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西街春秋

西昌西街是唐嶲州城中的一条街,因年代久远,西街唐代的面貌已不能知晓了。但是,最迟在清代的乾隆年间,西街仍然是西昌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西昌籍举人杨学述在他的建昌竹枝词中这样写道:“人烟辐辏货堆排,填满东西两道街;高唱一声桥上去,卖花童子着花鞋。”此词对当时西街和东街人头攒动、商品充足、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作了最生动的描写,更有卖花儿童脚穿绣花鞋,提着花篮,穿梭于人群中,一声

声清脆的叫卖声,给西街平添几分生气,尤如一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

乾隆后期,“湖广填四川”运动再掀热潮,一批湖广、江南、川陕、云南商贾先后在西街落户。有名的“天增公”、“复兴德”、“永聚源”、“恒泰盛”,以及“合盛行”等商号、钱庄相继在西街挂牌开业。这些商号营销茶叶、盐巴、丝绸、棉布、瓷器等货;同时又购进西昌的羊皮、生丝、药材、生漆、蜡虫、板材等土特产品运往大江南江,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西街的居民一步步富裕起来,富而兴礼,富而思乐,于是在西街附近,江南人建五显庙,广东人建南华宫,福建人建天上宫(今市二小),成都人建川主庙(今市工商局宿舍)。

然而,好景不长。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八月初七夜西昌大地震,西街的房屋一夜之间垮塌殆尽,居民死伤无数。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太平军试图从马水河街进兵入城,火烧了下西街。最悲惨的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五月,驻昌国民党川康边防军司令刘元璋为了阻截红军入城,下令放火将西街、东街和鱼市街烧成一片火海。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西街数百年胜绩化成一片瓦砾残砖。

刘元璋无情,西昌人有志。不到十年,一幢幢阁楼又奇迹般在西街废墟上拔地而起,各类店铺又陆续挂牌,“德利商号”、“承继祥药房”、“兴昌钱庄”、“汤家马店”、“祥发马店”、“忙里闲茶园”、“又一村茶楼”、“小桃园书店”、“壁生辉字庄”的兴起,又把人们从火魔的恐惧中唤醒起来,开始新的奋斗。与其说西街是一条街,不如说西街是西昌人的一根脊梁。西街人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流芳千古。

如今,世道变了,西街也在变。一幢幢灰色洋楼取代了传统店铺和中式阁楼,西街无声无息地走下了历史舞台。好在沿街的洋楼下仍断断续续地摆放着农具,土陶、草药、篾席、草鞋、草烟、古董、年画、手工艺品传统商品,这些小摊主固守着最后的阵地,维系着西街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