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多了都是淚,細數中國晚清時期的兩次股票災難

股票不是現代經濟社會的產物,中國人早在晚清時候,就已經開始炒股了。那時人們炒股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於現代人。

但由於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人們對股票這個新鮮事物缺乏足夠的風險認識,股災也不可避免的出現。晚清時期,中國股票市場曾發生過兩次大的股災。

第一次股災發生在1882年,晚清時期的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創立,成為第一家發行股票的中國企業。

1876年,開平煤礦也向社會募股。隨後,上海機器織布局、平泉銅礦、荊門煤鐵礦等企業陸續創立,其股票也在市面交易,上海華股市場逐漸形成。至1882年,這些企業的股價,全都翻了一倍多。

當時,股票是新鮮事物,人們購買股票還是很謹慎的。但隨著購買股票的人都賺到了大錢,發行股票的公司也能在短時間內大量融資,於是,企業紛紛跟風發行股票,人們也開始一窩蜂的購買股票。

說多了都是淚,細數中國晚清時期的兩次股票災難

輪船招商局舊址

一時之間,股票供不應求,各企業設在上海的股票發行點人山人海、門庭若市,比起後世春運期間的火車站售票廳毫不遜色。

但是,並不是所有當時發行股票的公司都是有實力的大企業,很多公司,僅僅是想跟風融資發財的小企業。甚至於,有些所謂的公司,只是有幾畝山田,在上海租賃上一間門頭房,就開始發行股票了。

但民眾卻不管這些公司究竟是什麼樣的,只要你敢發行股票,我就敢買。有很多人甚至連股票究竟是什麼東西都不瞭解,也跟風買股票。

說多了都是淚,細數中國晚清時期的兩次股票災難

晚清時期的股票

在這種盲目的發行與購買股票的風潮下,股災不可避免的於1882年底出現了。

由於股市的火熱,導致錢莊的存銀,都流向了股票市場。各錢莊面臨資金短缺無法週轉,便紛紛催逼貸款者提前結賬。貸款購買股票的人只得忍痛拋售股票,導致幾乎所有股票都大跌。

再加上,當時法國攻佔越南,對我國雲南虎視眈眈,戰爭似乎一觸即發,商人投資的熱情也隨之大減。很多商人,紛紛從股市撤資。

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瘋狂之後,股市忽然崩盤。無數股民血本無歸,傾家蕩產。介入股市的錢莊和企業也紛紛倒閉。隨之而來的,是經濟糾紛官司井噴式爆發,各個衙門的案卷堆積如山。一時之間,人們談股色變。

可以說,當初人們對股票有多熱情,到了這時就有多畏懼。

說多了都是淚,細數中國晚清時期的兩次股票災難

晚清時期的上海街頭

第二次股災,發生在1910年。這次的股票風波是由橡膠引起的。

20世紀初,隨著交通業的快速發展,橡膠的需求量大增,國際市場上橡膠價格也不斷飛昇。

1908年,倫敦的橡膠價格每磅才2先令,但到了1909年底,就漲到了10先令。1902年春,又漲到了12先令。

在這種背景下,資本紛紛流入橡膠資源的開發。短短几個月內,註冊開發南洋橡膠的公司就達到了122家。

股市也隨之而動,在倫敦,橡膠股票銷售速度最快時,100萬英鎊的股票在半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

說多了都是淚,細數中國晚清時期的兩次股票災難

中國最大的資本市場上海,也捲入了這次瘋狂投資橡膠的風潮。當時,投資南洋橡膠開發的122家公司,有40家開在上海。大多都由上海的洋行經辦併發行了股票。

橡膠市場的繁榮,使得橡膠股票價格節節攀升。人們購買橡膠股票的熱情也一下被點燃了,蜂擁搶購股票。幾個月內,上海橡膠企業總共發行的底價共計2500萬兩白銀的股票,就被搶購一空。

經過不斷的炒買炒賣,橡膠股票的價格一漲再漲,僅僅在一個半月時間內,平均漲幅達到了1.5倍。據統計,當時上海各界購買橡膠股票所動用的資金總額,高達4000萬兩。而當時,清政府一年的稅銀,也才8000萬兩。

歷史再一次重演。到了1910年6月,國際橡膠投資活動盛極而衰,橡膠股票開始暴跌。上海股票市場也深受波及,持有橡膠股票的人,紛紛開始拋售。

說多了都是淚,細數中國晚清時期的兩次股票災難

當時,投資橡膠股票最多的,還是上海的錢莊。因為受股票暴跌影響,短短几天內,上海有九家錢莊倒閉。而這只是開始。

受這九家錢莊倒閉的影響,上海資本市場極巨縮水,股市更加低迷。錢莊業受其影響,一下颳起了倒閉風暴。

1910年,上海共有91家錢莊,受股票風潮影響倒閉的,就有48家。虧欠款總額達到了1933萬兩。

大戶都吃不消,至於散戶的血淚……唉,不提也罷。反正,爬上天台跳樓這種事,1882年股災的時候就曾頗為流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