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半歷史之史前文明

hollo,大家好,我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間車爆胎的七點半,以後大家會在每天七點半準時和我見面哦。

七點半歷史之史前文明

掙扎了很久,終於下定決心開始寫了。在這裡我要感謝大家看我的文章,我也就是想讓大家更清楚的認識歷史,明白歷史,知古通今。如果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請大家一定留言讓我改正。

想了很久,到底是從女蝸補天開始寫,或者是從“黃帝”開始寫,還是從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王朝開始寫?

今天,終於沉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了。當然,答案一目瞭然。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七點半歷史第一集。

據傳說和古書記載,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是“黃帝”,大家別搞錯了,不是“皇帝”。從秦朝開始,王朝最高統治者都稱“皇帝”。而“黃帝”指的是具體一個人,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相傳“黃帝”從一出生就天資聰穎,小小年紀就懂得很多道理,長大之後大家便把他推舉為部落首領。於是“黃帝”便領導人們改變了遊獵生活,教大家修蓋房屋,馴養家畜,種植五穀,在黃河流域定居下來。但那時候在黃河流域的西北方有一個部落,首領是姓姜的“炎帝”。他見黃河流域中部土地肥沃,便帶領族人向中部遷徙。但不巧的是,那裡還有一個九黎部落,首領是“蚩尤”。兩個部落打了起來,“炎帝”戰敗,逃到了“黃帝”所在的地盤上來。“炎帝”再次戰敗,於是,兩個部落合併成一個部落。“黃帝”任首領,“炎帝”任副首領。於是,便有了炎黃部落,這個炎黃部落就是中華民族的雛形,因此後世的中國人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七點半歷史之史前文明

“炎帝”要求“黃帝”為自己報仇雪恨,恰巧這時候“蚩尤”的九黎部落在向炎黃部落所在的地方遷徙。於是大戰便在一個叫涿鹿的地方爆發了。大戰過後,“蚩尤”的腦袋被“黃帝”在一個叫做兇黎之谷的地方砍了。“黃帝”還把“蚩尤”的九黎部落併入炎黃部落。從此,“黃帝”便成了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

“黃帝”死後,湧現了許多的首領,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堯、舜、禹了。

據說堯很善於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二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掌管東、南、西、北四方。他還制定了曆法,規定一年為366日,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使農牧業、漁獵業都能根據季節安排生產。堯從16歲開始治理天下,在位70年。86歲那年,他把部落聯盟首領的地位傳給了舜。舜一生辛勞,比起堯來,他似乎更關心民間疾苦,經常遊歷四方,為百姓排憂解難。但在他老後,也在為下一任的繼承人而憂心忡忡起來。

最後,他傳位給了禹。在禹王時代,經過大禹的勵精圖治和四處征伐,君王的權力越來越大,諸侯的貢品也越來越多,這個王位比堯、舜時代的王位要誘人得多了。而這個時候,禹的兒子啟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聰慧過人。禹越發覺得不該把苦心經營的天下就這樣禪讓出去,打破禪讓制,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的念頭,就這樣在禹的腦海中漸漸形成了。

禹表面上不動聲色,積極物色新的繼承人。起先,他選中了以公正無私而聞名的法官皋陶,可是皋陶身體不好,早早就去世了。接著禹又選中了皋陶的兒子伯益。 禹一方面讓伯益輔助自己治理國家,另一方面卻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對啟的培養上。他讓啟學習治國方略,廣泛地與各路諸侯接觸,又逐漸將朝中所有管事的官員都換成了啟的親信和好友。經過幾年的精心佈置,啟的勢力漸漸超過了伯益。對這一切,伯益卻毫無察覺。 伯益被指定為繼承人後,過了大約十年,禹已是風燭殘年。他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卻仍然放心不下國家的政務,同時也想要重溫一下從前的帝王風光,便出巡東南,在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東南)上再次召開諸侯大會。諸侯大會剛開完,禹就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人們將他的遺體安葬在會稽山。 禹去世的消息傳開,舉國悲慟。伯益以繼承人的身份為禹守了三年喪。按照堯、舜時代的慣例,繼承人守喪三年期滿後,再隱居一段時間以表示謙恭,就可以繼承王位。伯益於是在守喪期滿後便避居起來,準備過一段日子後即位。誰想到沒幾天就有消息傳來,諸侯們早就拋開他,紛紛去朝見啟了。 這使伯益驚愕萬分,由於毫無準備,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本該屬於自己的王位就這麼被啟奪走了。想要抗爭一下,卻發現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啟對抗。這個時候,諸侯們還紛紛說,啟是個賢能而英明的人,伯益雖然輔佐過禹,但是時間很短,而且表現出的才能也遠不及啟,天下應該歸有能力的人掌管,應該由啟來繼承帝位。

伯益是個識時務的人,看著紛紛去歸附啟的諸侯,他意識到再不有所表示,不要說王位得不到,連自己的性命恐怕也有危險了。於是,伯益便主動站出來,向天下人宣告: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啟,願意將王位讓給啟,請啟繼位為王。 啟對於王位本就是勢在必得的,他本來的打算是假如伯益不服,就動用暴力除掉他。現在見伯益主動出來讓位,他自然也十分高興,假裝謙讓了一下,就風風光光地即位了。而伯益則心灰意冷地到箕山腳下隱居去了。 不過,啟雖然順利地得到了帝位,要坐穩它卻也並非一帆風順。他和父親禹雖然拉攏了不少諸侯,但仍有人對於他得到帝位的方式很不滿,其中鬧得最兇的就是有扈氏部落。有扈氏認為啟繼承王位是玩弄權謀的結果,違反了禪讓制,也違背了通行的道德標準,於是打出了反對啟的旗幟。啟率領軍隊前往討伐有扈氏,在甘(今陝西戶縣南)地發生了一次大的戰爭。戰前,啟在誓師大會上指責有扈氏輕侮五行,怠慢遺棄天子任命的三卿,因此上天要斷絕他的國命,而啟則是奉行上天的命令對他加以懲罰。經過幾番激烈的大戰,啟攻滅了有扈氏,地位得到了鞏固。有扈氏是舊傳統的維護者,史書說他“知義而不知宜”,啟的勝利反映了當時社會觀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平定叛亂之後,為了讓天下人都看到有扈氏的下場,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籠絡諸侯、樹立自己的威信,啟便學父親的樣子,在鈞臺(今河南禹州)召開了一次規模空前的諸侯大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鈞臺之享”。 通過平定有扈氏的叛亂和舉行“鈞臺之享”,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此後,他又採取了許多鞏固統治的措施,如將天下分為九州,派遣官員去治理;建立了專門的國家軍隊,以維護統治;宣佈取消禪讓制,而以世襲制代替。

這種種措施表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誕生了!

七點半小提問1:誰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部落聯盟統治者?

七點半小提問2:誰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七點半歷史之史前文明

另附一張圖片,以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