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毫不避讳“金钱话题”,笑谈知识分子也要吃饭

蔡澜先生洒脱谈金钱,称自己是商人不是艺术家

文人和商人这两种身份间似乎有种天然的对立感,但是在蔡澜先生身上却少有文人过渡到生意人的那种拧巴和不适。

最近,深度人物访谈节目“有POWER”邀请到蔡澜,和他聊了聊作为生意人的那些事。

这些年,蔡澜在写作之余,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开创自己的餐饮品牌、开网店、在社交平台上付费问答,他从不把自己囿于某种身份中,也活得洒脱自在。

蔡澜毫不避讳“金钱话题”,笑谈知识分子也要吃饭

采访中“有POWER”提到黄霑给他写的润格那篇文章,价格在几年后涨了很多时,蔡澜说:“有市场,我不是艺术家,我是商人。”

蔡澜毫不避讳“金钱话题”,笑谈知识分子也要吃饭

蔡澜毫不避讳“金钱话题”,笑谈知识分子也要吃饭

蔡澜卖的第一件东西是茶盅,卖的最贵的东西是书法,他曾为酒家的招牌提了三个字,得到了30万元的报酬。聊到这些,蔡澜也只是笑着说:“没什么所谓,知识分子也要吃饭,如果你觉得卖东西很好玩,那么就卖东西。”

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分子的风骨与金钱可以两全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避免与金钱沾染的情绪,文人“视金钱如粪土”,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而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子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更加坦然,他们不再避讳金钱这个话题,甚至不断地摸索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变现的方式和途径。

从2016年以来,内容创业的概念悄然兴起。各类基于“付费”的知识分享平台悄然升温,知识达人们不再遮遮掩掩,终于大大方方地站上了利用知识变现的前台。从罗辑思维的得到APP,再到喜马拉雅的各个付费音频栏目,连濒临死亡的传统出版业也焕发了第二春。事实上,知识分子实现内容变现的方式不只是付费的知识共享,在社交平台上用内容吸引大量流量进而实现变现也是主要的途径之一。

在这轮知识分享经济的红利中,许多传统媒体人、知识网红和内容制造者,已经借助这股东风,顺利完成转型,占据了知识侧入口,收获了大量忠实粉丝和客观的经济收益。

“咪蒙”、“罗振宇”等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人,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就是财富”

蔡澜毫不避讳“金钱话题”,笑谈知识分子也要吃饭

传统媒体离职后投身自媒体大潮的咪蒙,微信公众号文章依靠有爆点有话题的内容,迅速吸粉。据新榜报道,咪蒙同名公众号粉丝数在1000万以上,头条推文平均阅读数是200万。极高的流量使咪蒙可以轻松地将内容变现,据报道,“咪蒙”头条报价68万元,节目冠名30万元,底部Banner25万元。除此之外,咪蒙在不同平台售卖公开课,《咪蒙的新媒体文案之道》、《咪蒙教你月薪5万》等课程,收入也过百万,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蔡澜毫不避讳“金钱话题”,笑谈知识分子也要吃饭

同样作为传统媒体人的罗振宇也赶上了内容创业潮。从央视离职后,罗振宇创立公众号“罗辑思维”,每天早上6点半风雨无阻的60秒语音和推送文章,76期的精品视频节目,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如今的在微信公众号625万粉丝,优酷视频3.4亿次播放,2015年营业收入1.5亿,B轮融资后估值13.2亿人民币。罗辑思维从书这个领域切入,减少用户选书的成本,直接挑选并在公众号进行售卖,同时募集5000名发起会员及500名铁杆会员,前者的会费是200元,后者是1200元,5500个会员名额在6个小时宣告售空。可见其内容变现的强大能力。

正如蔡澜先生所言,知识分子也要吃饭,互联网知识经济的浪潮中,知识分子或许可以抢占知识侧入口,收获下一轮知识分享经济的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