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文化的独特景观——牌楼,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牌楼,与牌坊类似,中国传统建筑之一。一般来说,牌楼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三个:其一是作为装饰性建筑,增加主体建筑的气势;其二是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其三则是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牌楼这种建筑形式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图为中国传统牌楼。

北京的牌楼比别的城市多,数百年国都使北京的殿堂、庙宇、大建筑群,以及需要纪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对要多,作为装饰性的牌楼也就多起来。元大都时,全城分为50坊,明代分四城(区),36坊,清代分五城(区),坊依旧。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个原因。图为北京,东岳庙神路街牌楼。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

牌楼是一种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一八六七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一八七六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一九零零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牌坊与牌楼的名称现在都在混用,但是在最初是有区别的。牌楼和牌坊的区别在于牌坊的横梁上不起楼。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顾名思义,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细一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的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牌楼由这么几部分组成:第一个叫做基座。由于牌楼整体的重量都承重在立柱上面,为了立柱的稳固性,要有基座来固定。第二,有立柱。牌楼是靠几根柱子立起来的,这个柱子要想立得住,就要有夹杆石。然后有坊梁,牌楼干什么的,有坊额,有题字的地方,有楼顶。这个之所以叫楼,叫牌楼,因为它有顶,而且顶是等级的一个象征。图为中华独一无二的“八脚牌楼”――安徽歙县许国石坊。


黄琉璃瓦牌楼档次最高。上边是三个楼,下边还有四个楼,我们称这样的牌楼为"七楼三开间四柱,七楼的牌楼"。有七个楼,最高的是九个楼。原来还想设计更高的十一个楼,超过它,如此在全国都非常罕见,一般封建皇帝最高的也就到九个楼。图为巍然矗立在西递村口的‘西递牌楼’,是西递的标志,此座牌坊是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的功德牌楼,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从结构上分,中国传统牌楼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木牌楼,这类牌楼数最多;第二类是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多用于佛寺建筑群内;第三类是石牌楼,这类牌楼以景园、街道、陵墓前为多。图为辽宁锦州,北镇鼓楼牌楼,是明万历八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辽东大将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人修建的。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物,都不能以金钱来估量。每座牌楼都可以看作是当时历史事件的见证。如东长安街牌楼和东单牌楼就曾"目睹"了火烧赵家楼的壮举及沈崇受辱的事件等。 总之,应极力保存现有的传统牌楼,如必须拆除,应考虑迁建,千万不可废弃,古迹文物,千金不换。图为西安香积寺,牌楼前书“香积古刹”。采用陕西富平特有的金山墨玉所制,为五门六柱式,远处望去,气势恢宏。


陕西韩城文庙的牌楼。

图为四川泸州尧坝古镇,尧坝寨木牌楼。

山东曲阜,孔林牌楼。

台北自由广场牌楼,高耸威严,全显中国宫殿式建筑富丽堂皇之美,更显示浓烈的艺文气息。

中国水乡浙江省乌镇西栅牌楼。

陕西华阴华山风光,牌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