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爲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爲侵略目標?

日本為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在中國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發生了好幾次戰爭,其中有唐朝時的白江口海戰,明朝時期的倭寇之禍和萬曆年間的抗倭戰爭,清朝時期的甲午戰爭,近代史上的抗日戰爭,可以說,日本給中國造成的危害最大,損失也最大。

日本為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從戰爭發生的時間看,日本最早是在唐朝時與中國發生了戰爭,唐朝以前的一千多年時間中,日本從未與中國封建王朝發生衝突和戰爭,但是明朝以後,日本與中國發生戰爭的次數多了,持續的時間也久了,這是為什麼呢,日本為什麼總是把中國作為侵略目標呢?

一是地理因素。日本是一個島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了日本人獨有的島國心態,這種心態直接表現就是沒有安全感,總是擔心不知道在哪一天日本列島就會沉入大海,因此日本人特別喜歡有一塊穩定安全的大陸作為依靠,地大物博的中華大地自然成為日本垂涎三尺的肥肉。

日本為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二是文化因素。在中原大地文化興盛的時期,日本還處於茹毛飲血的野人時代,沒有形成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唐朝以前的日本經濟文化落後,根本沒有實力和資格與中國的封建王朝一爭高下,所以日本人一直在忍辱負重,臥薪嚐膽,通過派遣留學生和遣唐使來華學習,學到了中華文化以後,逐步形成了小和文明,建立了小和民族主體,膽子才變得自信起來。但是,日本文化和民族主體是在幕府和武士的戰爭中形成的,這就註定了日本文化充滿了野蠻性、殘忍性,雖然日本人有時也表現的很文明,但這只是皇帝的新衣,欺騙不懂內情的外人罷了,在面對外族時,日本人就像一頭野獸,毫無文明可言,甚至可以說是野獸的同類。這在日本人文化圖騰菊和刀就可窺一斑。

日本為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三是實力因素。在漫長的封建史上,日本是落後於華夏的,但是自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實行脫亞入歐戰略,日本的工業實力大為增強,同時期的清朝仍處於封建統治之下,日本第一次在文化經濟等方面超越了中國,從而使日本人產生了優越感,在實力的支撐下,日本的隱藏已久的征服意識重新爆發,從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略中國。

日本為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四是性格因素。作為中國的近鄰,日本一直隱忍在華夏的長期優勢之下,面對一個強大的王朝,日本不得不屈服,這就造成了日本人的欺軟怕硬的民族性格,當你強大時,日本人可以當孫子,當你弱小時,日本人會把你當奴隸對待。二戰後,美國人佔領了日本,相反,日本人不但沒有懷恨美國,反而對美國人感恩戴德,其原因就是欺軟怕硬。日本寧願被強大的敵人征服,也不願意被弱小的對手當人看待。

日本為什麼總是將中國作為侵略目標?

由於日本的民族性格,決定了日本不管是現在還是在將來,都不會是一個老實的小夥計,這個小夥計一旦得勢,原先的主人也只有當畜生的命運了。所以,對待日本人,要時刻加以防範,因為一旦失守,後果不可設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