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雜魚鬧漂的表現-看漂方法以及如何看草魚鯽魚咬鉤拉漂

這是最易於辨認的漂態:漂子不停地顫跳橫移,或拉黑或送倒。調得愈靈敏的漂,其跳動愈激烈,釣友們形象地稱為“會跳舞的漂”。它主要的特徵是除漂子作不規則的跳動外,就是漂子輕浮,有一種飄動感,這是成群小魚奪食,你拉我拽,使漂子飄忽不定的根本原因。

許多老釣手見到這些漫山遍野小傢伙,也苦無良策,鉤上有餌它就鬧,餌搶光了,漂也不動了。抵擋它的辦法無非是將活餌改麵食,將軟餌改硬餌等,這些招數也僅僅是緩解小魚的玩鬧。可是換上小魚不愛吃的誘餌之後,大魚也無甚愛好,影響上魚。

小雜魚鬧漂的表現-看漂方法以及如何看草魚鯽魚咬鉤拉漂

對小魚鬧漂,還有一種帶積極意義的評估:以為投下餌料,首先是小魚進窩,為大魚充當先鋒,當大魚看到小魚在攝食時,它會當即過來搶食。我們都有這樣的領會:小魚鬧漂時釣不到大魚,當小魚俄然不鬧了,那就預示著大魚來了,“大魚到,小魚逃”,這時要盯住漂子,預備大魚咬鉤

釣草魚的人可能會發現草魚咬鉤的狀況是跟著垂釣的辦法不同,運用誘餌以及水溫的不同等外部條件的改變而有所不同。

如在水溫適宜、水中含氧足夠時,草魚會顯出十足的拉力,不只拉黑漂,並且動作俄然,不似鯉鯽先有小動,後再拉黑漂,而草魚經常是在事前毫無動靜,俄然將漂拉黑,緊跟著就牴觸拽線。用草和釣浮大都是這種體現。

如果水溫稍低,又是釣底,它可能體現為咬鉤輕,且不拉黑漂,並且只在一兩目間升降起伏。

小雜魚鬧漂的表現-看漂方法以及如何看草魚鯽魚咬鉤拉漂

若在深秋,水溫進一步降低,草魚咬鉤還有一招新鮮的體現,就是含餌不動,筆者曾多次遇到這種狀況:底釣草魚,成果發現漂子悄然上升了一目,並停在那裡不動,以為是小魚將鉤拖到草葉上,將漂子托住;用的是懸墜法垂釣,還以為是鉤上無餌,輕提釣竿預備換餌,成果發現鉤上有魚,但由於提竿太輕,未能將魚鉤牢,使它逃脫,連著兩次都是這樣。這就是提竿時不管有魚無魚,均應先有一個抖腕動作,由於深秋水溫低,上魚率不高,思維放鬆,未按垂釣方法操作,導致跑魚。第三次換餌下鉤,又呈現漂子上升一目不動了,這次是先抖後提,將大草魚鉤牢了,就像牽乖乖小狗一樣,毫無掙扎地抄魚上岸。

今後在幾個當地垂釣都呈現過這種狀況,這可能也是草魚咬鉤的一種慣例體現。

小雜魚鬧漂的表現-看漂方法以及如何看草魚鯽魚咬鉤拉漂

鯽魚屬底層魚,也是在水底尋食,見到誘餌,先拱後喝,將它吸入口中,隨即昂首,水面漂子的體現就是先點幾下,然後被托起來,這就是鯽魚咬鉤最典型的體現。傳統的釣法是短腦線配擦底墜,所謂“擦底墜”,就是墜子雖觸摸水底,但並不是實實在在地沉於水底,僅是似觸非觸地觸摸水底。誘餌也在水底,當鯽魚咬鉤昂首時,容易地帶動墜子離底,水面的漂子天然上升。漂子上升的凹凸與調漂的靈敏度、水溫及魚的大小都有聯繫。鯽魚這種咬鉤送漂的體現,十分安穩,不管是夏釣仍是冬季進行冰釣,它都是這種體現,僅僅水溫低時,送漂稍顯乏力。如果你預備的是小鉤細線,又是釣鯽的甜美餌,漂子呈現上述送漂現象,你可毫不猶豫地肯定是鯽魚咬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