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二七塔初建時是一座木塔,後來七十年代重建時改成了現在的式樣。今日,二七塔屹立在人潮擁擠的二七商圈的中心,塔頂的大鐘依然會在正點的時候響起《東方紅》的樂聲。而這一刻,二七塔承載了好幾代人的記憶。 ... ... ...

鄭州二七紀念塔,簡稱二七塔,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二七塔現在是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可以說二七塔承載了鄭州市乃至河南省好幾代人的記憶,從革命時代一路延伸下來,而塔身的材質也由最初的木質變為了現在的鋼筋水泥。今日,二七塔屹立在人潮擁擠的二七商圈的中心,塔頂的大鐘依然會在正點的時候響起《東方紅》的樂聲。所有的這一切都表明了幾十年來二七塔的堅守,也正因如此,更加深了後來者對它的記憶。

二七塔溯源

回顧二七塔的歷史首先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20年代。那時,從北京市到湖北省省會武漢市鐵路的開通,為鐵路必經的鄭州市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是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辛勤勞作在這條鐵路線上的鐵路工人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反壓迫、爭生存,1923年2月4號,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市成立了總工會,決定舉行全鐵路線工人大罷工。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上世紀六十的年代二七塔

由於當時掌握中國國家政權的軍閥瘋狂地鎮壓,大罷工經過三天之後,也就是1923年2月7日以失敗而告終。繼漢口江漢分會工人領袖林祥謙和工會法律顧問施洋武漢被殺之後,1925年,鄭州分會的兩個工人領袖人物司文德、汪勝友也在鄭州一個叫做長春橋的地方被軍閥殺害。這些革命烈士以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國工人階級踏上政治舞臺的第一章,由於鄭州是這次革命運動的策源地和中心,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鄭州稱為“二七名城”。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彩色照片中的二七塔以及塔下的公家車

初建二七塔

最初的二七塔僅僅是一座木塔。鄭州市二七紀念館副館長高麗介紹說:“二七塔木塔沒有多高,上不去人。旁邊是花壇完了又在這個長春橋的基礎上擴建的二七廣場。為啥叫二七廣場呢,就是紀念二七烈士,鄭州市人民政府把它命名為二七廣場。”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二七塔

據高麗介紹,二七木塔是1951年建成的,當時的塔高只有21米。關於這座木塔的文字記載實在是寥寥無幾,人們關於她的具體來歷的記憶也相當模糊。有人說當時的木塔是一個城鄉物資交流大會的臨時性建築,就像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原來只是一個博覽會的臨時形象建築一樣,用過之後按原計劃是要拆除的。

可是因為這木塔建在了當年烈士的鮮血浸染過的地方,大家不約而同地都認為修建木塔就是為了紀念在罷工中犧牲的烈士,所以木塔被保留下來了。後來,二七廣場的建設更加堅定了人們的這種想法。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二七塔和二七賓館,二七賓館當時是鄭州的最高建築,共八層

鄭州人對保留木塔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既是出於對二七烈士的敬意,也是出於對一個公共景點的熱愛。因為當時塔的周圍有果園以及商業區。於是,這座木塔從此滲入了鄭州的血脈。他們崇敬有加,愛護備至。

重建二七塔

1971年夏天,一場風雨過後,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於是二七塔的歷史中又出現了王輝這個名字。王輝當時是鄭州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他和建築師胡詩訕等人經過多次協商確定了“二七塔”重建的方案。新建的二七塔是雙塔,象證在這裡犧牲的兩位烈士;雙塔各7層,塔高27米高,雙塔平面南北角對角線淨長7米,都寓意著“二七”這個數字。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二七塔和塔下的噴泉

設計方案定稿後具體建塔又面臨新的難題。按設計要求塔上要裝琉璃瓦、塔鐘和電梯。這些當時都沒有現成的,要臨時製造。於是,王輝把鄭州市的窯場、鐘錶廠、工程機械廠的領導請到一起研究,終於解決了問題。高麗副館長介紹說:他(王輝)對這非常重視,當時在這建了很多東西,如金水河那個橋、“二七賓館”、水上餐廳、“二七塔”都是他建的。1971年7月1號開始動工9月29號就完工了。三個月的時間,10月1號就開放了。

從上個世紀20年代京漢鐵路工人三天的大罷工到70年代鄭州人三個月建塔,歷史賦予了二七塔更多的特殊含義。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仰視二七塔

可以說二七塔在我們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一般現代的建築它不建塔,這是現代建築裡面唯一的一個塔。過去那種塔就像開封鐵塔、大雁塔什麼的,都是過去的古代的。這個塔它不是一般性的,它是個連體雙塔。

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系博士鄒躍進說:“中國塔最初都在城外比較清靜的地方,它進入城市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塔的本意是佛家的一種紀念性建築,鄭州人用塔來紀念烈士,富有創意。”

二七塔下的二七廣場

二七廣場就是鄭州市一切政治活動的中心,從香港迴歸到愛國遊行,大大小小的事發生時人們都愛到二七廣場來轉轉,紀念塔在這裡不斷地看著歷史的變更,從這個角度去講則更像是鄭州歷史的見證人。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遠觀二七塔

20世紀80年代,中國內地的商業改革發動伊始,鄭州市的一場商戰,就在二七塔下打響,從價格大戰、服務大戰、公關大戰到環境大戰,帶動了整個鄭州市的改革開放,二七塔的周圍變成了著名的“二七商圈”,“鄭州商貿城”從此而聞名全國。

二七塔也在不斷變化,從建成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多次大規模整修:水泥地面換成了花崗岩地面,陳舊的外貌加上了精細的外粉刷,1986換上了新式電梯,連塔鐘也從機械塔鐘變成了電腦塔鐘。“二七塔”下的鄭州城更是在變,講解員蔡春麗介紹說:“1971年那會鄭州的空氣非常乾淨,站到塔頂中間也沒有什麼擋的東西,一眼能看到黃河。這腳底下原來是那種很低矮的磚瓦房,都是青灰色的瓦,甚至上面還長著一層綠草。”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夜色中的二七塔和噴泉

如今,二七商圈的高樓大廈幾乎把二七塔淹沒了,但流光溢彩的二七塔仍是鄭州夜晚一道亮麗的風景。

市民心中的二七塔作為一個特殊印記,二七塔在鄭州城市發展和民眾心目中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和情感糾纏,讓人感嘆。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二七塔就走在了傳播鄭州文化的最前沿,如中國人民郵政發行超過600萬枚的“二七塔”郵票;2002-2003年,鄭州印製的二七塔郵資封使用量高達1200萬枚;眾多商家以二七塔為品牌註冊商標,“雙塔牌”奶粉哺育了鄭州一代人,“雙塔牌”油漆曾“刷”進千家萬戶,還有“雙塔牌”肥皂、白酒、啤酒,以二七塔為主打圖案的“綠城牌”香菸等,一度讓鄭州人過著“雙塔生活”;省會幾乎所有財務人員都使用過以雙塔為商標的“二七牌”複寫紙;一家劇院的舞臺背景是高聳的雙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鄭州黨政機關對外寄出的賀年卡多為二七塔圖案;以二七塔圖案印製發行的糧票、布票、購物券、參觀券、稅務發票等20多種票證,如今已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古董”……


一座建築一座城之鄭州二七塔,回顧下他的風雨歷程


二七塔頂的字和大鐘

值得提及的是,二七塔也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2005年,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和河南財經學院曾做過一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的人在沒來鄭州前就知道二七塔,近73%的受訪者認同二七塔是鄭州的標誌。

一個城市的徽章與起點,是如此的鼓舞人心而又來之不易,起碼要經過歷史的檢驗,經過城區人們的公認,得到外地人們的認可。而二七紀念塔應該是中原人心目中省會鄭州市的徽章,是凝聚百姓集體記憶的圖騰。

內容轉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