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最近流行soul這個app, 除了按照號碼添加好友這個功能外,有許多和早期QQ相似的對方。 最初的QQ是一個很單純的聊天軟件,人們可以和陌生人聊天,也樂與和陌生人聊天。

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於是網戀風靡一時。慢慢的用戶越來越多,QQ變成一個熟人圈。列表裡的陌生人越來越少,直到消失不見。

今天QQ已經變成了95後的天下,許多70後、80後幾乎都不使用QQ了。soul與QQ最大的不同是,它完全是一個陌生人的圈子。在這裡你只能通過彼此匹配同時在線的網友與人交流。 或者是語音匹配,像是和陌生人打電話,或者是普通匹配,匹配成功後彈出一個聊天界面。 對了,通常,這裡的普通人是異性。

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主頁,發佈到主頁裡的內容稱為瞬間,瞬間可以同步到廣場,廣場裡有同一時間全國各地發出的瞬間,這裡的廣場,類似於微博。 發佈的瞬間與發朋友圈發說說發微博是一樣的。

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這樣的一個app慢慢的就火了起來,像抖音一樣在年輕人這一群體中不斷壯大,以至於現在發展到了需要暫停發佈瞬間的功能來維護升級服務器。

為什麼它會慢慢的火起來呢?

打開你的朋友圈你會發現,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少到集中到那麼幾個人。 因為微信裡有朋友,親人,同事,客戶,還有許多半生不熟的人。 於是,生活中,許多事情,開心也好不開心也好,新鮮也好不新鮮也好,與人分享慢慢的不得不變得謹慎起來。因為怕別人說自己矯情,也怕刷屏,更怕別人的閒言碎語。我們發朋友圈變得越來越顧忌,因為半生不熟的人太多。這種半生不熟的人比起陌生人和熟人來說,是非常尷尬的。 我們知道,和這類人最難交心,回憶起他們,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還有那種難以言說的隔閡。

有時候我們發朋友圈或者說說,他們點贊,我們內心是沒有任何波瀾的。 因為他們對於我們的生活,可有可無。 更多的時候,我們發朋友圈希望的是給特定的人看到。 他們沒看到的時候我們會失落,他們看到的時候我們會愉悅。 這裡的“他們”指的是那些我們在乎的人,或是愛人,或是親人,或是好友,或是某個暗地裡喜歡的人。可是這類人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會越來越少,不會越來越多。 漸漸的,有些年輕人從微信躲到QQ,從QQ躲到微博,最後從微博躲到soul。躲來躲去,躲的,其實是孤獨。

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很多時候,人最怕的就是孤獨,最怕的是面對獨自一人的自己。青年人有事業,中年人有家庭,老年人漸漸的習以為常。可是年輕人,尤其是十幾歲的少年,和剛過二十歲的年輕人。這一群體是最渴望被人理解,也是最害怕孤獨的。無論發生什麼事,哪怕再平淡的事,都希望與人分享。當無人可以分享的時候,就會時不時的感到孤獨。

就這樣,來到了soul。

在這樣一個全新的世界,被這裡的暢所欲言所感動, 無論你何時何地發佈一個瞬間,無論是多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有人點贊和評論。 給你一種錯覺,一種孤獨感消失的錯覺。 有時你會遇到一個願你聽你述說的人,靜靜地聽你講述你的故事。 雖然第二天以後你們就不會再聯繫。 也有人,保持關係,逐漸深入,最後步入婚姻。 但更多的時候,是匹配之後三言兩語不知道說什麼了的尷尬。 美名其曰的靈魂社交等到一露面就成了顏值社交,號稱用有趣的靈魂尋找靈魂伴侶。soul 裡面有趣的靈魂不少,但都是孤獨的星球,彼此害怕打擾,不願靠近。

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漸漸的有人來,有人走。 更多的人來,更少的人走。

走了的人是不怕所謂的孤獨的,soul真的令人難以放下的是那種以為不孤獨的錯覺。因為 哪怕是錯覺,也比冰冷的現實好。

其實,人的成長過程中,怎麼會缺少孤獨呢? 沒有孤獨的成長,算是成長嗎?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年少的人最為敏感,最希望被人理解。 可是想要理解一個人有多麼的難啊,我們連自己都無法真正理解自己,又何必期望有人能懂得自己。

人總是要成長的,也終究要直面自己的孤獨,戰勝它,或者,與它好好相處。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天,你會忽然明白,原來孤獨感就像是喜怒哀樂一樣,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一個讓孤獨靈魂得以安放的地方——SOU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