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的旋律声声呐喊,用音乐反映社会的人文歌手——教父罗大佑

李宗盛的歌曲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细节,情意绵绵;而另一位华语乐坛的教科书式唱作人—罗大佑写的歌更显大气,说他是人文歌手一点也不为过。

激昂的旋律声声呐喊,用音乐反映社会的人文歌手——教父罗大佑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和李宗盛是同乡。1954年罗大佑出生于医生世家 ,5岁便开始学习钢琴。

罗大佑的父亲起初是想让他不至于在学医的道路上太过枯燥,但最终,罗大佑却成了懂医术的音乐家。

1981年首度担任唱片制作人,制作歌曲《童年》 。 1982年,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打破了当时流行的民歌,带领台湾流行音乐走向了毫无前例的批判与醒思风潮。 《之乎者也》这张专辑排在1975-1993年台湾百佳唱片第一名。它就是利用摇滚乐的形式对七十年代的校园民歌进行了一次革命。在流行音乐和现实社会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

激昂的旋律声声呐喊,用音乐反映社会的人文歌手——教父罗大佑

其中的歌曲传唱度极高,到今天还不断被被翻唱,被重新创作。

《光阴的故事》以行云流水的叙事手法凭吊过往青春;

《童年》生动地描画出了少年人共同拥有的成长图景;

《鹿港小镇》石破天惊地呐喊出对于现代都市文明无望的幻灭感;

《恋曲1980》颠覆了传统情歌的写法,貌似洒脱飞扬,其实迹近残酷凄凉。这些都是光阴故事里的经典诗篇,深深地嵌入了我们青春的记忆。

次年推出了《未来的主人翁》专辑,针对民族,时局,传统,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激昂的旋律声声呐喊,用音乐反映社会的人文歌手——教父罗大佑

第二张专辑是最难创作的,因为第一张专辑是之前所有积累的精华,罗大佑的起点又很高,在第一张专辑大火之后,外界的听众对他充满了非议与期待,而罗大佑此时又急需发表第二张专辑证明自己。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历时九个月,罗大佑创作了《未来的主人翁》专辑,再次向音乐界证明了自己。

整张专辑弥漫着抑郁苍凉的情绪,也正是罗大佑当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被你们忘怀变成钥匙儿童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飘来飘去 就这么飘来飘去 —《未来的主人翁》

就是在压抑的气氛中,罗大佑加入了自己对音乐的进一步解读,《之乎者也》是还略带青涩的不成熟的批判,《未来的主人翁》便是将音乐的感觉进一步的提高,钢琴曲的融入,使音乐的空间感充分展现;儿童合唱团,军用大小鼓和送葬用的唢呐交替出的摄人的气势;《青春舞曲》令人血脉 胀的摇滚乐和叫人黯然心碎的抒情曲同时并存。

1991年唱作了《皇后大道东》,再次掀起了香港音乐界乃至整个香港的讨论高峰。

这张以粤语创作,集结了梅艳芳,黄沾等多位巨星共同演唱的专辑,成功引发港人讨论香港前途的热潮,在推出后三个星期内即登上香港三大流行榜冠军,创下香港歌坛鲜有的“非偶像派”歌曲磐居榜首的记录。

2004年为抗议美国要求台湾协助出兵伊拉克,罗大佑公然在台湾新竹的演唱会中剪断美国护照,放弃美国国籍。

2004年台湾发生三·一九枪击案,罗大佑在随后推出的专辑《美丽岛》中,收录《绿色恐怖份子》歌曲。

2017年7月25日,于台北ATT SHOWBOX举办新专辑全亚洲发片记者会。

7月26日,罗大佑第8张个人专辑《家III》由种子音乐全面发行 。

激昂的旋律声声呐喊,用音乐反映社会的人文歌手——教父罗大佑

10月14日,华语乐坛殿堂级大师罗大佑在台北小巨蛋开启“当年离家的年轻人”个人巡演。

李宗盛的歌唱的是生活,情感。

罗大佑唱的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源于社会,反映的是大众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批判者,一个音乐界的严父,时时审视着这个社会,用音乐给人以自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