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玉米出現了短苞葉、空稈、畸形穗、花粒,咋辦?

多地玉米出现了短苞叶、空秆、畸形穗、花粒,咋办?

去年受高溫熱害影響,多地玉米出現了短苞葉、空稈、畸形穗、花粒等結實不良情況。今年夏季氣候總體呈現“前旱後澇中高溫”的特點,尤其是7月份以來遇到比去年持續時間更長的高溫乾旱。這種氣候特點對各階段大田玉米生長有何影響?減產損失有多大?

玉米熱害有指標:7月下旬夏玉米處於從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轉化的關鍵期,對光肥水熱氣等非常敏感,適宜的溫度、光照和水份條件有利於玉米生長髮育;遇到連續高溫乾旱等災害性氣候條件,將嚴重影響玉米生長髮育。

玉米熱害指標,以全生育期平均氣溫為準,輕度熱害為29℃,減產11.9%;中度熱害33℃,減產52.9%;嚴重熱害36℃,造成絕產;最高氣溫38℃~39℃造成高溫熱害,時間越長受害越重、恢復越困難。當日均最高氣溫高於35℃並持續5天以上、無效降雨持續8天以上,必然發生高溫熱害。

熱害影響雌雄穗發育:高溫會對雄穗和雌穗造成傷害。當氣溫持續高於35℃,不利於花粉形成,開花散粉受阻,表現為雄穗分枝變小、數量減少,小花退化,花葯瘦癟,花粉活力降低,且受害程度隨溫度升高和持續時間延長而加劇;當氣溫超於38℃,雄穗不能開花,散粉受阻。高溫影響雌穗發育,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異常,延緩雌穗吐絲。後果是雌雄不協調、授粉結實不良、灌漿期籽粒敗育、瘦癟,到後期敗育粒甚至發展成為穗腐。

不同播期影響不同:今年7月份以來,大部分夏玉米產區出現持續35℃以上高溫天氣,且部分區域持續無有效降雨,部分區域出現了高溫極值,最高氣溫突破40℃。7~8月,夏玉米多處於大喇叭口至灌漿、乳熟期,持續高溫乾旱對玉米正常生長影響很大。相關技術人員調查發現,今年田間各時期玉米出現以下異常情況:

一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的玉米。持續極端高溫乾旱氣候到來時,大部分玉米處於抽雄散粉至鼓粒發泡期。高溫主要影響正常授粉及授粉後籽粒正常灌漿,田間主要表現為果穗花粒、灌漿期籽粒敗育等。今年高溫範圍擴大,花粒受災範圍更大,還出現籽粒敗育情況。因地塊、田間管理、發育進程不同,敗育程度有差異。如果受高溫乾旱影響嚴重,敗育籽粒灌漿很快停止,呈水泡狀,後期敗育粒可能變質、黴爛,對產量、品質和售賣影響很大。

二是6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種的玉米。極端高溫乾旱氣候到來時,大部分玉米處於抽雄散粉期。此時高溫主要影響正常授粉及授粉後籽粒灌漿,田間主要表現為整穗花粒或底部籽粒授粉不良等,與去年情況相似。因地塊、田間管理、發育進程不同,花粒程度略有差異。

三是6月下旬播種的玉米。極端高溫乾旱氣候到來時,大部分玉米處於拔節期至大喇叭口期,高溫主要影響孕穗期果穗的正常分化,雌穗果穗各部分生長不同步、不諧調。後期田間主要表現為短苞葉、長箭葉、畸形穗,甚至空稈。

降低熱害減產的方法:首先,應關注中長期天氣預報,不同地區結合品種生育期選擇合適播種時間,使玉米抽雄授粉期避開35℃以上的高溫期。降低密度,促進個體健壯發育和減輕高溫熱害。

其次,高溫往往伴隨乾旱,及時灌溉改善土壤墒情,植株獲得充足的水分,提高小氣候的空氣相對溼度,可防止“卡脖旱”的發生,有利於結實。

再者,可嘗試採用不同熟期(花期差異在3天左右)的品種搭配種植。如採取1∶1間作播種技術,通過品種組合延長整塊田地的授粉時間來降低風險。

還要綜合防治病蟲害,提高玉米抗性。

最後,尋求農業保險幫助。例如,去年山東將高溫熱害納入農業保險範疇,發佈了《山東省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工作方案》,全省20個區縣包含在大災保險試點名單。

....................................................................

本文系農資導報微信官方訂閱號獨家發佈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訂閱號:nzdb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