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中国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内地影视界老戏骨大多出于话剧舞台,男演员尤其极一时之胜,以生年而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人朱旭、郑榕、王冰、苏民、英若诚、蓝天野、焦晃、许还山、马精武、修宗迪、杨在葆、王铁成、戈治均、郑天庸……诸位老前辈德艺双馨,功力深湛;四十年代生人则有李保田、鲍国安、王庆祥、王学圻等大牛;五十年代生人则更是群星璀璨,蔚为壮观(随手拾掇,挂一漏万):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李幼斌、孙淳、张国立、马少骅、陶泽如、葛优、刘佩琦、张志坚、濮存昕、张丰毅、李诚儒(排名不分先后)……可称是中国中年男演员的中流砥柱。另,王志文、姜文两位虽是六十年代生人,但其演艺生涯与二陈等人同期,也可算“演艺史”意义上的五十年代人。以下以“五十年代男演员”(“五十年代男演员”主要成就领域为电视剧,仅姜文、葛优两位主攻电影,故姜、葛不参与讨论)为界域,戏排一个“天下五绝”。

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东邪陈道明

五绝之中,最“文”者为桃花岛主;一般认为,中国演员中最“文化人”的,是陈道明(尽管就个人了解,陈道明读书以西方经典为主,就中国古代文史而言,他未必有唐国强造诣深)。

五绝之中,骨子里最忠孝节义的,不是其他,正是外表非汤武薄周孔的黄药师,盖其人鄙薄世人以礼法为表欺世盗名,故特以非圣无法之面目示人,观其痛呼狂歌,哭笑由心,其实骨子里正是嵇康阮籍一类魏晋风骨之真人物(论者每以洪七公为儒家入世之侠,实则《道德经》有“圣人为腹不为目”,九指神丐其“儒表道骨”者欤?又论者每以黄药师为道家者流,实则其人自小以仁民爱国教女,郭靖之忠义气节,泰半受之蓉儿,是则桃花岛主殆“道表儒骨”者耶?《射雕英雄传》最末一回,当蒙古军兵临城下之际,洪七公一身隐去,神龙不见首尾,黄药师则嘱爱婿守城抗蒙,“朝廷纵有封赏,理也莫理”——观此,黄岛主真“身在草泽,胸怀家国”者也!);陈道明多被世人误读为一“葛爷”,其不配合之真性情与姜文、王志文合列媒体最怵三位大爷,但其实他不过是厌烦被俗人纠葛利用懒与周旋罢了,其内心“三观”再端正不过——君不见,时下微博微信上各种真真假假冠他名下的鸡汤人生哲理段子,君不见,他在《一年级》教学生以正确的表演理念、在《传承者》怒斥一帮青年团评委对传统文化没有敬畏诚恳平恕之心,君不见,他在两会期间屡次疾呼影视界文艺圈需有文化责任、文化自觉……各种正能量啊!

五绝之中,黄老邪最为博擅众绝,武学而外,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算数兵略……无不精擅,允为当世第一大家。陈道明文体特长虽必不及黄岛主之深,然单论一个“广”字,或亦不遑多让(按,陈道明所演人物角色中,论兴趣广泛,似唯《二马》中马则仁马先生,与演员本尊可堪一战:但看他养鸟儿是抖空竹,嗑瓜子儿是吞糕点,滚铁环是画竹子,哼京戏是*河蟹*……北京城游手好闲没落子弟拿手的玩意儿,大概也就抽大烟逛窑子他不在行吧?):陈于运动则有高球篮球足球麻将(好吧麻将也算,他得过麻将比赛冠军这事儿您知道不:1998年首届钓鱼台国宾馆麻将名人赛冠军。又按,演员李琳说:“他(李雪健)的第一个缺点是特爱打麻将,作为‘麻坛高手’常常把大家的钱都卷走,时间一长大家都怕了。于是他只好无奈地吆喝‘一缺三呀,一缺三!’。第二个缺点就是好喝两口,现在因为身体状况改掉了。”——不知道李雪健老师跟陈道明老师的麻将,谁更厉害~),于书画则双擅,于音乐则众乐咸长,譬如“用乐器为道具”于影视演出中,粗略统计,则有钢琴(《我的1919》、《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归来》),有二胡(《沙家浜》),有口琴(《一地鸡毛》),有手风琴(《黑洞》),有洞箫(《绍兴师爷》),有横笛(《大汉天子》)……陈道明“用乐器为道具”自非“炫技”,而是为表现特定人物的特有气质的一记妙手。如《绍兴师爷》中方敬斋的洞箫:“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方敬斋,倚人作幕,孤苦落寞,最贴心的知己就是那一枝洞箫。竹林边,流水旁,风日里,他往往吹箫。箫声里既有仕途不通年华空老的不甘,也有功业未立家室何成的伤情。他让出心爱女子秀梅,在秀梅与董瑞新婚之际,独处斗室独吹洞箫。王褒《洞箫赋》:“知音者乐而悲之……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马融《长笛赋》:“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如果说横笛声悠远清旷,状似“流水飞鸿”,适可发东方朔高士逸气(《大汉天子》);那么,洞箫音孤寂低沉,令人“怆然抆泪”,正为表方敬斋穷士心音。陈道明说:“(给所演角色)加点色,人物就丰富些。那部《北京人在纽约》,我就想过,王起明(按:后来陈道明因故退出剧组,没演此角色。姜文入组接演)最初就得让他吹小号、长号或是黑管什么的,气质可以粗犷些,不该是拉提琴的。在乐队里,搞什么乐器,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质,这是很细微可又很明显的区别,可是不该忽视。”(1995年《上海人在东京》片场专访陈道明《我是半瓶子醋晃荡》)蒋雯丽曾评她搭档过的男演员:陈道明“清雅”、“精致”——精致,即是细腻,功夫下在纤毫之分。最见这纤毫之分的,就还以《绍兴师爷》之洞箫、《大汉天下》之横笛而论:《绍兴师爷》里,方敬斋让出心爱女子秀梅,在秀梅与董瑞新婚之际,独处斗室独吹洞箫;《大汉天子》里,30集,东方朔让出心爱女子念奴娇(为了天下,为了朝局,东方朔要念奴娇耐心等他;念奴娇祭出“倒逼机制”,我不求一世,只求一时,今夜你要么娶我,要么明朝我嫁给皇帝),在念奴娇与皇帝新婚之际,独处斗室独吹横笛。——同一类似情节同一匠心处理,然而还是有细微之不同,这正是: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妙哉!陈氏之手眼!(ps,陈道明在《传承者》节目里透露,当初演《大汉天子》东方朔时,他为角色设计的道具本来是七弦琴,为此还专门学过,因为档期比较近,没来得及学好,才作罢改为横笛的。但东方朔的道具改为横笛,却“意外”地增多了两个妙处:一是和念奴娇弹琴合奏,就类似令狐冲任盈盈“琴箫合奏”,心音相知,心意相通;二是横笛有“变体”——叶笛,剧中东方朔与念奴娇归隐成亲后,东方教夫人以叶为笛,也能吹奏出好听的音调,这样,在东方为天下苍生不得不重出江湖远离家后,剧里就有这边厢念奴娇吹叶笛、那边厢东方朔吹横笛的“蒙太奇”画面切换(36集),不言一语、已得风流——东方和夫人是如何的天涯相望,寄念在心~。正是:一轮明月,两地相思;盼君无恙,安然早归~。最妙的妙用是:东方朔拒不附逆,助淮南王刘安称兵作乱,被刘安软禁;念奴娇念夫心切,来淮南寻夫君;军卫森严,消息隔绝,念奴娇灵机一动,拾起一片绿叶吹起,清亮的笛声穿透而入,东方朔在屋内听得真切,他眉峰一凛,拿起横笛也吹了起来,夫妻二人以此为“密电”,通讯畅通啊~。)

然而黄药师之能稳坐“天下五绝”之东席,以上所述皆“加分项”而非基本盘,东邪靠的还是实打实的硬功夫;与其他四绝相比,陈道明粉丝众多,特别是女粉几乎实现了从师奶到少女的全频覆盖,以至于被人一说似乎便只是“文化、内涵、人品、气质、颜值”神马的存在,好像演技而论只是一个水货?此论之谬,亦已甚矣!关于陈道明的表演,最为大众熟知的一句谬论是“陈道明演谁都一个样”,事实上,还不须看“视帝”陈道明的主要成就领域——电视剧角色,单看他的18次电影演出,便可知陈道明真可谓是“百人百面”:

从正反角色看:正面有知青连长曹铁强、锄奸科长许志、外交官顾维钧,反面则有日本军官笠原萧、汉奸丁默邨,“无间道”则有卧底警察“沈澄”、国军*河蟹*方卧底阎锦文。

从高下阶层看:高层有蒋介石、秦始皇、同治帝、周瑜;中层有顾维钧、阎锦文、王德清(不是官员就是军官);底层人物则最多,陆焉识为劳改教授、旭为画家、满天红为皮影艺人、乌长安为八旗子弟、许志为小科长、曹铁强为小连长……

从性格差异看:曹铁强、许志正气,鬼子军官笠原萧有人情味人性化不脸谱化,乌长安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同治帝猥琐好色,汉奸丁默邨阴狠险毒,皮影艺人满天红豪爽大胆正义有趣,外交官顾维钧儒雅正气,秦始皇霸气,画家旭深沉真情,阎锦文酷帅,华定邦神叨叨寻求心理救赎,王德清父爱如山悲情慈父,蒋介石外忧内患心焦神疲,陆焉识儒雅温厚人性光辉……

——可以掷地有声地说:演员陈道明真可谓是“对得起这个职业”,“演一个是一个”,他的演出很好地做到了各具其面而颇具深度。

除上所述,我这里特为要提及的一点是,陈道明与李雪健、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四绝,乃或其他大多数演员不同的是,他是一“表达型”的演员,他的演出兼顾了角色塑造和自我表达。

盖陈之为演员,与其他名角如李雪健先生等人不同,其他好演员之好,在于按照导演编剧指令完成得好,如李之老好人宋大成、黑老大冯敬尧、病态暴戾之秦王、耿耿孤怀之宋江。陈之好,在于他在完成人物塑造(如冷酸之方鸿渐、贵重之八贤王、庸懦之陈一平)之外,复有自身文人风骨的强烈灌注、人文精神的一贯表达:方鸿渐别唐晓芙,在钱先生笔下不免萎弱,陈道明演去,自有不为外力所夺之傲然;八贤王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哪怕在刑场临刑前帘帷四垂空无一人之际,都不肯为自己的傲骨流下一滴泪,却为自己伤了朋友(包拯)的心、“利用朋友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那么轻易地流下一行泪;陈一平那么庸懦,也只在作案后哭了那么一次,自那以后,即便到疯,他也没再流一滴泪。我之写陈,最深处,就是要把陈道明潜藏于他那些或伟岸或卑微或高位或庸凡的芸芸众生骨子里那一根不变的傲骨打磨出来,让观众看到他傲然不屈的熠熠闪光。

苏诗有句: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原来,苏轼作画,何尝是为画,不过借以画出自己高傲不屈之个性风骨。愚意,陈道明演戏,何尝是演戏,不过借以表达自身高傲不屈之个性风骨。“森然欲作不可回”,苏轼在中国画史中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不妨说,陈道明在中国演艺界中是“文人戏”的开创者。这个“文人戏”不是指演文人,而是他基本上所有的演出都贯注了一个真正文人的风骨与傲然。哪怕庸懦胆小一身如藏如陈一平,还是有居然公然对测谎说不。这是陈道明演出最令人啧啧称叹之处。这根傲骨是陈道明和他的角色最深入腠理的灵魂底色。海明威:“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老人与海》)陈道明说他最欣赏的人物是《白鹿原》中那个哪怕打折了还是挺着腰杆的白嘉轩。又,苏诗: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愚意演艺亦然。演一个人物就只是这个人物(大众普通视角下这类人物“应该是”的样子),可以说是一个好演员,但未必称得上是一个“艺术家”。《冬至》里,陈道明演陈一平,如果只是演一个庸懦胆小的普通人的转变,其实也不过如此——或者说,这样的演出,哪个演员都可,何必陈道明?陈道明演,这个人物最后就透出陈道明的独有理解和思考,陈道明的独有底色和风骨,他有他作案后只那一次流泪的孤傲,他有他内心深处的目无余子,他有他深夜旷野魔笛里浩淼深藏的魔念——这是专属无他的,这才是“陈”一平,塑造人物到此境界才真能称“艺术”。这是陈道明入骨沁髓的味道。

西毒王志文

西毒欧阳锋工于用毒,心术也毒,王志文曾演过《黑冰》中毒枭郭小鹏,故戏称之“西毒”,非谓王志文心机亦毒也。欧阳锋内功深厚,王志文演戏亦然。与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张国立比,四人皆五零后,唯王志文一人六零后;但其虽年少十岁,演艺功力之深厚,殊不逊于侪辈也。尝有戏言:“陈道明老而返童,王志文少年老成。”王早年演《无悔追踪》、《吴敬梓》,以一青年而演老年之冯静波、吴敬梓,炉火老道,感人至深,毫无违和不适之感,可谓少年看老功力老成。

陈道明与王志文可谓是中国最具文人气质的两位男演员,王在《南行记》演青年艾芜,可比陈道明之演方鸿渐。《过把瘾》风靡一时,方言成为雅痞青年风尚。王戏路多变,硬汉形象有《刑警本色》肖文,军人形象有《DA师》师长龙凯峰,黑帮形象有《黑冰》郭小鹏,汉奸形象有《风声》王田香,哲人形象有《天道》丁元英,正派形象有《国家干部》夏中民……

陈凯歌曾有言:“我眼里最会演戏的演员是王志文。王志文演戏,在豪放的同时可以自如地捕捉各种细腻的感受。”——笔者很赞同陈导此言,王在陈导影片《荆轲刺秦王》中嫪毐,阴柔魅惑狠毒神经质,那句“不杀我的门客!我就降!”配以阴魅之笑断句念字可谓韵味无穷。王以北影毕业而在中戏教台词,其台词功力岂容小觑?更难得有一把沉厚磁性的好嗓子。

就我个人而言,最爱的是他这两个演出:一是电视剧版《手机》中严守一,王志文把严守一的疲惫和纠葛演得太传神,就如《倚天屠龙记》里俞莲舟以双手柔劲化去霹雳雷火弹无坚不摧的烈劲——功力之纯,无以复加。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二是陈凯歌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江老师,外表邋遢市井,内在傲然不屈,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唯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传神塑造真正的艺术家吧。

(愚另有一文比较王志文与陈道明表演,此处谈王从略。)

南帝陈宝国

陈宝国赵奎娥伉俪情深,向为影视界模范夫妇;这一点,自与后宫不幸的南帝段智兴段皇爷迥不相侔。取一“帝”字,乃指单就获奖而论,陈宝国实可谓中国内地电视剧男演员的NO.1——金鹰奖视帝两次,飞天奖视帝三次(此外,还有一届最佳男配角、一届杰出贡献艺术家,加上三次最佳男主角,陈宝国共获飞天奖五次),白玉兰奖视帝一次……

另外,在中国中年演技派男演员里,陈宝国出演帝王类角色,数量上可能仅次于唐国强;且质量也高,霸气睥睨的汉武帝,懦弱无能的唐高宗,隐忍坚毅的越王勾践,以及堪称神级演出的看似神叨叨、实则都了然的嘉靖帝,个个入骨而不相同——其为南“帝”,正其然也!

与王志文(《过把瘾》中演方言)一样,陈宝国也是以“偶像派”出道,1982年在《赤橙黄绿青蓝紫》剧中饰演叛逆青年刘思佳一角,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青春偶像。类似王志文,陈宝国也以角色多变著称,正气凛然类有《公安局长》、《钢铁年代》、《北洋水师》、“无敌”系列,老奸巨猾有《红岩》徐鹏飞,质朴狡黠有《老农民》……以及上述几个角色各异很有深度的帝王角色。

陈宝国是北京人,塑造京味儿人物尤其是一绝,《小井胡同》查六爷、《大宅门》白景琦、《茶馆》王利发可称“三个代表”,尤其是前二者,查六爷和白七爷,放在整个中国京味儿电视剧里、甚至整个史诗电视剧史里,都堪称顶尖神作。

在我看来,陈宝国最不可及的演出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帝,毫不夸张的说,每一根头发丝儿,每一丝纹路的颤动,每一下指尖的敲动,都在传达无尽的戏味……

在内地影视界,陈宝国与陈道明并称“二陈”,可谓一时瑜亮、并世曹刘,二人在表演上应该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本质是动作”一语:陈宝国初出道时,已有神级演出——《神鞭》中玻璃花,玻璃花的跛脚、瞎眼、挖耳朵、玩扇子、嗅鼻烟壶等动作细节,背后是演员陈宝国的“戏痴”级深度用心。

ps:个人以为,陈道明演艺史上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在任何一部历史剧/古装剧神作里出演过。譬如唐国强有《三国演义》诸葛亮、《雍正王朝》雍正,陈宝国有《大明王朝1566》嘉靖,李雪健有《水浒传》宋江。就“二陈”而言,陈道明遇到剧本的“运气”实在不如陈宝国。《康熙王朝》、《卧薪尝胆》、《楚汉传奇》的剧本基础都不好,这几个剧如果不是陈道明自己深入创作修改剧本,角色演出来根本立不起来,可以说是人保了戏;但人毕竟离不了戏,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再牛掰的演员也无法独剧本而外唯善其角色,陈道明的康熙和刘邦是优秀演出,但受累于剧本,实在不及陈宝国的嘉靖。

说起来陈宝国算是“剧本运”最好的了,他参演的史诗级群戏最多,平民史诗《小井胡同》,家族史诗《大宅门》,历史政治史诗《大明王朝1566》……而且陈宝国在这几部史诗大剧里的演出都堪称“戏魂”,压得住殿堂,查六爷,白七爷,嘉靖帝都神级!

北丐张国立

张国立集影视制作、编、导、演于一身,大大的有钱,个人身家岂“老叫花子”九指神丐可及?然洪七公表为北丐、里为北侠,名为北丐、实为北侠——江湖上一言九鼎,说话最有分量和号召力的,非他老人家莫属——这一点甚至为南帝一灯大师所认可。张国立与成龙被广大网友戏谑为“哥俩不像儿子像”,除了儿子像外,二人还有一点——江湖地位像。如果说江湖地位与号召力,香港成龙称大哥,内地就是张国立。

但张能跻身“天下五绝”,靠的又绝非是江湖地位和号召力,而是实打实的演技。张最为广大市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形象是《康熙微服私访记》系列的康熙、《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的纪昀、《宰相刘罗锅》的乾隆,他在这些剧中表演松弛诙谐,自成一格;但这绝非他演技的全部,甚至不能说是他演技的主要表现。

张国立老辣深湛的表演至少要提如下两个戏份不多的“惊鸿一瞥”:《建国大业》中蒋,给我非常惊艳的感受,看前绝对没想到他这个略嫌臃肿的老蒋能那么末路悲凉、传神入味;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中成昆,狠辣奸诈,那个坏味儿可谓刻进了骨子里,在金庸剧配角中似唯李立群版朱元璋可堪一战。

与陈宝国演《老农民》类似,张国立的老农民也很有看头,《一九四二》中老东家,可谓全片戏根人物,状苦难时代典型中国农民之悲情沧桑如在目前。如果说陈道明的表演特质是隐忍内敛;张国立的表演特质就是苦难坚韧,譬如换一个人演老东家,也能演出那苦难之味,但很难出来那在浓黑绝望中抗巨大重压的带泪还要强作希望的坚忍坚韧。好演员一定是将自身不可替代的表演特质融入人物塑造的。张国立的表演“个性”略不突出,但他确有表演特质。

Ps,这里多说几句张国立演的“老东家”——

斯坦尼理论在“由内而外”外,同样强调“由外而内”,即通过形体动作的逻辑与顺序去找到情感的逻辑与顺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一书中写道:“真实刺激了情感,情感又唤起了创作直觉……它使我找到了一条通向演员心灵——从外部到内部,从身体到心灵,从体现到体验,从形式到内容的路。”厦门大学教授陈世雄在所著《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2版)一书中写道(p33-34):关于动作的内心依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十分强调。在谈到体验过程的重要性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在演员的创作中,“每一个步伐,每一种活动和动作都应该由我们的情感赋予生命并使其具有内心依据。任何没有被它体验过的东西都是死的,都会损害演员的工作。”他指出,激情和体验就像电一样,是稍纵即逝的,然而,假如它们以相应的形体动作固定下来,就会被那些有能力在必要的时刻唤起它们的演员们所掌握、所控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常说,你们要学会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在舞台上正确地行动,这样你们就会成为合格的演员。只有当内心动作、形体动作都具有逻辑性与连贯性,才会带来真实性和可信性。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议演员在着手体现内在的心理真实之前,首先要找到形体动作的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确信,只要演员在舞台上感受到形体动作的真实,他的感情就会因此而被激活起来。

——斯氏“只要演员在舞台上感受到形体动作的真实,他的感情就会因此而被激活起来”这一理论,不知跟瑜伽的影响有无关联?瑜伽是通过身体的延展,达到由外而内、“由形到神”、“由身到心”、塑造合一身心的修炼目的的。焦菊隐和于是之也有类似观点,他们认为,必须抓住角色特有动作,反复地练,练得极其熟练,练到几乎成为演员自己举手投足的自然习惯,然后再从内在体验出发,就会自然而然“流出来”那个特色动作。这就是所谓“用外部动作刺激内心情感”。

除了帮助演员更好表达人物(表达演员已“认识”的那一部分人物)外,“用外部动作刺激内心情感”,还能帮助演员更好认识人物(发现演员未“认识”的那一部分人物)。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张国立在演《一九四二》中“老东家”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是硬生生的饥饿,把自己饿到一定程度,然后内心自然就“生长”出一些东西:

比如就根本没话少话了,张国立说“拍《一九四二》我发现我们电影中写的台词太多了,因为一个饥饿的人是不愿意说话的,他没有力气了,所以我跟刘震云讲,我说震云台词太多了,我没劲。震云说,哎呦,叔,这是我的错,我是吃饱了写的,我现在马上改,你说哪个字,你只想蹦哪几个字我就给你改。”

张国立还说“我最大的这个变化就是在我拍这个戏的感觉过程中,我觉得一个人比如说,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他是没有尊严的,这是我那个时候在走的路上悟出来的。我过去不知道,我过去会觉得说,饿一顿你就变节,我后来发现这是没有尊严的一件事。拍《一九四二》的时候,有一天演那群众演员,他走到我身边过去的时候,他可能刚吃完一个烤玉米,我闻到了玉米的香味的时候,我居然跟他就是下意识就跟他走,就想去要你知道吗?就是我突然觉得这一切,就是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我都觉得可以理解了。”张国立“发现”了所演人物的“崭新”部分:饿得要死的人跟着手里有食儿的人就走了,根本不管这人是谁,几乎不受理性控制,只是下意识地跟着走,所以从这个角度就更理解灾民(部分灾民)跟着日本人走帮着日本人打国军。

——“饥饿”,硬生生饿坏演员自己,就是“外部动作”,演员张国立体会到的“没啥话、跟着走”这两点,属于特别真切细腻的“内心情感”,这个就是“饿坏自己”这个“外部动作”刺激出来的。

张国立演得最多、也最传神、艺术成就最高的,则是他那些平民类角色。如果说陈道明演知识分子是一绝不作第二人想,张国立则堪称平民剧“视帝”。(ps:张国立和陈道明有点隔空pk的意思,话说陈道明演了张国立角色的电视剧版(《手机》之费墨),张国立又演了陈道明角色的电视剧版(《唐山大地震》之王德清),好玩。)《金婚》、《大生活》、《五月槐花香》、《我这一辈子》等剧中,张国立用松弛入微的表演,赋予了他的平民人物或幽默或憋屈的特质,憋屈的是生活,幽默的是人生,憋屈的是强加给我们的生活,幽默的是我们可以过成的人生,百味滋生,尽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与陈宝国(《小井胡同》、《大宅门》、《茶馆》)一样,张国立也贡献了几部优秀京味儿剧作:《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琉璃厂传奇》(个人最爱《五月槐花香》,张国立而外,张铁林在其中的表演也是绝了)。

中神通李雪健

闲来无事搜大嘴姚的微博,发现大姚姚最爱的男演员是雪健老师,一阵小激动(看来青年演员并不都是草包,还是有识货的)。在我看来,去年以“带头大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身份被大大召见中南海共商文艺界国是的雪健老师,其影视界地位绝非仅由清廉正气的好党员好干部焦裕禄、杨善洲奠定;他的表演特质如果用一个字状拟,那就是——魔。

李雪健“初出茅庐第一功”,是在话剧《913事件》里演林彪,《戏剧电影报》1981年2月第八版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对李雪健的表演做了精彩的评点。文章说,演林彪首先要像,李雪健下了很大的功夫,林彪是秃顶,他早早就剃了个光头,林彪脸形尖瘦,他就减膳节食,把自己饿瘦了二十多斤,他反复听林彪的讲话录音,看纪录影片,揣摩照片。李雪健还抓住了林彪的一个习惯动作玩火柴,围绕手中的一盒火柴,设计了一系列动作,酝酿阴谋的时候缓缓划着火柴,凝视着火焰,仿佛看见他点起的罪恶之火已经烧遍全国。布置要把老帅们一个个整倒的时候,他声调生涩缓慢,但是人们从他手中火柴梗一根一根折断的动作,不难看出他内心的仇恨与恐惧。一个活脱脱的林彪出现在舞台上了。据说当时有人评论说,这小子要往天安门上一站,非吓死几个人不可。——前文提到,在电影《神鞭》中用跛脚、瞎眼、挖耳朵等动作细节传神塑造玻璃花的陈宝国可称践行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本质是动作”这一名言的典范,这里李雪健巧用道具和动作细节传神林彪,同样堪称“动作”表演经典范例。

但李雪健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角色,则不是101,而是这两类:一是清官模范,焦裕禄、杨善洲演得入骨的好(个人感觉雪健老师一叉腰,老书记的味儿就全出来了,中国这么多演员演了这么多清官,观众提起来,头一个竖大拇指的还是李老师版焦裕禄、杨善洲),以致被中纪委请来拍廉政宣教片地铁里天天放;二是如张国立一样的平民类角色:《渴望》中老好人宋大成,《搭错车》中哑巴父亲,老实巴交质朴深厚,莫不演得令人落泪。

但我认为最能体现李雪健“入魔”般的神演技的,还是他的两个古装演出:央视《水浒传》中宋江,陈凯歌电影《荆轲刺秦王》中嬴政。

宋江:“动作大师”李雪健用双手背后、身板挺直的小碎步为文墨小吏宋江画形传神,金銮殿上屁股高高撅起的一跪叩首山呼万岁是为《水浒》全剧最经典一幕(按此动作揆诸原著,“扬尘舞蹈,山呼万岁”,还算不得夸张,甚且是收敛了)。在忠义堂正与宿太尉愉快地晤谈受招安事宜,听闻被气得卧床的林冲快不行了,内心深怀愧疚的宋大哥赶到屋内,却没有按常理出牌一下扑到林冲身前,而是一霎时被抽去筋骨一般全身瘫软在地,身边卢俊义吴用等兄弟忙扶着,宋大哥已说不出话,他拼命说话却只有朝着林冲喉头涌动嘴唇嗫嚅两个只感其气不闻其声的音“兄……弟……”扶不起来,扶个半起,被抽去筋骨的宋江双臂如极度虚弱无力的人洑水,绝望无力徒然无助的上下扑棱,要往前抓,可是又能抓住什么呢,能抓回被勾魂使者正往门外勾的林冲兄弟吗。不能。所以他嗫嚅出几个更轻飘无力虚弱已极的音:“林……冲……兄……弟……”,深深的伤痛和更深的愧疚已然将他击垮,他收回伸出的颤抖无骨的骨节凸棱的手,埋头低泣,拱手作揖……“兄……弟……”

秦王:李雪健的秦王嬴政是我迄今为止在影视剧里见过的对秦始皇最卓越的塑造,《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李雪健版嬴政有围着口大锅用大木勺往里搅,一边喉咙里发过吭哧吭哧“豺声”的戏。演嬴政,没有把这种“禽兽”(这里没有贬义,也不是通常说那意思)味儿演出来,那就是演得不到位。李雪健版嬴政还有赤足张臂在大殿上如孩童一般奔来奔去的“赤婴”般的感觉。这点真可谓把骨子里的油髓都榨出来了。《荆轲刺秦王》一片对先秦时美学风尚抓得极准,原始粗粝不尚矫饰的血性族风,需要演员真性情的大哭大笑,残酷征伐杀戮之下对自然人性的扭曲挤压,需要演员凸显情感剧烈冲突的话剧化表演和“神经质”表演。由此切入方能把握影片及演员表演特别是李雪健表演之真髓。

遗憾的是,天不佑善人,雪健老师在2000年遭逢鼻咽癌;不幸之大幸,手术痊愈;但自那以后,雪健老师精气神大减,嗓音也遗憾地“其变愈薄”了,塑造角色似再无宋江和嬴政的高度了。虽然如此,大匠运作,必有可观,我特别欣赏他的冯敬尧(黄晓明、孙俪版《新上海滩》),这个老大颠覆了我印象里上海滩黑老大的感觉,他与陈道明《黑洞》、王志文《黑冰》中有点相同,都是用情深至(郭小鹏事母至孝,聂明宇怜爱妹妹,冯敬尧眷怀亡妻);有点不同,那就是聂明宇阴郁,郭小鹏嚣狂,而这个冯先生基本上是视天下如无物,眼角嘴角都不屑得把许文强丁力等后生小辈挂一挂的,在我看去素有好评的冯小刚的杜月笙在他面前也秒秒钟弱爆啊……

但李老师嗓音本不如他人譬如王志文张涵予浑厚,又有个鼻咽癌手术的缘故,现在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原声基本不能听,譬如最近《少帅》里张作霖……天意往往作成憾事,惜哉。魏武有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雪健老师“大难不死”,复出拍戏勤奋如昔,其演艺功力,或有人能及,其壮心壮志,更有何人可及!或更作一理解:雪健老师复出拍戏,岂止勤奋如昔,直是勤奋胜昔,其心中遮莫不无一段“追回荒掉的岁月”的“补工”心理?唏嘘,艺术家宝爱艺术之心,诚可敬也,亦可叹也。——以李雪健老师为演艺界中神通重阳真人,读者其许我乎?

2016年1月18日写毕于成都

【补一】陈宝国、李雪健、陈道明

陈宝国和李雪健近些年来的追求有点类似:一是专注于电视剧,二是尝试题材多样化,算是卯足劲儿要在电视剧表演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陈宝国曾在采访中说,他就是想把中国各个阶层演完,比如“无敌”系列是军人,《钢铁年代》是产业工人,《茶馆》是小老板,《老农民》当然就是老农民。他有意识地要追求百人百面的戏路宽度。李雪健在电影《一九四二》、《建党伟业》、《山楂树之恋》、《道士下山》等中都算是友情支援,他的主要领域也还是电视剧,《少帅》之张作霖算是还原度比较高的了,角色塑造也有力度;《为了一句话》(原著是刘震云获得茅奖的《一句顶一万句》)演喜感的韩县长;《嘿,老头》演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父亲,戏路多变,古今皆宜。这两位历史地位已经很高了,还能孜孜不倦有此艺术追求,我很欣赏。

陈道明的情况又不一样。他似乎不像陈宝国和李雪健这样有意识地要怎样规划、步步(部部^_^)构建自己的表演领域整体版图。他接戏不怎么有计划性的。他这个人就是完全随意凭感觉的。(陈道明:“我喜欢自由自在,在不妨碍和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我心中要自在。拍戏是不自在的,要受各个方面的约束,所以我经常拍完一部戏,歇一年到两年。我不接戏拍不是我要积蓄文化能量之类的,没有那么高尚,我就是想自在。按理说应该玩命地往前走,尤其是所谓生命最成熟的时候。”——摘自2010年《南方周末》对话陈道明《我原来就是不往人群里走的人》)这个就似乎能理解他为啥历史剧古装剧接了些烂本子——好戏可能递过来,赶上他不想拍戏,就错过了;赶上他想主动拍一个题材,譬如楚汉,又没个好本子,只有自己当半个编剧,从开拍到最后一直跟进。陈宝国、唐国强拍戏都在100部以上,陈道明只有他们的一半还不到,就50部。说句不大恰当的,就算瞎猫撞死耗子,陈宝国遇到好本子的几率也是陈道明的两倍啊。我们再分析陈道明:我认为他30多年来遇到的最好的本子就是刘震云原作、宋方金编剧的《手机》,但一开始他死活不愿意演,剧组给他开了三天的会,他才就范。所以这是一个意外。《楚汉传奇》是他一直想搞的。他研究刘邦很多年了。直到遇到高希希,才把投资搞来,团队平台搭建起来。但高希希显然是个水货,剧本质量原作王培公写得差,陈道明的御用编剧汪海林也是个水货,改得也不行,所以这个剧基本上又废了(唯一看得下去的当然还是费力撑着的陈道明,我还给他这个演出写过10万字的表演评析呢)。——所以很吊诡,一方面是人家死命找他演,他不演,演出来却效果很好;一方面是他心心念念要演一个角色,却死活碰不到好本子好导演,最后剧集总体杯具。叹。陈道明跟陈宝国李雪健不一样,他不是纯追求戏路要宽的演员,就是说这个本子有利于我拓展戏路,我就演,不是的,陈道明是首先是我对这个东西感不感兴趣(如《广州日报专访陈道明:确认开拍张艺谋新片》(2013年9月11日)载:广州日报:“您的作品几乎每部都有很高水准,怎么挑选角色?”陈道明:“第一挑自己喜欢的,第二自己能演的。以前会有因为关系、金钱、情感被‘绑架’的时候,现在不会了。现在我到了想干又能干的年纪,以前有的是能干但不想干,有的是想干但不能干,现在可以选择自己既想干又能干的事情了。”),这是第一位的,我不感兴趣,你就是刘震云的再精良不过的本子,你就是再怎么能让我“拓宽戏路”,我不想演就是不想演,反之,我想演一个人物,哪怕本子再烂,我咬咬牙也就忍了,管他呢,管我自己过瘾是第一位的(《一代宗师》里勇哥赠叶问的金句:“管他什么宗师不宗师的,‘追风赶月别留情’哦。”)。陈道明是这么一人。

陈道明迄今为止市场口碑最好的电影演出是《我的1919》、《唐山大地震》、《归来》。《我的1919》是政治任务,当时的广电总局副局长、管电影的赵实“钦点”他来演,《唐山大地震》属于给冯小刚帮忙,陈道明真正跟导演一拍即合、在“文化追求”上彼此同调的,就是《归来》,属于一个想回归文艺片文化片的导演与一个一直不失其文化追求文艺情怀的演员的两情相悦。——综上,陈道明拍戏的规律性啊、规划性啊、计划性啊基本不成系统。照他自己的话说,他一直是被动地往前走。当然,他个人的底子厚,接了一个戏又愿意深钻,所以客观来说,他拍戏的质量产出比是相当高的,可以这么说,他拍的这50部作品,其各具其面而很有深度的角色数量,并不比拍戏总量在100部以上的陈宝国、唐国强少——比之一般演员,那就更胜出了。《抱朴子 外篇》载朱淮南尝言:二陆(陆机陆云)“一手之中,不无利钝。方之他人,若江汉之与潢污。”优秀演员如陈道明各个演出亦自有高下,此正“一手之中,不无利钝”,但总体看,视诸凡庸演员的大路货演出,正乃“若江汉之与潢污”。

至于陈宝国和李雪健到现在依旧努力追求的百人百面,也就是尽量拓展角色类型戏路宽度,陈道明可能更多是“我不想”(比如角色真正需要他也能放下身段撒泼打滚耍赖傲娇随地撒尿——刘邦)。陈演过霸气的康熙、傲然的勾践,也演过庸懦的陈一平、敦圆的小林。他追求的东西更多是演的这个角色是不是符合他现在的价值观表达。譬如演《归来》陆焉识主要是为表达对他父亲(陈道明父亲陈宗宽,英文教授)那一代错被打成*河蟹*的知识分子的追念、表达他对“愈合历史留下的斑斑伤痕”这一价值观的礼赞。陈道明现而今更追求的是这个。刘勰有言:“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道明先生“相识遍天下,知音能几人”!叹!

【补二】唐国强、李幼斌

不少朋友提议唐国强老师跻身“天下五绝”。个人看法:唐老师的诸葛亮、雍正、《长征》中毛都是神级演出,特别是诸葛,差不多已是六小龄童猴哥的存在。唐老师演艺功力之深厚毫无问题。

论角色经典程度,自然诸葛第一,从初出茅庐的意气风发丰神飘逸,到中年用兵的挥洒沉稳笃定凝重,到老年悲情之汉室难复秋风五丈原,无不丝丝入扣神魂合一,大段台词戏表演如“老三段”舌战群儒、骂王朗、斩马谡之经典毋庸赘言……可以这么说,诸葛亮就是唐国强,唐国强就是诸葛亮!雍正一角之心机深沉刚毅沉鹫心苦却世人难知,也是无敌的存在,唐国强之难得就是演诸葛之前大家不相信他能演诸葛,演完诸葛之后然后大家知道了除唐之外再无诸葛,唐之难得就是演了诸葛之后大家不相信他能演雍正,演完雍正之后然后大家知道了除唐之外再无雍正……至于唐之韶山,以影视两版《长征》中塑造最佳最成功(剧版又胜过影版)。个人拙见,从人物的丰富性和多棱侧面来看,唐塑造剧版《长征》中毛的耐咀嚼程度,比之诸葛和雍正还要更胜一筹(演员的功力是一方面,毛这一人物在长征时期性格、心理、气质的丰富多棱是另一方面,再加之编剧王朝柱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剧本——主客观兼有,内外合力,铸就经典)。

而且他演过《雪白血红》中知识分子;央视《水浒传》中苏轼惊鸿一瞥但东坡帽和大胡子都很赞,气质也儒雅文气;广义说来诸葛孔明更是大大的文人,所以他演文士其实也很有看头,戏路跨度也是有的,并不像有些人黑的只能演帝王和领导人。但他似乎缺乏比较经典的小人物角色。

另外有朋友提名李幼斌老师。个人很喜欢李幼斌老师的表演,特别推《闯关东》这部大剧的脊梁柱人物朱开山,为幼斌老师第一演出,几乎可说是已到登峰造极的至境了。沉稳内敛而又精悍刚烈。朱开山这个人物可以用开山和扛山来概括形容。开山就是这个山东汉子独闯关东,从被人活埋的土坑里撑起身来抖掉一肩的灰土,然后竟然对一圈人的目瞪口呆若无其事。扛山就是这个沉默坚毅厚重悍烈的汉子就凭这副脊梁,就撑得住天崩地陷。开山就是他为妻为儿为子孙能开出一片江山,扛山就是当巍峨如山的二儿子为国殒命崩摧如山之际,他哪怕默默流泪,哪怕佝偻了脊梁,他还是扛得了这剩水残山。

最后一集,爱子传武抗日阵亡,他当所有人哭后,一人走进灵堂,默默看着儿子,后默默走出来,一个人靠墙坐着,脸上还是那么沉重,表情未变神色未动,眼泪大滩大滩就淌下来了。这个泪淌得太是艺术了:脸上表情未变、也不出声,直流泪,符合朱开山的个性,他是一家之主,所有人倒下了哭开了,他不能;他也撑不住了,想找个依靠的,就只能是墙壁窝子;无声无息的流泪,是悲痛经过内心剧烈震荡又硬生生摁下平复下去又起来又摁下等诸般处理之后的一种流泻,而不再是撕心裂肺的嚎啕宣泄了,我想罗中立的“父亲”淌的必也是这泪,中国老一辈的父亲淌的必都是这泪;淌泪之淌,就体现在像黄河决堤那种量多面大,属于北方汉子的泪,不是一条线(如知识分子:陈道明之宋建平),也不是眼泪汪汪(如似水戏子:张国荣之程蝶衣),也不是老泪纵横(脸上沟壑满布,表情悲痛,情恸于中畅发于外:焦晃之汉景帝、李雪健之宋江)。然后朱开山用粗糙的大手掌抹干眼泪水,用手掌根部,在眼窝子抹,通红通红的。这个表演绝对是无声胜似雷霆的实力派殿堂级表演。每看《闯关东》至此,必流泪。

幼斌老师属于所谓“大器晚成”,而我这里提到的“五绝”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都是改革开放八九十年代就成名成腕,有著于众口的代表演出;三十多年演艺生涯各个时段皆有特色各异的代表作。所以幼斌老师实难替换任何一位下场……遗憾。还有一点,李幼斌和葛优一样,古装不行(而我们须知中国电视剧里历史剧/古装剧是一方重镇甚至最重镇),葛优的厉帝啊程婴啊在我看去都较为一般(甚至别扭)。所以我这里不排葛优和李幼斌,其实不全是因为我前边说的原因(葛优主攻电影,幼斌成名偏晚),乃是因为我这里排的“五绝”都有叫得响的古装剧/历史剧演出(五人中又以二陈一李古装演出成就最高,张、王次之),这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基本选项。

——“五绝”时代,稍逊一筹的是裘千仞,可谓“五绝之下、万人之上”。唐国强似“短”于小人物、李幼斌似“短”于古装戏,二位老师演艺功力绝不在五绝之下,唯以演艺成就之“不够全面”与五绝失之交臂,勉强论定,或即慈恩大师乎?

【补三】陈道明、冯远征

虎扑网友“Keroxx”发帖:

窃以为陈道明不如冯远征。

之前有朋友提到一个观点深表赞同。陈道明可大不可小。陈道明的角色塑造对人物要求较高。

而冯远征是真演什么就是什么,变态,娘娘腔,懦弱的小男人,绝不出戏,就广度而言,窃以为陈不如冯。

笔者荞麦花开作回答:

就总体表演成就而言,冯肯定是不及陈的;但也不至于如有朋友提到的霍利和科比、周琦和梅西的差距。冯、陈都是好演员,是有几十年演艺功力的,是有真功夫的,特别是对比时下的小鲜肉和毯星们。

每个演员都有局限性,冯演各种变态、娘娘腔、懦弱小人物是一绝(当然必须注意冯远征不仅仅能演这些,他也演过不少没那么“异态”的平常人物,如《钢铁年代》中炼钢工程师,《男媒婆》中土豪老板,《大明劫》中江湖游医……都可圈可点;且冯远征在德国进修过戏剧表演,专攻倡导“贫穷戏剧/质朴戏剧”的格罗托夫斯基表演学派,这让他相较于国内斯坦尼主流别具一格),他的气质禀赋近于此,但演有气场的霸气类人物,可能不好撑起来,很难想象出彩,而且迄今为止确实没见到过这方面的经典塑造,当然也可以说是演大人物一般来说找的都是一线男演员,没给冯机会,譬如雍正、毛找唐国强,汉武大帝找陈宝国,从市场来说,投资方找冯远征担纲霸气帝王主角有一定风险。

陈道明也有局限性,譬如演胡同串子肯定不如“道哥”刘桦,演农民肯定不如王小利(《乡村爱情》刘能),演东北老炮儿肯定不如李幼斌……但客观说来宽度也很够了,霸*河蟹*帝有康熙,痞*河蟹*帝有刘邦,草莽王爷有多尔衮,文贵王爷有八贤王,高人隐士有东方朔,酸硬师爷有绍兴师爷方敬斋,黑帮老大有聂明宇,神经质考古学家有华爷,民国知识分子有方鸿渐,当代知识分子有费墨,婚恋题材有宋建平,清末遗少有乌世保,废物好人有马则仁,悲情慈父有王德清,儒雅温厚有陆焉识,机智风趣有刘非,谐趣逗比有八王,阴柔妩媚有天启帝……几乎可以说是涵盖了古今高下各个阶层(除了农民工人等)——他的演出最高水准是两个小人物:《冬至》陈一平,《一地鸡毛》小林——这恰恰反驳了Keroxx所谓“陈道明可大不可小”这一观点。只是说由于个人气质因素,陈道明演的小人物也多是小知识分子小市民,不是农民工人,这也正常,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是真正的一人千面,都有局限,或多或少而已。

还需要强调的是陈道明并非不能涉猎所谓的“冯远征强项领域”:变态,女态。1.关于阴险变态,陈道明1989年演过沈好放导演的《樱花梦》,演的留日知识分子崔明义便是一“衣冠败类”(类似他后来主演的另一部留日题材剧《上海人在东京》中葛优演的衣冠禽兽邱明海);陈道明1995年出演电影《舞潮》(详参笔者《舞潮》专文),演的丁默邨便是一阴险汉奸(王志文与李幼斌联袂主演的电视剧《旗袍》(2011),王志文演的丁默群原型也是丁默邨)。2.关于阴柔女态,这是陈道明一直想尝试的范畴,他曾对《笑傲江湖》导演黄健中表示“你看我能不能演梅兰芳?”,黄还有意请陈道明演东方不败(后因档期原因未果,茅威涛出演此角),但陈道明演阴柔女态人物的愿望在电视剧《江山风雨情》中天启帝一角那里得到了“鸦片瘾发找到一包香烟的心理”似的补偿(详参笔者《江山风雨情》专文)。

另外网友“笨蛋蛋蛋”同学举了个例子,“就好比,两个人,一个数学单科90,其他全部不及格,另一个数学单科88,其他全部优秀,哪个厉害?”意思可能是冯远征就安嘉和一个90,类似六小龄童孙悟空,鲍国安曹操,唐国强诸葛亮……属于上限无敌吊打所有,而陈道明则大多数角色优秀,但峰值不及冯远征——果如是乎?论表演深度,我可以说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敢说超过陈道明在《黑洞》、《冬至》特别是《冬至》中对人物挖掘的深入地心,陈道明的功力表现在对人物内心心理变化和斗争的表达传达上,譬如《冬至》中陈一平如何从一个好人变为一个坏人,演员那种沉稳细腻的表演传达,绝对是单科90以上的存在啊!什么是峰值?峰值不止有上凸之峰,也有下凹之谷。张牙舞爪外在极度变形如安嘉和是峰值,声色不露内有深沟险壑如陈一平也是峰值。

——大众对“演员”陈道明有不少误读,主要是两类观点:

一类是认为陈演技不过尔尔,不过沾了颜值和气质的光,看着帅,还有文化人的气质,妇女之友啊有木有,这就是所谓女人缘,但这部分女性观众恕我直言是单纯的犯花痴的脑残粉,她们对表演这个东东是没什么概念的,也没多大兴趣(乃至有的人以为但凡颜值高的演员演技必不行,长得帅的一定不是实力派,所以她们不忘深沉地点点头,装作“不护犊子”的客观中正立场表示:“虽然我是陈道明资深粉丝,但我都认为他演技只能说一般,他胜在颜值高,气质好,有气场。”——有类似韦爵爷认为但凡不拍自己马屁的官儿都是有真本事的——此所谓特殊逻辑,吾辈观此论,真为“演员”陈道明叹!),她们对陈道明的喜爱是浮于表皮的,如果要找个类似现象,就类似现在师奶们文青女们对吴秀波这一雅痞时尚范儿的痴迷——但我们切记:陈道明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演技派高手。

二类就是认为陈演技僵化,演谁都一个样。这类观众不值一驳,说白了就是经眼太少,陈道明从艺30多年,大人物小人物不大不小中人物演了那么多,你看过几个就大放厥词?

【补四】陈道明和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

百度历史剧吧吧友“冰雪7343”提问:

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谁的演技最好?在这几个人中,陈道明的人气最高,知名度也最高,陈宝国接的很多历史剧都是质量比较高的,演技也很不逊于陈道明,唐国强前期出色,后期烂片接的太多,没有艺术追求,张国立的戏说剧接的比较多,知名度很高,然而他的角色跨度也比较大。为什么陈道明接的历史剧的质量不如陈宝国、唐国强他们,可他的人气却远远高过其他老一辈演员?

笔者荞麦花开作回答:

楼主问陈道明接的历史剧的质量不及唐国强陈宝国,何以人气更高。我作以下几点分析:

一是演员的表演成就不等于历史剧表演成就。陈道明张国立两位虽然历史剧演出缺乏陈宝国之嘉靖、唐国强之诸葛雍正这样的神级演出,但张国立的民国剧如《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都是神作,《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形成的古装戏说剧诙谐风格可谓独具一格,平民剧如《金婚》是收视冠军;陈道明的名著剧演出如《围城》、《二马》、《一地鸡毛》都可以说是神级,现当代题材如《黑洞》是黑帮题材反腐题材,《中国式离婚》是婚恋题材,此二剧都是收视冠军,《冬至》更是表现小人物心理变化的黑色实验题材演出……所以综合一个演员总体表演成就,陈道明张国立是不在唐国强陈宝国之下的。另外,张国立电影有《混在北京》、《一声叹息》、《一九四二》等上佳演出,陈道明电影有《我的1919》、《唐山大地震》、《归来》等上佳演出,而陈宝国早年虽有《神鞭》神作,唐国强早年更几乎是专职电影演员(《南海风云》、《小花》、《孔雀公主》、《高山下的花环》等),出现在大银幕也是几位中最早的(《南海风云》1975年),但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二位电影方面成绩实在逊色于陈道明张国立二位。

第二,中国表演界之前有一种说法叫“陈姜争霸”,大致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期,表演界以姜文陈道明为双子星座,1984《末代皇帝》选角,陈道明胜出,姜文落选,这部电视剧算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大热的历史题材剧,陈道明一炮而红就是凭借此剧。稍后姜文主攻电影,成为中国第一影星,陈道明1990《围城》,差不多算是中国第一视帝。接下来《北京人在纽约》,陈先进剧组,后来因故退出,姜文接演。再后来《康熙王朝》选角,因焦晃先生年龄过大而选姜文,后姜文弃演,陈道明接演,再后来《英雄》作为张艺谋第一部商业大片,当然选中国第一“影”星,于是首选姜文,后姜文弃演,陈道明接演。——所以中国影视界大致有这样一脉络:八九十年代陈道明姜文在表演界的或明或暗的竞争差不多类似于香港乐坛的谭张争霸。然后贺岁片慢慢起来(从1997《甲方乙方》开始),葛优在电影领域跟姜文分一杯羹,李保田电影方面一直有佳作,后又作为张艺谋御用,电影领域姜葛李三国鼎立。电视剧方面,王志文因为《过把瘾》(1993)慢慢起来,后有《东边日出西边雨》(1994)、《无悔追踪》(1995)、《刑警本色》(1999)等佳作,在视帝方面跟陈道明齐名。又有李雪健,电影有《钢锉将军》(1986)、《焦裕禄》(1990)、《荆轲刺秦王》(1997),电视剧有《李大钊》(1989)、《渴望》(1990)、《水浒传》(1997),也是跟上述几位一个量级的大佬。

唐国强虽然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期偶像派很成功,但之后默默,直到央视《三国演义》(1994)中诸葛亮才又“咸鱼翻身”,完美完成“奶油小生”到“实力演员”的蜕变涅槃;然后是又一经典雍正(1998)。唐国强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搭上了一线演技派男演员这趟车,类似李幼斌在2000年代中后期搭上了一线演技派男演员这趟车——类似唐,李出道也较早,但两部经典代表作《亮剑》在2005年,《闯关东》在2008年。

张国立虽然很早就有《八卦莲花掌》(1987)、《顽主》(1988)、《我的九月》(1990),九十年代中后期有《混在北京》(1995)、《一声叹息》(2000),也算是大银幕的老将;电视剧有《死水微澜》(1987)、《海马歌舞厅》(1993)、《北京深秋的故事》(1995),但一直没大红,直到1996《宰相刘罗锅》中乾隆、1997《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才踩中了大众喜闻乐见谐趣古装戏说剧这一脉搏,开始火起来,一直到2000年《铁齿铜牙纪晓岚》出世,张国立走古装戏说剧路线可算大成(类似,李保田的主要表演成就在喜来乐刘罗锅之前的多部电影,但他为大众熟知热爱则是刘罗锅喜来乐。在古装历史影视剧中演出成就,二陈一唐一李(陈宝国陈道明唐国强李雪健)是最高的,此外李保田张国立二位表演功力不逊上述四位,但路线则有泾渭之别,主要走谐趣轻松戏说路线,如李保田之刘罗锅喜来乐,张国立之纪昀康熙)。

陈宝国出道很早,八十年代电影方面就有《神鞭》(1986)中玻璃花,电视剧方面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1982)中叛逆青年刘思佳;九十年代,《北洋水师》(1992)中正气凛然的邓世昌,《武则天》(1995)中清俊软萌的唐高宗,《小井胡同》(1996)中志大才疏、迂腐呆萌的落寞皇族查六爷——都是上佳演出。但跟张国立一样,没有大红起来;一直到新世纪《大宅门》,如日中天。

——所以综合以上梳理,就整个影视界在2000年前的成就地位而论,一般认为姜文陈道明葛优李保田李雪健王志文这六位是第一阵营,唐国强张国立陈宝国论历史影响力,似乎稍逊(就整个1980-2015年35年拉通看,唐张陈不逊姜陈葛李李王;上述九位再加一位李幼斌(2000年代中后期“大器晚成”),正好十位,可以说是中国中年男演员的“十大”)。

第三,我们前面两点谈的都是表演界的历史地位和演出成就,但是须知,陈道明之所以人气更高,并不是因为或者说并不是主要因为以上两点。大众是不懂这个的,大众看什么,看颜值,看气质,看谈吐,看风度。

一是颜值,早期颜值唐国强并不在陈道明之下(单论帅,年轻时候的唐国强可谓是第一的存在,“奶油小生”一词就是为他而起,后来之诸葛更是惊为天人,哪怕央视《水浒》里苏东坡惊鸿一瞥,还是有清癯宽大文豪之气;陈宝国眉毛最浓黑,四方脸廓,颇有一种英武轩昂之气,年轻时的唐高宗李治也可以说是玉面小白龙的存在啊,清俊软萌,尤物可餐;四人中颜值最大众化的可能只有张国立了,但这一点正好是张国立出演平民类人物的优势,四人中张国立历史剧演出最弱,但平民剧演出成就最高,可谓“平民剧视帝”),甚至有过之,但中年发福严重,自然不讨妹纸欢心(或曰:为演韶山做出牺牲)。陈道明长期坚持打篮球打高尔夫球,体型控制比较好。

二是气质,就谈吐看,四人中陈宝国张国立可能文化一般,唐国强陈道明较有文化,但有个问题,陈道明可能读西方书更多,中国文史方面则纰漏不少,基础读音错误文史谬误多有,唐国强则中国文史造诣可能是四人中最高,观其《三国演义》中几乎无读音错误一些偏僻地名字音读得都没问题,大赞。——但总体而言,陈道明读得书多无问题,这就让他的谈吐有些文化人的气质,网上很多真真假假的“陈道明语录”可见一斑,于是乎广大一知半解的中青年妇女对此爱的不行,彼等初不知陈君道明于文化文史实缺憾不少也。——但我这里绝不是说陈道明文化人之称是浪得虚名,除了读音错误一大把是槽点之外,陈道明颇有文化原创力,譬如电影《归来》他几乎是半个编导(按他的话这是一次创作式演出,而不是完成式演出;演员和编剧导演是一起从零出发的);电视剧《冬至》的故事创意就出自于他,他也深度参与了剧本创作;电影《我的1919》中两大段台词、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正大光明殿那大段痛斥腐败的台词都是经他改写的……这些都能看出陈道明的文化(文化文化,贵其能化^_^)。——对于陈道明的文化,我的评价是八个字:博而欠精,宽而不深。——当然,这可能是衡量学者的标准了;比之一般演员,陈的文化已经很难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