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釣魚中的典型調漂法以及南方野釣鯽魚技巧盤點

本文評論兩種典型調漂法,供釣友參閱。如有不對的當地,歡迎各位釣友指正。

一、立漂雙鉤完好調漂法

立漂雙鉤完好調漂法統籌多種挑選:①釣浮;②釣"一餌懸浮,一餌沉底";③釣"雙餌沉底";④釣沉墜。為此,要調一點,把握兩點,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調釣系的懸浮點。

傳統釣魚中的典型調漂法以及南方野釣鯽魚技巧盤點

釣係指雙鉤掛餌的釣組。

使釣系半水平衡,經過加減墜重,把釣系的懸浮狀況調在1目或2目上。所調的目數記作漂點A,稱為釣系的懸浮點。

第二步,把握上餌懸浮點。

短腦線和長腦線鉤上的餌別離稱為上餌和下餌。

取掉下餌,將掛上餌的釣組投於水,平衡時漂顯現的目數稱為上餌懸浮點,記為漂點B。該點是上餌懸浮的下限條件(或最低條件),意即釣目超越漂點B上餌必沉底,或者說,上餌不沉底,釣目不會超越漂點B。沉底的意義是,餌(含鉤)的部分或悉數重浮力差壓在了底面上。

第三步,把握墜子的懸浮點。

墜子的懸浮點記為漂點C。斷定該點的準確方法是取掉雙鉤,將線、漂、墜投入水中,平衡時漂所顯現的目數。為此,調漂時勿將腦線系死。漂點C是懸墜的下限條件,釣目超越該點懸墜變成沉底墜。

下面經過簡例圖示釣系的水中狀況,展現釣法全貌。

傳統釣魚中的典型調漂法以及南方野釣鯽魚技巧盤點

設釣系的漂點A為1目,漂點B為3目,漂點C為5目;上下鉤的間隔等2目之長;漂1意圖浮力的F。

由漂顯現的目數到長腦線鉤底的長度稱為釣系的水中長度。

別的就是我想講的冠以在南邊野釣鯽魚的技巧——誘餌:紅蚯蚓,大米飯(需蒸透,鬆軟為好)

誘餌料:黃豆粉,麵粉,誘餌於垂釣現場製造,取黃豆粉二兩再稍加少量麵粉,份額:85%;15%。先將2種乾粉拌勻,再逐步加水調合到鬆軟潮粘狀盛入小盒內加蓋勿讓香味流失。

釣法:將蚯蚓或米飯(大半粒)穿上鉤,取約小姆指蓋直徑鉅細的黃豆粉稍捏扁,然後將它包住誘餌,拋至釣點,數分鐘後如無魚來吃餌,便可提竿,如此重複相似臺釣之法操作,約在十數竿後釣點底處便會構成一個香而誘魚的窩子了。此法要求拋鉤對釣點的準確度較高,約20-30公分規模,操作中只需發現有“魚星”反映,不多時必會有魚上鉤;即使中魚後還需每竿都要包黃豆粉,這就等於不斷續窩,以求魚源不枯。

傳統釣魚中的典型調漂法以及南方野釣鯽魚技巧盤點

引薦用線,(1-1.5號),鉤用溪水7至8號,好處是此類型鉤條細,鉤柄長,鉤檔開,掛飯粒不會開裂及操作便利方便;漂用直筒漂,長約20公分為宜,調漂懸水於水平,釣底一般送漂半到1公分即可提竿。

南邊區域春2至4月中旬以蚯蚓為好,秋後至來年春1至2月以米飯為佳,總歸此法以南邊區域較習慣,北方區域可視彼地時節天氣狀況稍作調整。

此種釣法特點是比較經濟,開支少,以釣鯽魚為主,如在混養塘,河流垂釣,扁,草,鯉均有上鉤可能,而釣絲1.5號及8號溪水鉤在中魚1至2斤左右的較大魚類時只需遛魚妥當,便擔任有餘。想了解更多的釣魚資訊請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