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楚天都市报记者揭明玥/文 曲严/摄影

不久前结束的第23届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上,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吕枫韵设计的陶艺作品《风和日丽》,代表中国在巴黎卢浮宫展出。

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教学

近日,刚结束繁重的教学工作,本可以休息一周的她,又马不停蹄地带上做好的陶坯来到湖北蕲春的乡下,烧制柴窑去了。在管窑镇岚头矶村,一座年代久远的龙窑又恢复了初始的生机 。吕枫韵蹲坐窑边,迎着初冬的寒风开始忙碌着给器皿上釉。杯子荡釉、浸釉,大点的器物吹釉,然后和师傅一起装窑,一直忙到天黑才开始点火烧窑……

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烧窑

望着渐渐燃起的窑火,吕枫韵说:跟着老师傅当学徒,学烧柴窑,才发现难度好大,烧高了坯体变形塌陷,烧低了坯体生、釉发不出来。再就是柴窑烧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三天两夜,楚天都市报记者全程跟拍,记录了吕枫韵在管窑制陶、烧陶的全过程。

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吹釉

55岁的吕枫韵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作为中国首届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她的服装设计作品曾在国内外T台上亮相,1987年设计的系列服装作品还参展了法国巴黎女装博览会;30年后的今天,她的陶艺作品又在世界最知名的美术馆——巴黎卢浮宫展出。


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修坯

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刻花

15年前,自从她转行做陶艺,就一发不可收拾。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作了陶艺的创作和烧制。当要尝试烧制不同瓷种时,她就去不同的窑口。多年来,吕枫韵是河南禹州、神垕、汝州,湖北蕲春管窑、李窑、岚头矶等地的“常客”。尤其是管窑,她先后去过20多次,无数条乡间小路,她硬是能摸黑跑来回。夏天的暑气和蚊蝇,冬日的寒霜和冷风,吕枫韵不分季节地往窑里钻,多少次窑火边的守候,等来的是欢喜雀跃;多少次辛苦的劳作,换来的是付诸东流。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吕枫韵都乐在其中。

女教授15载守望窑火 陶瓷作品亮相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展出的作品《风和日丽》

作为一名女性陶艺家,在她温婉的外表下,藏着女性的坚韧,一如她作品中最喜欢表达的马蹄莲。她说:“马蹄莲外形简约灵动,翻卷流畅的线条,萌动有力的花蕊,青翠挺拔的花茎,常让我联想生命中的依靠和包容、柔美与坚定、含蓄与冲动,这些很有生命力的东西会让我怀着欢欣、带着新奇、用心去观察它,表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