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補償款翻3倍,不「訴」而屈人之兵!

5個月補償款翻3倍,不“訴”而屈人之兵!

8月,悶熱的夏天讓人喘不過來氣,但一位杭州委託人卻能長長的舒一口氣,因為徵收維權“戰役”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回想起曾經流過的汗、掉過的淚、以及疲憊卻又堅持的日日夜夜,委託人一時語塞,鄭重地交過手中的錦旗,以此感謝京平律師的陪伴……

一、徵收來襲,生活“破裂”

2000年前後,委託人購買了位於杭州的一處房屋以及周邊的土地,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並用於辦廠經營。十多年來,生活雖非大富大貴,卻也舒心自足。2017年3月,委託人卻被告知,其房屋所在區域要進行徵收。一頭霧水的委託人向徵收方索要徵收文件,卻屢屢遭拒,反而被要求立刻接受低廉的補償,委託人選擇拒絕與堅守。然而2017年5月,為迫使委託人接受低廉的補償,徵收方採取斷水、斷電、阻斷路段等手段,更有甚者,委託人房屋的外圍院牆被不法分子強行推倒。

面對徵收方的步步緊逼,委託人知道,消極拒絕只能換來徵收方的“得寸進尺”。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委託人決定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這起徵收糾紛,遂聘請

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崔鳳榮律師、侯孔燕實習律師,組成徵收維權團隊,負責處理其徵收補償維權事宜。

5個月補償款翻3倍,不“訴”而屈人之兵!

二、“多管齊下”,開啟維權

(1)名為“建議函”,實為“宣戰書”。京平律師介入後,針對委託人的案件情況,迅速起草並郵寄《律師調解建議函》,依法有據地指出徵收方的違法徵收行為。

徵收方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 如此“強勢”,是因為身為老百姓的被徵收人,明知違法徵收,卻無奈自己是個“法律門外漢”,想保護自己的權益卻無從下手。京平律師憑藉豐富的辦案經驗,僅憑介入初期寥寥無幾的信息,將徵收方的違法點逐一列舉並輔以法律法規,打響了拆遷維權的“第一次戰役”。

(2)以信息公開“部署”徵收維權的“戰線”。通過與委託人多次溝通案情,京平律師發現,委託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聽說過……”“沒見過……”京平律師判斷,徵收方如此密不透風的“保密工作”,必然是為了掩蓋其徵收手續上的“致命漏洞”。

因為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不僅在《房屋徵收決定》作出前,要履行建設項目申請、報批等程序,在《房屋徵收決定》作出後,還要履行公告、聽取公眾意見、評估測量等法定程序。京平律師迅速協助委託人向當地政府、規劃部門、發改部門等申請信息公開,以此來精準把握徵收方的違法點。

(3)釜底抽薪,以查處程序施加無形壓力。斷水、斷電、阻斷路段甚至強拆房屋圍牆,徵收方的逼遷手段雖然多樣,但京平律師更善於“借力打力”。京平律師協助委託人將房屋及周圍情況以照片的形式全面記錄下來,起草並向有關部門郵寄了《查處申請書》。

5個月補償款翻3倍,不“訴”而屈人之兵!

三、歷時5個月,不“訴”而屈人之兵

不久,委託人就陸續收到了信息公開的答覆。隨著信息的愈加全面,徵收方的違法點愈加清晰,但離維權的勝利,仍差“最後一根稻草”。京平律師仔細分析了信息公開所獲取的信息,找準“突破口”,有針對性地提起復議程序。

果不其然,在複議決定作出前,徵收方就主動找到委託人,主動將補償款提高了3倍。最終,在京平律師的指導下,委託人與徵收方簽訂了補償安置協議,拿到了滿意的補償。

5個月補償款翻3倍,不“訴”而屈人之兵!

這位杭州的委託人在放下錦旗的那一刻,也終於卸下了拆遷的“重壓”,京平律師也準備好,奔赴下一場維權“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