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的四大误区

喝水的四大误区

今天立秋,错误的饮水习惯会让很多人面临健康隐患。

喝水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出汗后猛喝水

高温、高湿、低气压在天气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很多人大汗淋漓后喜欢用猛喝水的方法来解渴,很有可能诱发血压升高、心衰、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等疾病。

大量出汗后饮水一定要少量多次,而且尽量小口喝,大口猛灌是大忌。一般每小时的补水总量不超过800毫升,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200毫升。

若大运动量或长时间锻炼,大量喝白开水可能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增加排尿量,延缓机体复苏过程,宜喝含电解质及糖分的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

喝水的四大误区

误区二:饮料代替水

喝可乐、汽水、橙汁等饮料来解渴,含糖量多的饮料,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橙汁等果汁,不仅不易为人体细胞吸收,而且这些成分在体内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一些水分,导致饮后更加口渴。

喝水的四大误区

误区三:喝啤酒解暑

啤酒毕竟含有酒精,虽然含量少,但如果一次喝得过多,进入人体的酒精量也与喝白酒差不多。酒精会对胃肠、心脏、肝脏及肾脏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且多喝啤酒还潜伏着加重痛风的危险。

若喝冰镇啤酒危害更大。冰镇啤酒的温度较人体温度低20℃~30℃,大量饮用会使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从而造成生理功能失调,并影响消化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痉挛性腹痛和腹泻、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喝水的四大误区

误区四:冰水、冰饮料解暑

冰水清凉透心,常被很多人拿来当作夏季解暑、降温的良品。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其实,要真正为身体解热、散热,最好是喝一杯热茶。热饮可以刺激体内微血管的舒张,让体内的热能有效地散发出来,从而降低体温,同时也有暖胃解渴的功用。

综合:健康报

补水很关键!

喝水的四大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