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歷史總是有趣的,

與秦朝相似,

隋朝並不長壽。

伴隨著隋王朝的傾覆,

隋五銖就很輕易地退出歷史舞臺了嗎?

隋五銖的歷史地位又是怎樣的呢?

01

後世對隋五銖的仿鑄

在河北省的五代錢窖藏以及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通遼奈曼旗、遼寧省北票、阜新等地所出遼金錢幣窖藏中發現有大量的隋五銖。

與之同出的還有各類五銖、莽錢、開元等前朝貨幣。

這些隋五銖樣式的貨幣中有一部分銅質較為精煉,型砂痕跡明顯,型制上與正常隋五銖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單獨加以說明。

隋滅亡後,東突厥迎立隋煬帝之孫楊政道,在定襄建立“大隋”政權,史稱後隋。

後隋存在的十年間是否鑄幣已難以考據,但隋五銖作為一種大小適中的金屬貨幣,無疑在唐五代遼金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貿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隋唐時期金屬貨幣成功重新替代谷帛成為貿易的通行一般等價物。五代時期的後晉等政權在官私層面鑄造了不少貨幣;遼在兼併燕雲十六州後,其地漢人用銅錢積習已久,更加劇了銅錢的需求。

《遼史·食貨志》記載:"鼓鑄之法,先代撒剌的為夷離堇,以土產多銅,始造錢幣。太祖其子,襲而用之,遂致富強,以開帝業。"

撒剌的即耶律撒剌的,是唐代契丹迭剌部領袖,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父親。

由此可知至遲在耶律撒剌的為夷離堇(870—910年)時,契丹已經

"始造錢幣"。

志中言及景宗時“舊錢不足於用”,於是"兼鑄太平錢,新舊互用",又言聖宗開泰年間“詔禁諸路不得貨銅鐵,以防私鑄”。

這些記載明確了遼代用錢為新舊互用的事實,同時也說明私鑄錢幣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現象。隋五銖作為易於獲得的前朝貨幣,有可能被作為仿鑄和私鑄的對象。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五代十國同樣存在各種樣式的仿鑄錢。南漢鑄有鉛質開元通寶、五金、五五等錢,後蜀鑄有銅、鐵、鉛質“五金”錢,後晉錢幣窖藏中也常見具有五代鑄幣特徵的隋五銖。

仿鑄類隋五銖集中出土的年代下限為北宋宣和時期,與金滅遼的時間相當。

《冊府元龜》記載,後唐長興元年(530年)正月鴻臚寺少卿郭在徽上表奏請鑄造新錢,其中徵引前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造鐵錢泥錢事。

其時距劉造錢不久,可信度較高。據民國以來的錢幣學家張迥伯先生等考證,劉仁恭所鑄鐵錢有永安錢、鐵貨布背三百、鐵質仿鑄隋五銖等八品。

總而言之,後世行用隋五銖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中原的五代至北宋時期,與北方的遼代基本屬於同時期。

隋代五銖距此已歷三四百年之久,多漏裂不堪行用,因此存在仿鑄其樣式而鑄造的錢幣。

這類錢幣與前文所錄隋代五銖錢在型制上有很大差異,甚至有仿造其樣式新鑄之錢,僅列舉部分於下,以供參考。

仿鑄隋五銖,鐵質,直徑23.3mm。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後晉錢幣窖藏所出雙柱五銖,下限到前蜀鹹康元寶和後晉天福元寶。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遼代錢幣窖藏所出隋五銖,下限到北宋政和通寶。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下圖右邊為北方窖藏所出仿鑄隋五銖大字版,“銖”字金旁明顯為仿刻。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北方遼、宋窖藏所出曲筆版五銖,右一為平背錢。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遼寧、內蒙、山西、河北的遼宋窖藏較常見五銖,其字文平淺,邊輪普遍不修,銅質精良,與隋五銖存在較大差異。

因其“銖” 字金頭豎直,異於隋五銖一般偏頭金的寫法,因此得名“直金”版,為仿鑄隋五銖錢中的固定版式。下圖右一五銖有穿上星爐記。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01

結語

總而言之,隋代五銖錢上承魏周,下啟唐宋,是中國貨幣史中的重要研究對象。

它在隋代的鑄造和行用可以分為開皇元年至開皇九年、開皇十年至仁壽四年和大業元年至隋末三個歷史階段目前共發現有三型二十式五銖。

隋五銖在繼承北朝翻砂鑄幣工藝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創新,發展出一系列減重和修模工藝,以提高鑄幣效率和降低鑄幣成本。

官方鑄幣和民間私鑄的情況在錢幣中均有所反映。隋朝滅亡後,隋五銖依舊在北方地區參與流通,並逐漸發展出仿鑄類錢幣

希望以上發現、分類和研究結果不僅能夠推動隋代五銖錢斷代和分類等工作的發展,也有助於完善隋代政治、經濟、歷史等方面的相關研究,成為可補史遺的參考資料。

02

補充說明

因“置樣”五銖樣式的錢幣在兩座經科學發掘的西魏墓葬中出土,錢幣學界或認為它始鑄於西魏時期。

所以文末特附錄西魏墓葬出土五銖的相關情況於下。

第一座墓葬為1984年12月—1985年1月咸陽市文管會在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發掘的西魏大統十年(544年)侯義墓。

在墓葬棺內南端清理出一枚永安五銖和三十九枚五銖錢,其中五銖錢直徑2.5cm,外郭寬0.3cm,厚0.15cm(圖1)。

由於該墓早年被盜,因此簡報稱之為"可能是大統二年六月所鑄五銖錢"。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圖1 侯義墓出土的永安五銖和五銖

第二座墓葬為1991年在咸陽市文林路發掘的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謝婆仁墓。

墓葬考古發掘中清理出一枚五銖錢,數據為輪寬0.29cm,厚0.12cm,錢徑2.5cm,穿徑0.9cm,郭寬 0.1cm,位於人骨盆骨處(圖2)。

清理簡報記載此墓“墓室和甬道交接處有一橢圓形盜洞直通墓底”,人骨“骨殖凌亂,保存不全”。

小談隋五銖(四):仿鑄記

圖2 謝婆仁墓出土的五銖

由於兩墓均遭盜擾,因此不能確定錢幣入藏的具體年代下限。

本文以隋五銖錢為中心,所選錄“置樣”五銖樣本與普通隋五銖存在型制和爐記上的關聯性。

如以後證明“置樣”五銖樣式的錢幣始鑄於西魏,除幣種鑄期或需做部分調整,其承續關係不變,不影響文中系統性內容。

參考文獻:

《隋書·食貨志》

《舊唐書》

《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

《遼史·食貨志》

《泉志》

《冊府元龜》

一朝舊事,迴腸生情;

一品古泉,萬般魅力。

隋五銖系列到此結束,

感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