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IPO憑什麼插隊還保送?

富士康IPO憑什麼插隊還保送?

富士康從2月1日報送材料,到3月8日上發審會,用時36天就完成了IPO審核,創造了IPO史上最快上會記錄。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富士康過會是插隊,而且通過率預計是100%。所以,有媒體大呼稱其為“絕對是歷史性的一刻”。

富士康通過IPO審核之後,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預計最快4日後拿到核准發行的批文,然後在5-8個工作日就可以正式上市。也就是說,只要相關部門和富士康再努力一把,3月份即可完成股票發行。

當前,中國製造業發展舉步維艱,低成本優勢逐步喪失,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富士康作為一家制造業巨無霸公司,搖身一變成為監管層眼中的"好企業""新經濟"的典型?如此大的反差,該如何解釋得通?

富士康是不是"新經濟"“好企業”?

根據招股說明書,目前富士康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31家境內子公司和29家境外子公司。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728億元、2727.13億元和3545.44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達143.5億元、143.9億元和162.19億元,利潤率分別為5.26%、5.27%和4.48%。

富士康IPO憑什麼插隊還保送?

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總資產1486億元,總負債1204億元,負債率約81%,相比於2016年底的43%,上漲了近一倍。

富士康IPO憑什麼插隊還保送?

此外,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共有員工約26.9萬人,其中30歲以下的員工人數達16.05萬人,佔比59.65%。

富士康IPO憑什麼插隊還保送?

現在中國勞動力成本相比10年已經增長了2.7倍,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高能耗成本、高物流成本的影響,製造業低成本優勢逐步喪失。本來較低的代工生產利潤被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進一步吞噬。

所以,富士康不僅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盈利能力,而且也不具備較強的成長性。除了公司名稱上“工業互聯網”幾個字之外,富士康還是那家全球“代工”工廠。

IPO插隊有沒有鑽政策的空子?

中國最能鑽官方政策空子的企業當屬安邦保險,媒體將其形容為“每一步都踩準了政策的節奏,甚至提前佈局。一旦政策之門打開一條小小縫隙,安邦就閃身而入”。對於富士康來說,政策之門如此開闊,富士康從來都是高調進入,走起來也是熟門熟路。

1988年在深圳地區建廠以來,富士康相繼在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拿地新建多個工業園區,佈局產業鏈。近年來,積極配合"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全面挺進中西部,拉開資源整合、產業升級的大幕,相繼成立了"平鄭專案"、"平原專案"、"平都專案"及重慶和南寧專案,推進產業中西部轉移。地方政府在土地、稅收、資金和配套服務方面也是一路綠燈。

富士康現身A股市場的時機敏感,就在管理層發出扶持“好企業”、“新經濟”的內部指導後,富士康就穿上新外衣奔向A股市場。

截止到3月4日,2018年共審核62家企業首發上會,其中25家通過審核,29家被否,5家取消審核,3家暫緩表決,過會率僅為40.98%。在IPO審核逐漸趨嚴的高壓態勢下,突然來了個180度的急轉彎,以創歷史的速度讓富士康插隊保送上市。

A股會不會興起臺灣概念?

此次富士康A股上市,將成為中國臺灣上市公司分拆資產A股上市首例。剔除政治原因,從經濟方面考慮,臺灣競爭力不斷下降,經濟逐步邊緣化,臺灣企業紛紛轉向大陸資本市場不失為明智之舉。

早在2005年,鴻海集團就分拆其位於中國大陸的手機業務,以富士康國際控股身份在香港上市,以便為大陸業務發展打開融資通道。在當時,這一舉措迅速成為了臺灣企業效仿的榜樣。當年就有至少12家位於大陸的臺灣企業緊隨富士康,選擇在香港上市融資。

不難想象,未來將會有一大批業務重心在大陸的臺企展開重組工作,藉助IPO特殊通道登陸A股市場。從宏觀發展趨勢來看,與全世界任何地區相比,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資本追逐的中心,任何一個有融資慾望的企業都不會錯過這樣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