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電影貼片廣告可能正在侵害你的孩子

警惕!電影貼片廣告可能正在侵害你的孩子

前天晚上帶晨晨去看動畫片《哆啦A夢:大熊的金銀島》。這應該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帶孩子去看,同時也重溫一下自己兒時的機器貓夢。

影片沒太多好介紹的,但我很想說一說影片正式開始之前影院播放的貼片廣告。所謂“貼片廣告”,是指廣告運營商與電影的製作方、發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電影放映前播放客戶的品牌廣告,它是電影廣告最明顯最外在的形式,屬於電影中的“硬廣告”。通俗點來說,我們在影片正式內容開始之前看到的一些列廣告,都是貼片廣告。有可能是其他新片的預告片,也可能是很多產品的廣告。

這廣告本身沒什麼問題,放在任何一部成人觀看的電影之前都沒有問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在一部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的動畫片前面放置的貼片廣告,是否應該有更多的考量和監管?

這些廣告真的適合放在動畫片之前嗎?

我上次在寫《龍在哪裡》的觀後感——《你重視了中國元素,卻忽視了兒童電影最基本的意義》時就曾提到,那天的貼片廣告是某網絡公司代理的武俠題材的網絡遊戲廣告,其中除了刺激的打鬥場景外,更有一角色自殘雙眼的鏡頭,其場面可謂血腥、殘忍。或許對於我們這些看慣了類似鏡頭的成人來說沒什麼特別感覺,但要知道,那是在一部動畫片之前播放的廣告,一雙雙孩子們的眼睛看著這樣的場景,他們會怎麼理解這些內容?他們會不會問家長:“這個阿姨為什麼要弄瞎自己的眼睛?”更可怕的是,他們會不會去模仿這個自殘的動作?

而這一次,在《哆啦A夢:大熊的金銀島》之前,我看到的是一則這樣的廣告:一位年輕時尚的女孩吃著一個冰激凌,嘴角殘留了一些冰激凌,一位同樣時尚的男孩看到了(應該是情侶),就慢慢地湊上去吃掉了女孩嘴角的冰激凌。就在他湊上去要吃冰激凌的時候,我尷尬極了,因為我的身邊坐著晨晨,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我當時內心獨白是這樣的:這男的不會去舔那女的嘴吧?……天啊,他真的要去舔?!……應該不會放出那樣的鏡頭吧,有孩子呢!……我去!真的舔上去了!……

是的,廣告完全沒有去考慮這裡有孩子,毫不避諱地赤裸裸地描述了舔嘴角的過程。不論廣告演員有沒有借位,反正告訴我們的就是這麼一個事兒。

這若放在成人的世界裡,根本算不上什麼,連“親嘴”都算不上。但在孩子看來呢?我真的很擔心晨晨問我這個哥哥為什麼要去舔姐姐的嘴;我更害怕她會這麼去模仿……我不敢想。一則廣告短短几秒鐘,短得你根本反應不過來去遮住孩子的眼睛。

貼片廣告的效果“奇好”

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廣告,也夾雜著各種各樣的垃圾信息。為了不讓孩子們接觸到不良的廣告信息,我們也想過很多辦法。設置屏蔽廣告的軟件,去限定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內容等等。但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貼片廣告,我真的有點措手不及。

如果說我們還能有辦法、有選擇地去規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廣告,那麼對於電影的貼片廣告,我們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地“照單全收”。當整個演播廳暗下來,唯一發光體就是電影熒幕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的目光都有意無意地注視著這個發光屏。它上面出現什麼,我們就看什麼。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貼片廣告的到達率幾乎是100%!應該很難找到第二個媒體能有如此之高的到達率吧。

但是,我們的孩子也被這些不適合的廣告內容百分百地輻射著。他們好奇,他們好模仿。可能當下沒有反應出什麼,但是誰又能保證這些不合適的內容不會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埋下一顆異樣的種子?

我們生活需要廣告,影院運營也需要貼片廣告。但是我希望有關部門、廣告運營商、廣告主、媒體能在投放廣告之前切實地考慮一下廣告所輻射的受眾人群。那些平時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的廣告,在特定的受眾面前,可能問題很大!當一個正常的廣告放在兒童電影前面的時候,就有可能成了一個惡俗廣告!

審核廣告,並不是僅僅只是刪掉那些“最”、“唯一”、“國家級”之類的絕對用詞和誇大用詞,更要考慮受眾的心理承受和情感。

請在兒童影片為孩子們保留一片淨土。

PS:本文作者大學裡學的是廣告學專業,畢業後在媒體從事廣告相關工作達十年。擁有廣告審查員資格證,是全國第一批持證廣告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