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產權房時代來臨:房子你一半政府一半

從政策的決心來看,共有產權房時代正在來臨。

近日,西安市、廣東省等多個省市發佈推進共有產權住房的實施方案及意見,從2014年開始提出的“共有產權住房”概念,在更大範圍上得到推廣。從政策的決心來看,共有產權房時代正在來臨。

共有產權住房,顧名思義,是指政府和個人共同出資、共有產權、共享增值收益的房產,建立共有產權住房制度,能降低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各類人才購房門檻。

中國的住房體系正在重構,過往多年,由市場商品房與政府保障房構成的“二元結構”或將被打破,解決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保障房條件的“夾心層”住房難題被提上日程。作為木桶上的短板,共有產權房、商品房、保障房、租賃住房將構成多主體、多層次的住房體系,助力長效機制的建設。

多地推出共有產權房

共有產權住房有望打破市場商品房與政府保障房的“二元結構”,重構中國的住房體系,其初衷是解決“夾心層”的住房難題。近期,全國多地發佈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建設的通知,首先從政策和決心上宣佈,共有產權房時代的來臨。

9月14日,西安發佈《西安市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推進共有產權住房建設,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居住用地以共有產權的形式建設限地價、限售價的“雙限房”。

9月11日,廣東省住建廳印發《關於推進共有產權住房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明確廣東省共有產權住房的供應對象為符合條件的城鎮無房家庭,每戶家庭只能購買一套共有產權住房,並享受與購買商品住房同等的落戶、入學等公共服務,且購買滿十年之後,購房者可增購全部產權。

3個月前,6月份,廣東發佈了相關通知,提出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茂名五市試點探索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期限為一年。目前,此五城在共有產權住房上的探索和推進程度不一。如深圳的共有產權住房以安居型商品房的模式實行,2014年以來,深圳累計供應共有產權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約1.7萬套;而廣州的共有產權住房主要在南沙推進,重點解決區域內中高層次人才的居住需求。

儘管廣東各地市思路不盡相同,但廣東還是有望成為第一個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鋪開共有產權住房的地區。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表示,廣東出臺共有產權住房相關政策意見稿,體現了“房住不炒”的精神,也是“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政策體現。

今日,觀察人士談起共有產權住房,常謂之新生事物,因此在比較、評價時缺乏參照,無先例可循。但實質上,早在2014年,國家已提出共有產權住房概念,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黃石以及淮安成為共有產權房首批試點的6個城市。

此後,國家陸續發佈系列政策和指導意見,提出在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熱點城市,增加共有產權房供應,支持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化發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工作,也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多渠道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2018年,無疑是共有產權住房落實、鋪開推廣的一年。

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北京、福州、南京、廣東、西安等在內的多個省市在進行共有產權住房的探索。2017年10月,北京首個共有產權住房項目已公開搖號,而9月10日,福州市首批共有產權住房進入申請階段。

搭建多元住房供應體系

從本質上來說,共有產權住房介於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間。

綜合過去兩年多個調控政策和建立長效機制精神,未來國家將針對不同的收入階層,推出不同層次、類型的住房產品,真正形成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共有產權住房無疑指向中端。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博士認為,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的出現,與近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有關。在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過程中,湧現出不少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符合保障房條件的“夾心層”,而解決這部分人的住房問題便提上日程。

過去北上廣深等重點城市的住房價格出現飛速增長,究其原因,莫不是人口持續流入以及商業銀行信用快速擴張的結果。

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限購限價限貸等政策陸續出臺,這是中短期內調控政策的作用力,主要是為避免過度投機及由此導致的收入不平等的社會問題,遏制房價過快過熱上漲的勢頭。

9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18年8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總體來看,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穩中有漲,除了新建住宅廈門環比微跌0.1%,南京、北京持平,其餘67個城市房價全部上漲。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網籤數據滯後、成交結構、統計口徑等原因,這份涵蓋70個大中城市在內的住房變動數據便不能完全真實反映市場。

金九銀十,向來是樓市傳統的交易旺季,但今年金九銀十來得悄無聲息,恆大等多個開發商正在降價促銷,調控沒有放鬆,市場寒意也沒有退去。

在去槓桿深化、調控步步收緊的情況下,目前,一二線樓市已呈現降溫態勢,但百姓住房難題仍有待解決。

單靠共有產權住房,抑或是商品房,還是保障房,均無法解決樓市深度頑疾,住房供給和需求矛盾需要全範圍、多層面地落實解決。顯然,商品房與保障房的“二元結構”體系已建設應用多年,作為木桶上的短板,共有產權住房一端需要加快補齊。

共有產權住房的建設正式呼應了“房住不炒”的定位,也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中的重要一環。

深圳等城市正在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以後深圳的住房供應市場中,商品住房將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人才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的20%、安居型商品房佔20%、公租房佔總量的20%。

作為市場參與主體,開發商尤其關注市場變動。一名TOP20的房企投拓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公司對市場上的共有產權用地還保持觀望態度,不會輕易出手。價格方面,毫無疑問,共享產權住房會分流部分需求,但對市場價格真正造成的影響,還需要看相應規模和貨幣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