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哪些人会在首批延迟退休的名单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预计今年出台。那么,我国为何要推进“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延迟退休:哪些人会在首批延迟退休的名单中?

延迟退休,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扩大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降低每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的退休人数,从国家层面看,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从呵呵层面说,为未来的养老增强了支付能力。

当然,一项公共政策,只有在设计的起点上就包含公平的理念,才具有操作上的可行性。制动延迟退休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须考虑到劳动人群的地区差异、寿命差异、收入差异、职业差异等因素。 有五类人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其中还包括3类公务员: 1、正、副处级女干部 2、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3、1962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干部。

面临着延迟退休 哪些人更会受到影响

1、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

为什么?因为根据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女工人年满50周岁方可退休,如果是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即1972年以后出生的女性,她们容易受到影响,当2022年进行延迟退休,这意味着他们的退休时间需要延迟。

2、小于等于55岁的女干部

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什么是女性干部呢?女性干部是国家文件规定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3、小于等于55岁的男性工人

中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但是那些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4、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即1962年以后出生的男性

各省养老金支付压力,保障养老金能够足额按时发放给退休人员,也就是说养老金支付压力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缓解,但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延迟退休还是要落实的;总结,延迟退休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硬性规定到年龄退休,应该是属于弹性制的延迟退休。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各位同学大家好众所周知判断推理是我们各个考试的重点部分而且但凡涉及到行测考试都会有判断推理的题目出现。随意学习判断推理是我们提高自己成绩必不可少的一步。必然推理根据他的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必然性推理一类是可能性,今天我们重点来跟大家讲解一下必然性推理里面命题的分类及其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指的是判断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并且只有一个判断词的命题。给大家举几个点单的例子,如今天我还没有洗脸,上个月杭州房价上涨,范冰冰是最漂亮的女明星。这些都是直言命题,做到了判断某个对象的情况并且只有一个判断词。我们学习的之言命题有这么几类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指的是所有情况永远一真一假。所以所有是的矛盾是有些非,所有非的矛盾是有些是,某个是的矛盾是某个非

涉及到的题型大多可能是真假话问题例如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解析: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考试中屡见鲜见。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目首先找矛盾可以发现甲的意思是所有是乙的意思是有些非所以这两个是矛盾,说明一真一假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两者到底谁真谁假,要转化思路去看其他由于只有两个是真的则乙丙一真一假开始假设如果以为真则丙一真则全真不合适则丙为假丁为真得出乙为真甲为假所以这道题目选B

例题2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例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用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惟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答案A。 针对这道题,也可以把选项分别对照题中条件选中A是答案,但,这样的方法没有普适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灵活方法之一(排除法)。

在公职类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可谓是考试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不仅在近年来的申论中频繁出现,而且难度越来越高,考生们的状态基本是懵的。

考官设置这个题目,通常会拿一个社会现象、热点话题、一个专有名词、或者某人的一句话,那么无论是哪一种问法,考生们要清楚考官是希望你能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从多角度进行剖析,而非就事论事的把这个事情又给考官复述一遍,这是许多考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明确作答思路

明确了考官意图后,我们就要切入正题,看看这个题目到底怎么答。

第一步:亮明观点。刚刚我们说过考官考察的是我们对一个事物或者现象的理解,而我相信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写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理解内容,即使是同一个考生自己也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个事物,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是不是一上来就跟考官夸夸其谈我们的理解内容呢?显然这样做是不理智的选择。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门见山的告诉考官对于这个事情的总体看法,先亮出一个明确的观点,这个观点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没有观点。对于一个事物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观点。

第二步:分析观点。这一环节主要考察考生们对于题目内容的理解,能够从原因、影响、现状、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很多考生的疑惑在于根本分不清楚原因,影响这些内容,在这里温馨提示大家,如果在考场上实在无法区分,那么只需要根据材料的表意把主要内容书写在答案中即可,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思路清晰有逻辑性就好。

第三步:落实观点。许多考生在打完第二步的时候就认为这道题结束了,其实不然。我们说做事要有始有终,那么答题也是如此。既然第一步我们提出了观点,第二步我们扩展地分析了观点,那么最后我们还应该再回扣观点,对于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和落实。也即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