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的四大誤區

喝水的四大误区

今天立秋,錯誤的飲水習慣會讓很多人面臨健康隱患。

喝水的四大误区

誤區一:出汗後猛喝水

高溫、高溼、低氣壓在天氣本來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很多人大汗淋漓後喜歡用猛喝水的方法來解渴,很有可能誘發血壓升高、心衰、心絞痛,甚至心梗、腦梗等疾病。

大量出汗後飲水一定要少量多次,而且儘量小口喝,大口猛灌是大忌。一般每小時的補水總量不超過800毫升,每隔15~20分鐘補充150~200毫升。

若大運動量或長時間鍛鍊,大量喝白開水可能造成血漿滲透壓降低,增加排尿量,延緩機體復甦過程,宜喝含電解質及糖分的運動飲料或口服補液鹽。

喝水的四大误区

誤區二:飲料代替水

喝可樂、汽水、橙汁等飲料來解渴,含糖量多的飲料,以及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橙汁等果汁,不僅不易為人體細胞吸收,而且這些成分在體內氧化分解時還要消耗一些水分,導致飲後更加口渴。

喝水的四大误区

誤區三:喝啤酒解暑

啤酒畢竟含有酒精,雖然含量少,但如果一次喝得過多,進入人體的酒精量也與喝白酒差不多。酒精會對胃腸、心臟、肝臟及腎臟造成不良影響,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且多喝啤酒還潛伏著加重痛風的危險。

若喝冰鎮啤酒危害更大。冰鎮啤酒的溫度較人體溫度低20℃~30℃,大量飲用會使胃腸道的溫度急速下降,血流量減少,從而造成生理功能失調,並影響消化功能,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痙攣性腹痛和腹瀉、急性胰腺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喝水的四大误区

誤區四:冰水、冰飲料解暑

冰水清涼透心,常被很多人拿來當作夏季解暑、降溫的良品。在炎熱的夏季,如果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小腸裡的停留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較高,如果驟然受冷刺激可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其實,要真正為身體解熱、散熱,最好是喝一杯熱茶。熱飲可以刺激體內微血管的舒張,讓體內的熱能有效地散發出來,從而降低體溫,同時也有暖胃解渴的功用。

綜合:健康報

補水很關鍵!

喝水的四大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