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小时心脏停跳15次 “叶医生”续命 38岁“二宝妈”得救

6个小时心脏停跳15次 “叶医生”续命 38岁“二宝妈”得救

5月15日上午,医生为38岁的陈平(化名)再次做了相关检查。正如大家期盼的那样,她的多项指标终于恢复到正常状态。只不过,坚持到这一刻,她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的路。陈平患有心脏瓣膜病,此前已生育一个宝宝。感觉问题不大的她于去年怀上二胎宝宝,今年3月15日在宜昌市一医院剖宫产下一名男婴。让陈平没想到的是,回家后刚刚坐完月子没多久,她开始严重咳嗽咳痰,双腿严重水肿,无奈于4月29日前往市一医院求医,诊断为严重心脏瓣膜病合并围产期心肌病,在心胸外科住院治疗。

5月1日凌晨,陈平病情因继续进展,呈端坐呼吸、出冷汗,被紧急转入ICU抢救。

医术名词

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俗称“叶克膜”,被戏称“叶医生”,它是抢救急危重症病患的“重器”。这种前沿医术的原理是将患者的静脉血由血泵负压吸引从体内引到体外,再经氧合器(膜肺)将静脉血氧合后回输体内,可进行短时间的心肺支持,为一个个生命的延续赢得了无比宝贵的时间。

6个小时里

心脏停跳了15次

陈平转入ICU后,高流量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强心、提升血压、床边持续血液净化……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采取了多种救治措施,都无法阻止病情恶化的脚步。

5月3日凌晨2时42分至8时30分,陈平的心脏停跳了15次,每次都历经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虽然陈平的室颤暂时得到了控制,但她的心脏就像一匹越来越疲惫的马,右心不能回收静脉血、静脉血流淤滞并开始有血栓形成;左心无力将心脏和肺部的血泵出,肺开始水肿,左心在扩大,血压在下降,无尿……生命挣扎在生死边缘。

无论病情多么糟糕,得想尽一切办法救病人!

宜昌市一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讨论一致认为患者合并围产期心肌病,已处于全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游走在濒死边缘。要治疗的话,必须有一个心脏的替代品,让心脏休息,它来“干活”。征得家属同意后,重症医学科主任余旻决定用“人工心肺”ECMO来暂时代替患者心肺工作,为患者心脏衰竭的恢复赢得时间。

心肺“歇工”7天7夜

“叶医生”们接力救活病人

安置ECMO就在病床旁进行。重症医学科的四位人员迅速就位,两位进行ECMO管道预冲,王鹏医师借助床旁超声引导股静脉插管及股动脉插管、于超医生与其密切配合,管路预冲与导管置入均顺利独立完成。5月3日23时零3分,随着暗红色的股静脉血被血泵负压吸引而出、经过氧合器交换变成了鲜红色的血液后再经股动脉导管回输到体内,患者的心脏开始“深度睡眠”。

ECMO启动后,膜肺可进行有效的二氧化碳的排除和氧的摄取,相当于替代肺脏的工作;驱动泵使血液周而复始地在机体内流动,相当于替代心脏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心脏与肺暂时“歇工”,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使用这样的仪器救治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护理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也考验着一个重症医学科室的综合救治能力。

陈平的心跳、血压、氧供暂时稳定了,可是病情依然危重……陈平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道,ECMO机器、呼吸机、血液净化机器都在无声地运转着,相当于患者的心、肺、肾都暂时由机器代替;病房里穿梭着医生、护士紧张忙碌的身影,医护人员每时每刻关注着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定时检查伤口、各种管道,根据需要抽血化验、查胸片、超声。

在临床中,ECMO应用的时间越长,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就越高,危险性也会更高。能否避开这些并发症、让病人安全地脱离ECMO,ECMO的管理对医生来说也是一场严肃苛刻的考试。

“ECMO主要的并发症有全身炎症反应、出血、血栓、感染、溶血、肢体缺血、肾功能损害等。ECMO的治疗模式主要有两种,陈平接受的VA-ECMO(即从静脉导管引流出血液,最后从动脉导管回输到人体内),这种模式的ECMO 治疗还有其一大特点:增加左心泵血的阻力,其严重后果会导致左室向主动脉射血的‘一扇门’即主动脉瓣长时间不能开放,进而左室增大、左室内血流淤滞甚至血栓形成。在陈平使用ECMO的几小时后,就出现了严重全身炎症反应、主动脉瓣开放受限、左室进一步扩大并出现血流淤滞、心肌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心包积液增多,回心血量减少致静脉导管引流出血液困难、管道抖动、机器报警……患者家属因为一些原因也不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以降低心脏射血阻力的推荐,我们只有在ECMO的流量、升压药、强心药之间找平衡。好在有北京安贞医院进修ECMO积累的经验,第三天心脏超声终于明显发现有一股小小的血流流出主动脉瓣……既操心又揪心来形容我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而且每天都得加班。”回顾陈平的抢救过程,医疗组长、副主任医师张新黎感觉尤在昨天。

5月6日,陈平的病情开始平稳起来,尿量也逐渐增加、停止床边持续血液净化,她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生命时期。

进入ICU的8天后,5月9日20时30分,陈平的心脏终于逐渐恢复功能,医生们给她拆下了ECMO。陈平的心脏重新开始自主工作。5月10日上午,她的自主呼吸也回归平稳,呼吸机也撤离了。据余旻主任介绍,目前国内鲜有ECMO成功救治围产期心肌病的报道,国际上报道也不多,该病人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市重症孕产妇救治处全省领先水平。

急危重心脏病抢救重器

已经成功挽救了多个生命

5月11日,陈平转入心胸外科接受后续治疗。如果没有“叶医生”们,是不可能创造生命奇迹的。

2017年,市一医院成功抢救第一例ECMO病例。目前,该院已为多例患者实施了ECMO治疗,成功挽救了多位病人的生命。“ECMO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体本身的心和肺上并联一副人工的心和人工的肺。ECMO是由体外循环发展而来,可以对危重病人进行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由于ECMO的出现,使许多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也使曾经令我们束手无策的难题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的危重症急救水平。”余旻指出,目前我国的ECMO应用尚不广泛,此次市一医院再次独立应用管理ECMO,成功抢救了重症心脏病患者,不仅对患者意义重大,更标志着我市的急危重症抢救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确实,ECMO是目前尖端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更是一家医院整体救治能力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

目前在国内,ECMO的应用还不算广泛,但其实它所依赖的技术已经存在了60多年。

1953年,吉本(Gibbon)医生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实施了第一例体外循环。由于血液绕过了心肺,在实施手术时也能避免大量的出血。体外循环技术使得心脏呼吸骤停的病人抢救成功的几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随着技术的改进,1972年,希尔(Hill)医生使用改进的体外循环技术治愈了一位年轻的呼吸衰竭患者。在这次治疗中,体外循环维持了大约3天时间。这应该算是ECMO技术的第一次露面。从此,这项技术开始蓬勃地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时保命手段。

毫无疑问,ECMO已经成为重症患者机械循环辅助,尤其是心源性休克支持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最为尖端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市一医院能迅速独立完成这种前沿医术,为更多的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生命支持,带去生命的希望。(通讯员张东升 向熙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