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期的焦灼

在剛剛開幕的2018北京車展上,新舊勢力間的正面同場“交手”更是讓這股“焦灼”氣氛瀰漫至汽車圈的每一個角落。

關於標題,思索良久。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精準形容當前汽車行業的現狀。變革?或許此言尚早,畢竟短期(甚至5-8年內)仍然是燃油車的市場;十字路口?但似乎前行的方向又很清晰,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轉型勢在必行。

思來想去,或許用“焦灼”這個詞更貼切一些。中國汽車幾十年以來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充滿著挑戰。這種挑戰不在是單單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級別市場間的區域戰,而是關乎整個行業上下游各個領域整盤生存的挑戰。

變革期的焦灼

在剛剛開幕的2018北京車展上,新舊勢力間的正面同場“交手”更是讓這股“焦灼”氣氛瀰漫至汽車圈的每一個角落。

蔚來汽車副總裁朱江在車展媒體日更新朋友圈:全球最大車企ceo豐田章男和全球最大豪華車企ceo蔡澈在玩兒nomi(並配了一個哭笑表情)。

車展期間,各個品牌互相串門參觀學習並不鮮見,但如果對今年北京車展期間車圈大佬參觀路線稍作留意後就會發現,造車新勢力們的展臺格外受歡迎。尤其是以傳統造車勢力一方的一把手們,更是對造車新勢力展臺充滿濃厚的興趣。威馬、奇點、蔚來等展臺迎來送往好不熱鬧。

變革期的焦灼

對這些傳統造車大佬們來說,看到如雨後春筍般的新勢力們已經開始同場競技,內心必然不會“平靜”。造車新勢力們雖然在傳統造車領域比不上,但對積極運用新技術以及打破傳統思維的模式,卻值得學習借鑑。尤其在一些創新方面,不是體積龐大傳統造車勢力可比擬的。此外,隨著股比開放成為現實,產品競爭力無疑將成為各方唯一的生存砝碼。

但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遠還未到可以自己“行走”的階段。雖然各家口號不同,外表來看,所選擇的道路也不相同。但就其本質而言,大同小異。

變革期的焦灼

對這些造車新勢力而言,雖然部分已經手握展車(量產車型或概念車型),但這對於解決背後一直存在的問題或許幫助並不大。

首先是錢的問題。雖然對於造車究竟需要花費多少錢,不同陣營有著不同的解讀和認知。但基於事實,上百億僅僅只是個開始。對新勢力而言,從各處挖回來的各個領域人才的工資就是一筆不小開支。更不用說買地建廠,採購設備等。要知道,嘴裡一直喊著不差錢的蔚來汽車近期也被爆出資金緊張,正在積極推進IPO進展。

其次資質問題,這也是各方不可控因素之一。這一問題的解決與否,將直接關乎生存問題。雖然眼下部分新勢力選擇代工這個“曲線救國”方式,但汽車畢竟歸屬特殊商品,代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正如威馬汽車沈暉所說的,相比起找代工趕上市,自行建廠對把控產品更為有利。

再有也是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造車新勢力們真的已經擁有在市場中和傳統造車勢力同場PK實力嗎?至少當下來說,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在價格接近或差別不大的前提下,你是會選擇ABB還是選擇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這也是為何寶馬X1混動不夠賣,而能夠續航400公里的騰勢卻無人問津。

變革期的焦灼

對於傳統造車勢力而言,新能源也好,智能網聯也罷,並非是高不可攀的神秘技術。一方面,即便有著更高的環保要求,燃油驅動系統仍然還有壓榨的潛力。另一方面,從安全可靠性角度來說,新能源汽車也好,互聯網汽車也罷,仍然還存在著大量實際使用問題。貿然推入市場將問題推出消費者,是不負責任的體現。

一旦傳統造車勢力開始真正進入新領域,無論是從財力、人力或還是經驗而言,與新勢力們相比,新勢力們都將不是一個量級。

此外, 更為本質的事實在於,展臺上造車新勢力們推出的這些產品真的“顛覆”了嗎?或者說,真的帶來“革新”了嗎?

如果僅僅是將物理按鍵用一塊屏幕代替,又或者說增加了一些花哨功能的話,在個人看來,這些仍然歸屬於車輛“配置”升級範疇。這些個變化,並未能改變車輛的本質。簡單來說,駕駛一輛蔚來、奇點、威馬等等出門和駕駛一輛大眾、本田並未本質上的區別。

相比而言,將自動(無人)駕駛視為所謂的“新勢力”更為貼切吧。到那一天,三五知己吃著火鍋,談笑間,抵達了目的地。下車後,車輛自行尋找停車位完成停泊。這不是天方夜譚,技術上來說,已經可以實現。只不過,還需要等待一個時機。而這個時機,恰恰也是當下新舊勢力們能否生存下去的時間窗口。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