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教育:易中天

名家谈教育:易中天

易中天:《百家讲坛》开讲(2006年)代表作:《易中天文集》、《易中天中华史》等

教育效率之我见

谢谢前面几位的精彩演讲。刚才也夫兄谈到了足球,我想起来好多年以前我和杨东平先生参加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我是主持人,杨先生是演讲嘉宾。我主持的惯例就是演讲完了以后提两三个问题。

我记得我问东平兄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杨东平先生,你看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

其实这个问题有四个选项:教育有希望、足球有希望、教育和足球都有希望、教育和足球都没希望。

他说,还是教育有希望。

我问,为什么?

他说,足球没希望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

你的意思只是说,教育应该有希望,没有回答教育怎么样才有希望。这个问题拖了几年我也没想通。

太大的事说不了,咱们就说点实在的。我刚才听三位嘉宾的意思,大概就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效率实在太低了,怎么样提高呢?

我提出三条建设性意见:第一条,改学制。第二条,改课程。第三条,改思路。

怎么样改学制?把九年义务教育改为十年,不要再分小学、初中、高中,没有必要。据我所知,我们现在的体制是高三一年都在复习准备高考,犯得着吗?——也许我说错了。这一年都没有学新东西,这一年就浪费了。而且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聪明多了。如果你们家有两三岁的小孩的话,我估计你们都对付不了,我们家的小朋友我是对付不了的。其实他们很早就知道了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必要慢慢腾腾学,压缩两年没有问题。十六岁毕业,一部分去上大学,大批的应该去上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考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搞不清楚的。刚才说上海课程重,我们民办学校的课程也特别重。很多民办学校的国内先锋班,课程重的要死。不是他们办学的人理念不对,是家长逼的。刚才有嘉宾说家长并不怎么样怎么样,我看不见得,就是有想不明白的家长。

家长和他们说,我这个孩子要保证既考得上清华、北大,也保证考上哈佛、斯坦福。学校没办法,只能两套体系都教,中国的教一遍,美国的再教一遍,课程不就重了吗。为什么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哈佛、斯坦福?这是我想不明白的。

还有一种是想明白的,就是希望能够找份工作。既然目的就是谋生,何必办那么多综合性大学呢?多办几个技术学院,就是给他们一个谋生的手段。极少数的人上综合大学,极少数的人读博士和硕士,读那么多博士干什么,没有必要。

第二个问题就是改课程。为什么效率不高?因为我们学了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这里要说清楚什么叫“有用”,“有用”不是讲实用,不要那么极端。所谓“有用”就是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育都得是素质教育。

我们现在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好像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就是准备高考的,所有的中小学课程奔着一个目标就是高考。然后我们说搞素质教育,就拿点时间学音体美。难道数理化就不是素质教育吗?数理化也可以是素质教育,比如说我误入歧途学了文学,但是我读中学的时候数理化很好。几何学对于素质有极大的好处。

如果我们改变思路,让所有的课程都是奔着这个意义的素质去,而不是奔着高考去。我们的学习可以很愉快,我们的课程也用不着那么多,我们的时间完全可以省下来,这就是我说的第三点要改思路。

改变思路、改变课程,然后缩短学制,教育的效果就能提高。

最后再说一句话,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绝不是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我最痛恨这两句话。什么叫“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全世界满天下都是人才就没人才了,多得了吗?不可能多。刚才东平说的,顶尖级的人才就那么多,不要那么多,要那么多没有用。全世界都是科学家或者哲学家地球爆炸了,很恐怖的。干嘛要多,干嘛要快。快并不是好事,除非你是小李飞刀。小李飞刀也只有一刀没有第二刀。

所以(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不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是为了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愉快成长,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是为了节约我们的教育成本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如果本着这样一个目的考虑教育效率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有效率。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