,認為“中國的私營企業很有活力,他們做了很多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或者說也幫助政府做了很多事情。”而阿里巴巴在環保方面做出的努力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中國現在的民用技術應用非常先進,我們在整個過程中看不到錢的交易,通過APP賬單都直接去到網上,非常方便,美國現在還沒有做到這樣。”喜歡關注技術的小S說,“是看到很多抄版,但也有自己一些創意,看到一些民族文化的設計元素,很有中國特色。”

此外,通過參加活動,兩位少年感覺到了中國企業的實力,“活動組織得非常專業,一個個環節銜接緊密,環環相扣。我們在這裡也參加過不少活動、全國競賽,還自己參與協助主辦方組織多項活動,不過都無法和阿里巴巴的活動相比,畢竟作為大企業資金雄厚,可調動的資源也廣。”他們此行住5星級酒店,每個人配兩位大學生志願者做助理,還有司機,照顧得非常周全,每個環節都想得很細緻。“也許在資金方面是否需要如此開銷值得商榷。對於我們兩個普通的美國學生,草根階層,在活動中確實感受到溫暖,賓至如歸。”而在與浙江工業大學學生志願者的交流中,他們也改變了對華人志願活動參與性不高的觀念,“他們對於自己的工作都非常認真負責。”

华裔移民二代——ABC,看中国

在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Stanley(右起二)和Spencer(左起二)的“拯救地球”非贏利組織獲得了當地聖蓋博水利局的贊助。(僑報記者章寧攝)

中國背景,美國人

當話題轉到作為華裔美國人,如何身份、文化認同時,大S小S表現得很成熟,他們基本認定很相似,“首先我們是美國人,同時帶有中國文化背景,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我們是混合的,我們為此驕傲。”

通過在北京和一些同齡人的交流中,Stanley和Spencer感受到除了語言之外的不同,他們覺得中國孩子顯得”不成熟“,“也許是文化的差異?我們感覺他們好像比實際年齡小3到4歲。感覺到他們可能是被家人‘保護’得太好了。”二代移民的父母雖然大多是在中國成長,但是生活在美國環境,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不同,孩子社會環境不同,使得家庭教育相應發生變化。當大S看到亞裔同學出門前被經父母各種叮囑時,比如家長追出門提醒孩子注意冷暖,他常會笑著說“亞洲(Asian Mom)”,小S同樣,他們不喜歡事無鉅細地被家長安排、照顧。

“我覺得我首先是一個美國人,我在這裡生,在這裡長。不過,我從小生長在一個華人的家庭中,我知道自己有中國文化的背景,但是我不想割裂地說中國、美國,割裂地說族裔問題。其他任何族裔都一樣,大家既然生活在這個國家裡,就都是美國人,只是大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不喜歡被拆分。中國文化對我有一些良好的影響,比如勤奮等,我也很喜歡中國的飲食。不過,過分強調中國背景、中國文化,把生活禁錮在一個封閉的小圈子,好像在一個‘迴音桶’裡,只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不瞭解美國社會,和美國社會脫離,又何必來美國?既然生活在這裡,就要了解這裡。”大S說,“我是‘混合型’的美國人,我為自己有這樣的身份而驕傲。”小S則更加強調一些“生物特性”,“我們來自中國,從小生活在中國的家庭,受父母、以及祖輩的影響,肯定帶有中國文化的影響,這點不能否定。堅持一些原本的文化,讓其他族裔瞭解我們的文化,而我們也不忘記的自己文化,是好的。但是,同樣不能只強調自己的族裔,只維護自己的文化,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大泡泡裡,和美國社會隔離,不瞭解、參與美國的文化、政治。我是一個美國人,不過提到中國文化背景,我也為此而驕傲。”(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