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李白仰慕使杜甫折服的绝代诗人 为何靠自虐苟且才能活命?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捷步往相讯,果得旧邻里。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这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叙事诗《门有车马客行》,作者是南北朝时的

鲍照。鲍照(415-466年),字明远,东海郡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人。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鲍照时南北朝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鲍照曾写有一首《代白头吟》,开篇就是: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鲍照用“玉壶冰”来自拟,强调自己的“纯洁”。本来冰就很纯了,再加上还盛放在玉壶里,那就真是“冰清玉洁”了。鲍照在诗坛的地位,可誉为南北朝时期的李白。从此,后辈诗哲们就再也忘不了这个装着冰块的玉壶了。

一个让李白仰慕使杜甫折服的绝代诗人 为何靠自虐苟且才能活命?

鲍照时南北朝时的文学家

鲍照的诗才曾被唐朝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所仰慕。

鲍照曾在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朝中担任中书舍人。刘骏也喜欢舞文弄墨,而且自以为天下第一,别人谁也比不了他。鲍照明白他的心思于是在写诗作文时,故意写的粗俗不堪,以满足刘骏的虚荣心,以至于当时有人怀疑鲍照江郎才尽。被人怀疑事小,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头等大事!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鲍照的做法非常明白的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不要表现自己比君上高明,要善于掩藏自己的智慧,遮蔽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遭到猜忌。

中国历史上无数个杨修被忌才妒能的君王杀死,血淋淋的事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臣下们:切不可表现得比君主还要高明。因此,掩饰自己的才能,就成为人臣的常见的手法。商纣王时的箕子可以算是韬光养晦的鼻祖。荀攸也是曹操的重要谋臣。他先后曾经为曹操策划奇谋12次,深受曹操的宠爱。可是荀攸明白,曹操天性猜忌,不愿别人压过他,因此他对自己所出的一切奇谋,在人前一概讳莫如深,从不提及,把一切功劳都归于曹操。对此,曹操是十分满意。最后荀攸能够保全性命,寿终正寝,荀攸比自恃高明的杨修,要高明的多。

一个让李白仰慕使杜甫折服的绝代诗人 为何靠自虐苟且才能活命?

鲍照也是大诗人

后来,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鲍照于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为乱兵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