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頭條們」給的壓力,這一次微信真的坐不住了

面對“頭條們”給的壓力,這一次微信真的坐不住了

文 | 丁悅 圖 | 網絡

本文約1600字,約需5分鐘閱讀

2017年,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打開公眾號文章的人數和公眾號粉絲數的佔比率)遭受了災難級的打擊,目前行業平均水準已經低到5%-10%,甚至很多百萬粉絲的大號,閱讀率(會話+朋友圈的總和)只有10%。

1動作頻頻,從容不再

4月9日,微信正式上線“朋友留言”功能。當精選留言中某些留言被後臺置頂後,展示順序為朋友留言、置頂精選留言、其他精選留言。“朋友留言”一上線,地位就高過了精選和置頂。微信官方表示,此次更新意在增強用戶留言的積極性和互動性。雖然有六成網友diss這個“強行植入”的新功能,但絲毫無法阻擋“微信教父”張小龍增加公眾號社交屬性的決心。

面對“頭條們”給的壓力,這一次微信真的坐不住了

而就在昨天,微信公眾號又有了新動作,後臺排版頁面做出一些顯而易見的調整。

在素材管理中,新建素材欄裡原本可以顯示全標題的“圖文列表”,現在只能顯示一行文字;在列表最後“+”字符的添加欄,後臺編輯們可以直接選擇添加“圖文消息”“視頻消息”“音頻消息”“圖片消息”和“轉載”。也即是說,現在的微信支持在多條圖文推送中的任何位置,單獨插入圖片、視頻、音頻或圖文內容。

2要流量還是要質量?

2017年,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打開公眾號文章的人數和公眾號粉絲數的佔比率)遭受了災難級的打擊,目前行業平均水準已經低到5%-10%,甚至很多百萬粉絲的大號,閱讀率(會話+朋友圈的總和)只有10%。

隨著微信公眾號生態區的日趨成熟,每個人手機上關注的公眾號也開始逐漸飽和(平均個人超過40個公眾號就達到上限了)。目前微信一般是通過尋址搜索“閱讀原文”和掃描二維碼的兩個路徑找到公眾號並關注,但這樣只鎖定了一些精準需求的流量,無法獲得廣泛性流量。後期在搜索公眾號中增設的“朋友圈精選”入口,一定程度上打開了潛在流量的窗口。此外,對於垂直細分領域的深究使得流量進一步分散,用戶可以在非常精準的分類裡最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信息。而隨著今日頭條、企鵝號等其他平臺的迅速崛起,意圖在保證流量的適度湧入和活躍與微信產品的簡潔凝練之間取得平衡,張小龍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面對“頭條們”給的壓力,這一次微信真的坐不住了

先是對於遊戲類小程序的開放,也是在遊戲市場的巨大紅利下,不得已鬆開了口徑。畢竟除了可以吸引各路玩家入坑,增加社群黏性和流量池的活躍度以外,諸如“跳一跳”這樣的小遊戲是植入廣告收取盈利的極佳機會。此外,藉由小程序的便捷直接,趁勢幹掉一波app,讓微信深入用戶的日常瑣碎。可以看到在用戶流量的爭奪上,微信雖然謹小慎微,卻也果斷地拒絕著落人一步。

面對“頭條們”給的壓力,這一次微信真的坐不住了

而今年以來今日頭條在各個領域的持續發力,以及以抖音、快手為首的短視頻的持續升溫,短視頻成為內容創業領域最熱門的話題。而用戶在微信公眾號上的短視頻消費體驗相對較差,短視頻這波福利微信幾乎完全錯過。

3短視頻狂歡,沉默太難

從改版後的推送頁面來看,新版縮短了用戶獲取多媒體資訊的路徑,用戶可直接在推送列表分辨出視頻、音頻或圖片內容,增加不同內容形式的辨識度。讓視頻、音頻的輸出有了更直觀的通道,從而保證精準送達。

誠然,並非所有的用戶都有意願加入短視頻的狂歡與聒噪中,而留守在強圖文屬性的微信派,始終只是不輕易為潮流所動容的少數團體。在2018年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曾公開表示,微信訂閱號不會做信息流,只會逐步改善閱讀效率和體驗,“訂閱號只是大家訂閱的一個集合,我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去改善一個用戶對於訂閱的所有東西的閱讀效率,對用戶訂閱的東西怎麼樣才能找到它,找到重點,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

從目前更有內容標識的改版來看,的確是從“改善閱讀效率”出發,而投入實踐應用後的效果如何,還有待內容創作者和用戶的反饋。

也許,拋開流量變現的績效壓力和資本需求,不被流行所裹挾,去拋開商業的束縛,完成心中的圖樣,只能是一個產品設計師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從“朋友圈精選”到小程序版小遊戲,再到“朋友留言”直至昨天的直觀化推送,在頭條的步步緊逼下,背靠騰訊這棵大樹的微信也坐不住了,放棄著一些商務化、私密化的準則,把握著全民狂歡中一波又一波的熱度。曾經的微信因其“靜音模式”實力圈粉不打折扣,而如今,我們擔憂著它不再是那個維繫用戶個人空間的守護者,卻也暗暗期待著流量為王的時代,微信能用自己的方式來一個漂亮的迴旋扣——用戶龐大活躍卻仍恬淡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