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近期,“工厂课堂”在昌吉市红红火火地开办,全市各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社)就职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们,在工作期间每天利用开工前1小时、午饭后半小时、收工前1小时的时间集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实行“工厂课堂+”辅助学习,通过情境模拟、夜校巩固等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一边赚钱、一边学习,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工厂课堂+软件辅助” 方便灵活形式新

刺绣合作社里的工厂课堂热闹非凡,一群哈萨克族职工在课间休息时拿着手机大声地读国家通用语言、唱红歌,一旁的授课老师对年纪稍大、对手机软件操作有困难的学员进行耐心的指导,大家时不时的互相拉个歌,氛围非常欢乐。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工作队员谷瑞娟手把手帮助刺绣合作社职工安装学习软件

庙尔沟乡和谐一村巴彦恩刺绣合作社共有20名职工,全部都是哈萨克族群众,汉语水平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市畜牧兽医局驻和谐一村工作队队员谷瑞娟主动担任起授课老师的角色,帮助所有职工下载安装了“维汉智能翻译”等手机APP,并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会大家使用。

合作社的员工沙依拉说:“谷老师给我们安装了这个翻译软件真的是太方便啦,过去,不懂的也没想着问,周围也没有人可以问,现在不一样了,谷老师在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她,谷老师不在的时候,遇到了陌生字、陌生词语自己就可以查询,我们现在每天都互相比着看谁认的汉字多呢!”

“工厂课堂+情境模拟” 生动形象氛围浓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叫阿里木”“你知道我们合作社主要是从事什么吗”……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新峰奶牛养殖合作社的少数民族职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

这是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里的少数民族职工正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所学语句练习模拟新职工面试的场景。阿什里乡努尔加村的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有52名职工,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占务工总人数的57.8%,大部分只能听懂简单的国家通用语言,无法正常沟通交流。针对这种情况,工厂开办了课堂,工作队聘请了专业的授课老师,在学习日常用语的基础上,利用所学语句,学着模拟一些生活场景,给大家打开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政策的大门。

“过去,与少数民族员工交流,问什么只会连声讲‘好好好’,问听懂了没,也只会跟着讲‘懂了懂了’,可一转身就忘了”,新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峰说,“语言不通造成了很大的交流障碍,如果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需求,也表达不出来,确实存在一些阻碍,现在有了工厂课堂,职工们学习氛围越来越强,国家通用语言水平逐渐有了提高。”

“工厂课堂+帮带巩固” 寓教于乐效果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工厂里传来少数民族职工哈斯木正在练唱红歌。哈斯木是大西渠镇玉堂村的村民,在伊盛源定点牛羊屠宰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工作多年,从前一句国家通用语言都听不懂,开办工厂课堂后,授课老师给他安排了同事马小江作为帮带对子,在每天工作之余,抽空帮助他复习,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也给他重新讲解,现在他已经能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唱歌、写字,学习效果很明显。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伊盛源定点牛羊屠宰有限责任公司少数民族职工共同参加农牧民夜校

大西渠镇玉堂村伊盛源定点牛羊屠宰有限责任公司共34名职工,授课老师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同,给大家结了13个帮带对子,通过“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开展互帮互学,并依托农牧民夜校学习时间,由“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大学生村官、乡镇干部等轮流担任授课老师,对工厂课堂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帮助尽快掌握学习成果。同时,穿插学习党的惠民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提高少数民族职工们的文化素质。

市法院驻大西渠镇玉堂村工作队队长孟兆军说:“工厂课堂的开办,能够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政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成长进步的好机会,我们也依托行业优势,在学习中穿插法律法规常识,在提高大家国家通用语言运用的同时,也能知法守法。”(昌吉市“访惠聚”办公室 王炜 供稿)

驻村老茶馆|“工厂课堂+”:小课堂作出大文章

来源 | 昌吉访惠聚

校对 | 雷 瑞

审核 | 仇建鹏 朱丽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